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酝酿四年路特斯转型战略终于落地,是否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挑战中实现预期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2017年吉利收购路特斯起,我就时不时关注这家英伦超跑品牌的动态。说白了,老路特斯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轻量级、操控精准、跑道狂欢的代表。可自从2021年武汉成立路特斯科技公司、拿出未来五年全电动规划后,这事儿不再是单纯的玩车了,明显走向生活用车市场的野心也更大了。

我跟一位在路特斯英国总部研发部门待过的朋友聊过,他说,其实把一个纯跑车品牌转成生活用车,路不止一条,难点是怎么不把品牌DNA给砸了。我听了心里有数。毕竟,这种转型不光是换个电机,也不是简单的硬件加软件。你得把研发流程重新梳理,供应链要重构,尤其是在电动车电池和智能系统上,动则十几二十条供应商,各种零件和模块协同配合,稍有不慎就出问题。

李书福酝酿四年路特斯转型战略终于落地,是否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挑战中实现预期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驾

这里面还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大家都说路特斯目标年销15万辆,但按我对这个价位、这个品牌调性以及目前市场反应的判断,得分几步走才有戏。现阶段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特别是中国市场实际销量增长那是肉眼可见,但15万这个数字放到超高端电动车里显得有点乐观了。蔚来同级别车型头几年卖得也没这么快,那是基于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慢慢积累起来的。路特斯靠跑车智能驾驶软实力切入赛道这说法有点新鲜,也有点跳跃——我那朋友还用了个比喻,说研发电动智能跑车就像一个厨师换菜谱,得保证出品还是那么有味道,但食材、火候、摆盘都得变。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上的博弈。一个跑车品牌以往只是对发动机、底盘、轻量化材料要求极致,但电动车时代对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线路还有智能软件的依赖得上一个层级。路特斯打算利用吉利大平台资源,能省不少策划和采购上的力气。但这就意味着品牌得共享大量零部件,也会影响某些细节,比如底盘调校、座椅舒适度,甚至做工质感。注意,我这说的是种可能性,不是确定。

我早些日子翻了翻笔记,记着路特斯2021年推出的那三款纯电产品规划,侧重的是中型SUV和运动轿车,主打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把赛道级智能驾驶当作突破口,想绕开电池和续航这条硬杠杠,打智能化牌。我估摸着,这是想靠软件和感知系统甩开竞争对手,但智能驾驶本身开发难度极大,这还是建立在整车硬件标准足够高,且能保证车联网连通性和车载芯片计算能力的基础上。

李书福酝酿四年路特斯转型战略终于落地,是否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挑战中实现预期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驾

有趣的是,我最近问了在一家4S店做销售的老哥,他说,这品牌客户现在就是那种懂点跑车,手里有点闲钱的,电动车产品能不能全围绕驾驶乐趣做文章,得看续航够不够,充电够不够方便,要不跑车特色就太鸡肋了。说实话,客户需求变化快,也让厂家根本没法瞎搞。尤其是智能化功能,对好用和稳定要求极高,往往得打磨几年。

我得承认,我前面提到电动车市场接受度增长的判断有点太泛泛了。实际到路特斯身上,这个转型其实充满不确定。比如说,那15万辆年销目标,我是按照现阶段中国市场利好和品牌增长潜力推断的。但疫情叠加全球芯片短缺,还有供应链断裂风险,可能把整个计划打乱。更别说,吉利和蔚来可能合作,但合作深度和成效暂时没有公开细节,所以真正能有多大助力,我还是打个问号。

而且,路特斯自己内部也有人对转型节奏有意见。那位朋友还打趣说:厂里大家都想早点见到成品车,毕竟每个月开发投入都是烧钱,停不下来。可是研发周期越短,风险越大,最后做出来的车塌实没那么完美,跑不出那种轻灵感。说真的,这种挣扎背后的故事不讨巧,但很真实。因为没人愿意在变革中先牺牲品牌形象。

李书福酝酿四年路特斯转型战略终于落地,是否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挑战中实现预期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起智能驾驶,我猜测他们会重点发力赛道级辅助,因为这能对标特斯拉Autopilot那种高速公路场景,但更注重操控和驾驶体验。毕竟,路特斯起家跑车,就是和激情驾驶挂钩。我倒是好奇,未来用户是不是愿意为了智能辅助放弃一点纯驾驶乐趣?毕竟越来越智能的车,驾驶感会不会被稀释?这个我没细想过。

李书福酝酿四年路特斯转型战略终于落地,是否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挑战中实现预期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驾

举个粗略测算,假设这三款纯电车型的均价在30万左右,年销15万台,营业额超450亿人民币。扣去电池和智能系统成本,利润空间能有多少,谁也说不准。像电池成本根据我所在圈子了解,百公里电池成本约600元左右,四驱高性能车型更高。换句话说,续航想做到500公里,成本压力不小。

说起续航,有朋友刚在广州提了台订单,他告诉我,交车要等半年,且不是所有色系都能选,产能跟不上是真的烧脑。这让我对路特斯转型速度的实际压力有了更直观的体感。

有趣的是,比照同级别电动车,比如蔚来的ES6和理想ONE,路特斯在智能化和品牌价值上还没完全体现出同等吸引力。用户买蔚来更多是看中服务和补能网络,理想则是空间和智能家用属性。这三者定位对比,让人期待路特斯会拿出什么杀手锏真正跳出来。

李书福酝酿四年路特斯转型战略终于落地,是否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挑战中实现预期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驾

最后我想问,假如你是路特斯用户,心里其实更看重什么?是传统跑车那种铁板一块的驾驶质感?还是智能驾驶给你的舒适和安全?或者说,你觉得他们那个英中双城策略,是1+1>2还是两边都耍不过来?现在路特斯转型,究竟是跑车精神的延续,还是另辟蹊径的新生?我倒想等着看他们下一步动作,特别是他们第一台量产后的真实用户反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