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咱们聊起买车,话题真是越来越丰富了。
以前大家看的无非是德系、日系那几个老牌子,现在呢,各种新品牌、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这个赛道上,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很多人都在关注那些新兴的造车势力,觉得它们代表了未来。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些一直在我们身边,并且已经悄悄完成华丽转身的“老朋友”。
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上汽集团,这个很多人印象里还停留在合资车时代的“大块头”,看看它如今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可能不少人一提起上汽,脑子里还是大众朗逸、别克君威这些车的影子,觉得它主要是靠着和外国品牌合资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但要是现在还这么想,那可就有些跟不上趟了。
就在今年前七个月,当整个汽车市场都在“内卷”的时候,上汽集团默默地卖出了239万辆车,这个数字不仅庞大,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
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能有两位数的增长,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总数,那就太小看其中的门道了。
这份成绩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它的内部构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239万辆车里,有一个数字格外亮眼,那就是超过63.5%的销量,是由上汽自己的自主品牌贡献的。
也就是说,像名爵、荣威、智己、飞凡这些我们常说的“国货”,已经不再是陪衬,而是堂堂正正地挑起了大梁,成为了集团销量的绝对主力。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过去可能是靠着两位能干的“洋亲戚”帮忙撑场面,而现在,自家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不仅能独当一面,甚至做得比亲戚还要出色。
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销量的此消彼长,更是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质变,是从过去用我们的市场去换取别人的技术,到今天用我们自己的技术去赢得国内外市场的历史性转变。
除了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另外两个数据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一个是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3.5%,另一个是海外市场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57.6万辆。
这两项数据,一个代表着企业有没有跟上汽车行业变革的浪潮,一个则代表着企业的产品是不是真的有实力,能走出国门去和全球的对手同台竞技。
上汽在这两张考卷上都拿到了高分。
尤其是海外销量,半年多就卖出近58万辆,这个体量已经超过了很多汽车品牌全年的总销量。
这清晰地表明,上汽这艘曾经的传统燃油车巨轮,已经成功地调整了航向,稳稳地驶入了智能电动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航道。
那么,人们自然会好奇,这样亮眼的成绩,背后到底有什么支撑?
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实在,那就是实打实的技术投入。
天上不会掉馅饼,市场的认可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力说话。
在过去的十年里,当我们还在讨论各种商业模式和营销花样的时候,上汽集团已经默默地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这两个核心领域,投入了超过一千亿元的研发资金。
这一千亿砸下去,换来的是超过两万六千项有效专利,更重要的是,它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底座”。
这个底座涵盖了纯电动、插电混动和氢燃料电池这三条主流的技术路线,同时还包括了一整套从硬件到软件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这些技术成果中,有一项特别值得我们普通消费者关注,那就是安全。
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享受着越来越聪明的驾驶辅助功能,但心里也难免会有一丝担忧:这些电脑系统真的可靠吗?
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
上汽显然是深刻洞察到了用户的这个核心关切,并且下了苦功夫去解决。
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MC)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将主动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做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达到了99.999%。
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通俗点说,就是它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系统出错,像一个永不疲劳、反应极快的“数字保镖”,时刻帮你盯着路面情况,预防危险的发生。
它把传统汽车上那种结实的车身、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措施,和新时代的主动预警、主动刹车等智能安全技术深度融合,等于给驾乘者上了一道双重保险。
这种在安全上的极致追求,不仅让上汽的汽车在市场上有了鲜明的特点,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智能化,首先必须是为了更安全。
当然,光有好的技术还不够,在今天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上汽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它懂得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生态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它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一个是拥有百年造车经验的行业巨头,一个是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两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零件采购关系,而是一种深度的融合创新。
华为提供其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顶尖技术,上汽则贡献其深厚的整车工程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和全球供应链资源,双方共同打造的“尚界”品牌,就是这种“硬件加软件再加生态”新模式的最好体现。
同时,上汽与大众、通用这些合作多年的老伙伴,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过去,我们主要是学习和引进他们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而现在,合作变成了双向奔赴的技术共创。
上汽开始将自己研发的一些先进智能网联技术,反向输出到合资车型上,推动合资合作进入了2.e时代。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从过去的学生,成长为了可以和国际巨头平等对话、互通有无的合作伙伴。
在广阔的海外市场,上汽的策略同样显示出成熟和智慧。
面对像欧洲市场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比如反补贴调查,上汽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灵活的“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的策略。
他们敏锐地发现,虽然欧洲对纯电动车的态度有些复杂,但当地消费者对高效节能的混合动力车型(HEV)需求旺盛。
于是,上汽旗下的名爵品牌便以此为突破口,凭借其在混动技术上的优势和高性价比,迅速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很多欧洲家庭的购车首选。
这种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打法,不仅成功化解了潜在的商业风险,更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市场。
从最初单纯地把车卖出去,到如今能够输出技术、参与制定标准,上汽正在用自己的实践,向世界讲述一个中国智造的全球化故事。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技术立身,是开放合作,更是对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拥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