2023年8月,阳光洒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淄博新能源汽车军团以吉利“雷达”RD6纯电皮卡、达芬骑重型机车等“高精尖”产品,在“好品山东·淄博美物”展台上勾勒出一道耀眼的科技弧线。
这不仅仅是产品展示,更是一座城市工业基因的当代诠释——从1958年“卫星”牌载货汽车的铿锵起步,到如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双轮驱动,淄博汽车工业以“钢铁匠心”与“创新智慧”交织的轨迹,在中国工业版图上铭刻着独特的鲁中印记。
铿锵起步:汽车工业基因的历史沉淀
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三转一响”博物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千里马”与“金鹿”牌自行车静静陈列,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工业制品,实则是淄博汽车工业的“前奏曲”。
1977年,张店自行车厂从生产车圈、泥瓦等配件起步;1981年5月,张店自行车总厂更名为山东淄博自行车厂。“在广泛吸收上海、天津、青岛等厂家26自行车优点的基础上,淄博自行车厂开始狠抓新产品开发。当年年底,研制出‘天使’牌26轻便自行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三转一响”博物馆馆长张维杰回忆。
这种对技术的敏锐嗅觉与创新基因,根植于淄博车辆产业的血脉。
早在1958年,淄博生建机械厂试制出3.5吨“卫星”牌载货汽车,揭开了我市汽车制造的第一页。1966年,原淄川昆仑机器厂转型为淄博汽车修理厂后,成功制造出20辆“鲁山”牌1.5吨柴油载重汽车,标志着淄博汽车工业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高松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卡车的巨大需求,与淄博良好的工业基础,共同催生了这片土地上的汽车制造基因。”
1969年,“鲁山”牌更名“长征”牌,1971年,淄博汽车修理厂更名为淄博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泰山”“般阳”等品牌,产品覆盖三轮车、载重车、吉普车等多个品类。与此同时,1975年,博山客车装配厂仅用数月就装配出山东省首辆SD640型城市公共汽车,1985年8月,淄博客车厂开始研发双层大客车,并于当年10月3日自行设计制造成功中国内地第一辆国产双层大客车。
原淄博客车厂厂长伊永辉回忆:“在深圳看到香港双层大巴后,我们45天就研发出样车,速度背后是淄博工业人对技术的执着。”
中共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武磊表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淄博的各汽车生产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很多单位在合并和整合期间,没有很好的形成合力,加上投资方三番五次地换人,导致历史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也成为当时淄博汽车工业面临转型阵痛的缩影。
1991年,淄博汽车制造厂加入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1996年,轻骑集团注资后,企业转向生产“轻骑”牌载货汽车与四轮农用车,1998年,实现年产过万辆,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细分突围:汽车产业转型的破冰之路
当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淄博汽车工业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浪潮中,开始探索“专精特新”的细分赛道。
2010年,时为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子公司的宏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瞄准矿山防爆工程机械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煤安新能源车辆实现井下运输的纯电动与零排放,解决了传统防爆柴油机的噪音与尾气污染问题。
公司董事长张艳红道出了细分领域的竞争智慧:“大车企看不上的小市场,恰恰是我们凭借汽车技术沉淀能够深耕的空间。”2023年成立的美迪房车有限公司,更以6款不同价位产品覆盖家庭、商务等多元场景,展现了从矿用车辆到旅居车的跨界创新能力。
在淄博综保区,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全地形车领域书写传奇。2012年,该公司研发出国内首台800CC大排量全地形车发动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如今,“奥德斯”全地形车在矿山、沼泽、沙滩等非道路场景行驶自如,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副总经理卢建平表示:“高性能与优良品质,让我们在国际市场赢得了话语权。”
2005年,淄博汽车制造厂改制为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电动汽车公司,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合作研发纯电动车型,“唐骏天使”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欧洲EEC认证的微型电动汽车。
2009年,时任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高松曾预判:“淄博有电机、电池产业基础,发展电动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这一布局在2021年迎来关键突破——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收购唐骏欧铃,改建为雷达新能源汽车淄博智慧工厂,2022年,国内首款纯电平台皮卡雷达RD6在此量产,以乘用化标准重新定义皮卡市场,2023年,开启出口全球的步伐。
吉利控股集团雷达汽车首席执行官凌世权表示:“纯电平台、智能物联与舒适性性能,是雷达RD6打开国际市场的三大密钥。”与此同时,国金汽车作为山东省第一家拥有“双资质”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以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智慧工厂,2024年4月,国金汽车首批国际订单交付成功;赫迈弗创新“全球定制化”模式,中东四驱越野车型“MIRACLE”驰骋沙漠,欧洲轻客通过E-NCAP五星认证,2025年,海外KD散件及定制化订单发运量突破15万台,构建起“定制化智造+KD组装”的双引擎驱动体系。
绿智蝶变:汽车生态重构的未来版图
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上半场即将收官之际,淄博已率先布局“智能化、网联化”的下半场竞争,这也是淄博汽车工业当前发力的重点。
不仅仅是整车和零配件制造,在场景应用领域,淄博同样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2006年,淄博在全国率先发展绿色环保天然气公交车。2012年,国内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136路纯电动公交车运行。2020年,100辆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全部上线运营。
除此之外,山东东岳集团实现了氢燃料电池膜产品全产业链量产技术突破,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凯盛新材料、华夏神舟等企业分别在锂电池新材料领域展现出巨大市场前景。国内知名企业亿华通、爱德曼在淄博市落地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化项目一期已经投产,舜泰汽车生产的首批50台燃料电池冷藏车顺利下线投入运营——从膜材料到整车制造,淄博构建起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产业链。
在临淄经济开发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舜泰汽车以智能线控底盘为核心,构建起“车路云”协同的产业生态。公司董事长王磊介绍:“我们的智能底盘和无人智能装备产品,位居国内细分行业前列,公司自主掌握自动驾驶、多车协同、智能云控三大核心技术,技术国内领先。”舜泰汽车在无人驾驶车辆装备细分领域内的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为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驾驶产业发展作出了典型示范。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同样令人瞩目,淄川经济开发区的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一汽、沃尔沃等30余家车企提供货车底盘轻量化部件,同时正以核心供应商身份,深度嵌入全球商用车产业链。1956年诞生的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乘着中国汽车工业腾飞之势,淬炼出澎湃生机。这家领军企业锚定行业标准话语权,精研重型卡车、客车板簧等核心领域,以少片抛物线板簧等硬核技术锻造行业标杆。
在淄博,还有多家类似雷帕得和淄博弹簧厂这样的汽车配件企业,为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了汽车产业链的强韧基因。2022年,淄博闯入胡润“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50强,成为全国唯一横跨京津冀、长三角等五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战略枢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政策链驱动产业链,在氢能、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精准发力:培育吉利雷达、国金汽车等龙头企业,攻坚燃料电池膜、智能线控底盘等核心技术,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掀起产业升级的澎湃春潮。
当数字化与低碳化浪潮奔涌,这座老工业城市正以“坚守初心、敢为人先”的工业精神,在新能源汽车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起航。从1956年的历史荣光到如今的智造突围,淄博汽车工业的每一次转动,都在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奏响激昂的鲁中强音。
回望来时路,淄博汽车工业的蝶变轨迹清晰可辨:从“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火种,到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转型求变,再到新时代的智造突围。“坚守初心、敢为人先、拼搏奉献、改革创新”的“淄博工业精神”,是淄博汽车制造工业的生动写照,也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脉动。从1956年的历史荣光深处走来,淄博汽车工业一步一个脚印,与这座城市一起,凤凰涅槃、精彩蝶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淄博车辆工业的逐梦征程恰似一部立体的工业史诗:从自行车零件到新能源皮卡,从载重货车到氢燃料客车,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网联,这座城市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锻造工业筋骨,以创新为轮,驱动产业升级。淄博正以“绿智融合”的新姿态,在汽车工业的新长征路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产业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