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续航近1000公里,奔驰固态电池上车开测,海内外超10家企业布局
各位车友,你有没有想过,一辆电动车跑完一次长途,中途连一次充电都不用?不是吹牛,也不是科幻片,奔驰真的把续航逼近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装上车了,而且已经在英国街头实测。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PPT,而是实实在在跑在路上的EQS原型车。更劲爆的是,奔驰研发主管Markus Schäfer放话:2025年底前就可能量产。这消息一出,整个电动车圈都炸了——难道“续航焦虑”真的要被终结了?
我看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真能这么神? 固态电池不是喊了十年“快了快了”吗?但这次不一样。奔驰联手F1动力系统供应商HPP和美国明星电池公司Factorial Energy,搞的可不是小打小闹。他们用的可是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这种技术路线最大的好处是离子电导率高、界面接触好,简单说就是充得快、跑得远、还更安全。
要知道,现在的EQS 450+在WLTP工况下续航也就823公里左右。如果固态电池真能带来25%的提升,那998公里的续航就真的要来了。这数字,别说跨省,就是从北京一口气开到上海,中途都不用摸充电桩。想想看,别人还在排队等桩,你一脚电门就过去了,那感觉,谁开谁知道。
实测背后:不只是电池,更是整套系统的革新
我特别喜欢钻细节。这辆测试车虽然是基于EQS改装,但电池系统是奔驰和HPP联合开发的,HPP可是给梅赛德斯-AMG F1车队造动力单元的狠角色。他们对能量密度、热管理、充放电效率的追求,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这次合作,不是简单换个电池,而是从F1赛车技术下放的一次“降维打击”。
而且,他们选的硫化物路线,虽然技术难度高,但潜力巨大。相比现在主流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用的是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液,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液、起火的风险。想象一下,以后电动车自燃新闻是不是能少一半?安全,才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
更让我兴奋的是充电速度。虽然文章没提具体数据,但根据固态电池特性,充电时间有望缩短到10-15分钟充满80%。这什么概念?比加油还快。以后去服务区,喝杯咖啡的功夫,电就满了。这体验,现在用快充的车友应该深有体会——排队两小时,充电半小时,太折磨人了。
海外车企集体“押注”,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奔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放眼全球,超过10家车企和电池公司都在固态电池上重金布局。宝马和Solid Power合作,目标2025年推出原型车,续航破800公里;大众投资QuantumScape,走的是聚合物+陶瓷电解质路线;Stellantis、现代也都加入了这场“军备竞赛”。
有意思的是,各家路线不同。奔驰、宝马、欣旺达选硫化物,看重高电导率和快充潜力;蜂巢能源也在搞硫化物,但先从半固态切入,2025年就能量产300Wh/kg的半固态电池;而清陶能源则坚持氧化物路线,稳定性好,适合量产爬坡。
这就像当年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过渡,大家都在试,谁也不知道最后谁赢。但可以肯定的是,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必选项”。它不仅能解决续航和安全问题,还能让车身更轻、空间更大——因为电池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高。
中国玩家加速冲刺,2026-2027或是爆发年
咱们中国车企也没闲着。长安汽车放出大招: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续航超1500公里!这数字听着像天方夜谭,但他们和太蓝新能源合作的“金钟罩”电池已经做到400Wh/kg,还加了AI远程诊断,智能化拉满。
欣旺达也不甘示弱,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目标500Wh/kg。蜂巢能源更激进,2025年就能量产半固态电池,还建了2.3GWh的量产线。这些不是PPT,而是真金白银投下去的产线。
就连小米汽车,这个新势力里的“后浪”,也公开了固态电池量产专利。可见,谁都不想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掉队。毕竟,电池就是电动车的“心脏”,谁掌握了电池,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理性看待:量产≠普及,成本仍是最大拦路虎
不过,咱们也得冷静一下。2025年底量产,不等于2026年就能买得到。就像当年的混动、纯电,都是先从高端车型上搭载,慢慢下放。第一批用上固态电池的,大概率是奔驰、宝马这些豪华品牌的新旗舰,价格不会便宜。
而且,固态电池的成本现在还是个“天价”。虽然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做到了500Wh/kg,比亚迪、清陶也达到类似水平,但大规模量产的成本控制,还是未知数。我估计,至少要到2027-2030年,固态电池才能真正进入主流市场。
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614.1GWh,渗透率约10%。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大部分电动车还是用现在的液态锂电池。所以各位车友,如果你现在想买车,不用等固态电池。该出手时就出手,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但需求是当下的。
竞品对比:谁才是“续航之王”?
我们来横向看看。奔驰目标是1000公里续航,宝马i7原型车已破800公里,长安更是喊出1500公里。但要注意,这些都是“目标”或“测试数据”,实际装车后可能会打折扣。
相比之下,现在市面上续航最长的电动车,也就700多公里。比如特斯拉Model S Long Range,CLTC续航717公里;蔚来ET7,CLTC 705公里。但这些数据在真实高速上打个七折是常态。
所以,固态电池一旦量产,就是“代际差”。就像智能手机刚出来时,功能机再怎么升级也追不上。但话说回来,续航不是唯一。智能化、操控、舒适性,这些才是日常用车更影响体验的点。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回到开头的问题: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的答案是:不远了。2025年测试,2026-2027年集中爆发,2030年规模化,这个节奏很清晰。
但我想问大家:如果真有车能跑1000公里,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价格?充电速度?还是安全性?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我也很好奇:你觉得第一款量产固态电池车,会是谁家的?奔驰?宝马?还是咱们的长安或小米? 留言告诉我,我会挑几个有意思的回复,专门做一期视频聊聊。
最后说一句:技术进步是好事,但咱们买车还是要理性。别被“续航神话”绑架,适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好的车。安全驾驶,永远比跑得远更重要。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