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再登世界500强,技术创新突破,新能源销量增长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大哥,上汽集团再一次稳稳地把自己名字写在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连续21年保持上榜,成为“铁打的上汽,流水的企业”。2024年度872.24亿美元的营收,让它在2025年榜单里排到了第138位,高高挂起一面中国制造的原创大旗。这种任谁都挤不下去的位置,多少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给《财富》杂志买了年票。可偏偏,成绩是真实的,数据是硬核的。董事长王晓秋亲自挂帅,左手技术创新,右手全球化布局,中间夹着体系化改革,让同行们望尘莫及。上汽活成了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甚至有点让人怀疑,是不是哪个学金融管理的教材直接照抄了他们家案例。

说到上面这些“硬核”成绩,骨子里其实还是技术驱动的结果。上汽向来秉持“有钱要花在刀刃上”的原则,2024年研发投入456亿元,营业收入的5.2%就这样“烧”进了未来和可能性里,近十年研发资金累计超过3000亿,已经可以去买半个小型欧洲国家了。新一轮“七大技术底座2.0”战略下,什么固态电池、智能驾驶、混动技术等一大堆听起来比奶粉还安全的黑科技逐个突破。固态电池密度搞到了500Wh/kg,针戳不着火、泡水不罢工,比某些电动车主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强。和华为合作智驾系统,早就通过了ISO 26262 ASIL-D认证,高速场景接管2000公里不眨眼,混动系统的续航更是吓死路上充电宝,直接干到了2200公里。不愧是能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技术,只怕加油站的老板都快去学卖咖啡了。

这些技术护城河也不是白挖的。2024年上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36.8万辆,同比增长12.3%。高端品牌智己年交付量高达6.6万辆,同比火箭式暴涨71.2%。在新车领域搞高端化,活成了技术界的“别人家孩子”。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也玩得风生水起。面对全球贸易壁垒,上汽直接上演“Glocal全球本土化”——泰国、匈牙利、沙特5座海外工厂同时上线,本地化率超过六成。海外终端交付108.2万辆,MG品牌在欧洲HEV市场市占率突破15%,欧洲市场销量逆势增长28%。尤其人家欧盟加税了,上汽愣是从匈牙利捣鼓出来的右舵车型让欧洲人眼前一亮,着实让“只会内卷”的说法不成立。

上汽集团再登世界500强,技术创新突破,新能源销量增长-有驾
上汽集团再登世界500强,技术创新突破,新能源销量增长-有驾

当然,要想成为“成熟的车企”,不能只靠卖车,更要打造“服务+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上汽在体系改革上下足功夫,把旗下荣威、名爵、飞凡几个自主品牌一锅端,成立“大乘用车执管会”,变革速度直逼互联网企业。技术共创方面,与华为、奥迪合建“智电创新中心”,技术转化周期压缩到18个月,堪称造车届的“跑题小超人”。2024年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Robotaxi一年就“跑”出了400万公里运营里程。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整套智慧出行解决方案。2025上海车展更发布“四大价值坐标”,力推新品牌新车型,智能座舱、颜值、懂车、安全全方面进化,仿佛把新能源车卷成了科技展。

上汽集团再登世界500强,技术创新突破,新能源销量增长-有驾
上汽集团再登世界500强,技术创新突破,新能源销量增长-有驾

更可怕的是,这一切不是“烧钱换份额”。2024年财报里,销量463.9万辆,同比增长9.1%;新能源渗透率29.5%;利润28.5亿元,同比大涨34.4%,自主品牌毛利率拉到18.7%。渠道库存降到1.2,终端折扣收窄到行业水平65%。在别人卷价格、拼赔本青春时,上汽搞起了“价值战”,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0.2亿元,现金流净额改善42%。原来名正言顺地赚钱才是真本事,挤出内卷的水分,留下可持续发展溢价。

最后,面向“十四五”收官,上汽锚定“三个世界一流”目标:技术上继续发力,2025年准备L4级自动驾驶量产+固态电池车型挺进欧美;市场上“出海”目标150万辆,把东南亚、中东市场拿下,再造一个海外上汽;生态上联手宁德时代、OPPO打造“车-家-能源”圈子,把用户牢牢笼络住。每一步都踩在时代鼓点上,没有口号,只有落地。正如王晓秋所言:连续21年上榜,《财富》不是终点,创新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上汽用技术迎接变革,真正把“世界级中国汽车品牌”四个字写进了历史不断展开的新篇章。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