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前夜,广汽集团的会议室灯火通明。
空气里有种不易察觉的紧张,像是某场刑侦剧的案发现场,但没有警笛,只有一页页材料在桌上翻动。
閤先庆坐在会议桌一侧,身旁是五位副总候选人,大家都没有太多表情,仿佛刚刚结束一场沉默的审讯。
门外走廊里,几个广汽员工在悄声讨论:谁会是新总经理?
这问题像点了杯咖啡,越问越苦,越聊越醒神。
假如你是其中一名员工,面对这场权力更迭,或许心里会冒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是閤先庆,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副总,会不会担心自己只是个棋子?”人事变动是企业进化的常态,但每一次,都会有人被推到风口浪尖,也有人被悄悄甩下牌桌。
所谓“新广汽”,究竟是一次彻底洗牌,还是老瓶装新酒?
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讲事实,别讲道理。
广汽的总经理空缺已久,终于在2025广州车展开幕前尘埃落定,閤先庆接棒,王丹做总会计师,副总经理们一字排开:高锐、江秀云、郑衡、黄永强、陈家才。
官方话术很美——市场化选聘、组织考察、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
把这些词汇拆开看,就是把管理流程变成了类似刑事调查:谁的履历有漏洞,谁的实绩有水分,谁的关系网太复杂……都要过筛。
但别被表面迷惑。
閤先庆的履历一目了然: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董事长,连华望汽车技术也归他管。
1973年出生,本土帅才,了解广汽、熟悉广汽、热爱广汽、投身广汽。
听起来像是广汽的定制英雄设定,带着一点“国产主角光环”,但其实,这更像是广汽体系自我进化的必然——圈内人才能掌控圈内事。
更有意思的是,陈家才的加入,打破了内部自转的惯例。
他有汽车出海实战经验,广汽把海外业务交给他管理。
这种“外来和尚能念经”的故事,历来是中国企业改革的经典桥段。
企业请外部高手,就是想要“鲶鱼效应”,但每次鲶鱼游进池塘,泥鳅都开始怀疑:我的水温还适合吗?
五位副总经理分管研发、营销、制造、海外等板块,呈现出分工明确的负责制。
郑衡、黄永强是老熟人,前者管过广汽本田,后者管过广汽丰田销售。
黄永强这次明确负责营销与品牌,看来市场领域要打一场硬仗。
高锐和江秀云则更像是补全技术与制造链条的拼图。
冯兴亚不再兼任总经理,仅任董事长,权力结构清晰,风险分散,看起来很美。
然而,企业里的权力流动,往往不像组织架构图那样规整。
总经理是前台,董事长是后台,会计师是保险柜钥匙,副总则是各自的小舞台。
每个人都像参与一场复杂的推理剧,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隐藏的反派,恐怕只有时间能给答案。
说到这里,忍不住用一点职业自嘲。
企业高管变动,从来不像新闻稿写得那么“光鲜”,更像是办公室版的《无间道》。
表面一团和气,背后暗流涌动。
每一位被选中,都可能是被推上舞台,也可能是被推向风险。
就像刑侦现场,证据链很漂亮,但动机和结果总是藏在阴影里。
理性而言,广汽选择閤先庆,是体系自洽的结果。
他既是“本土帅才”,又有战略纵深,能在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多块版图间游刃有余。
他主导的“三年番禺行动”,把战略管理和组织架构捏成一体,推动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
这种打法,很像是企业自救的“闭环”,但闭环能不能真正跑通,关键还得看团队执行力。
副总经理的分工设置,是“去中心化”的尝试,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可“去中心化”真的能消除利益冲突、部门壁垒吗?
在中国式企业里,派系斗争和部门保护主义常常比技术创新还顽固。
聚合与分化,永远在企业血液里循环。
再说“市场化选聘”,别太当真。
很多企业都喜欢把“市场化”挂在嘴边,但大多数时候,“市场化”只是用来佐证决策的正确性。
事实上,大部分中高层依旧是圈内人优先,圈外人进来只是点缀,真正能搅动格局的外来人才极少。
陈家才这种“鲶鱼”,更多是试水,不一定能掀起真正的浪花。
企业改革,总要开一些漂亮的发布会,讲几句好听的词。
什么“海纳百川”“组织活力”“新广汽”,如果能用PPT解决问题,那谁还需要干苦活?
但现实是,企业管理和人事布局,永远是泥沙俱下。
一边是战略蓝图,一边是杂音和摩擦。
一边是高管聚光灯下的身影,一边是基层员工的迷茫和观望。
说到底,广汽这轮调整,是在给外界一个信号:我们准备好改革了,我们愿意选择更专业、更市场化的路径。
但对于真正懂行的人来说,这更多是一次必要的“权力重组”,而非颠覆性的创新。
企业要升级,靠的是日复一日的琐碎管理和艰难协作,而不是几个头衔的变动。
有的人把这看作一次“新广汽”的启航,但我更愿意用警探的视角来看待:新领导班子只是案子的开篇,后面的故事,才是考验人性和制度的主场。
每一次高管调整,都像推理剧的第一幕,证据给得很清楚,但动机和结局,还藏在后面的剧本里。
打个不太吉利的比方,广汽这次人事调整,像是一次“手术”,切掉冗余,补上新鲜血液。
但手术过后,能不能康复,得看术后管理和免疫系统的协作。
如果只是换了医生,没换疗法,那病根还在。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企业选人,是应该优先考虑体系内部的“本土帅才”,还是更多引入外部“鲶鱼”搅动水池?
市场化改革,究竟是高级包装,还是实质进步?
如果你是广汽员工,又会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自处?
或许,每个企业都是一部悬疑剧,而我们都在剧本的不同页码上等待下一幕的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