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近十年风起云涌,有人踩着风口扶摇直上,就有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说到造车新势力里的"明星企业",拜腾汽车曾经是让整个行业侧目的存在。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车企,光是创始团队就集结了"宝马i8之父"毕福康、前华晨宝马高管戴雷等汽车界顶尖人才,更是在成立四年里烧光84亿融资,最终落得工厂停工、高管跑路、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的下场。最近翻看这家公司的兴衰史,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新能源汽车正值风口,拜腾汽车带着"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时代的下一代智能终端"的豪言壮语横空出世。在南京规划的1200亩生产基地,总投资110亿的蓝图,让这家公司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2018年首款概念车亮相时,那块占据整个中控的48英寸大屏惊艳全场,德国工艺的整车控制器、量身定制的工作服、进口环保名片,处处彰显着高端定位。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投入,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要说拜腾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得数他们的"钞能力"。2020年央视财经频道直接点名批评,说他们烧光84亿却造不出一辆车。更离谱的是,有内部员工爆料,北美办公室300多人半年吃掉700万美元零食,相当于每人每天花掉3800块;中国区员工一盒名片就要上千元,是市场价的3倍多。这哪里是造车公司,分明是"零食收割机"。难怪理想汽车CEO李想都看不下去,在朋友圈吐槽:"这么难的行业,必须从18层地狱开始爬"。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但光会花钱还不算最糟,更致命的是战略上的全面溃败。2019年首款量产车M-Byte本该上市,结果因为研发进度滞后,硬生生拖到2020年。疫情期间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9000万,供应商货款更是堆积如山。最讽刺的是,他们花大价钱从博世采购的整车控制器,市场价只要几百万,拜腾却花了上亿;工厂建设坚持自建不代工,结果1160亩的南京工厂成了摆设。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打法,让拜腾在2020年7月不得不宣布停产。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面对绝境,拜腾也不是没想过自救。2021年初和富士康签下2亿美元投资协议,眼看就要起死回生。谁知道半年后,因为股东内斗——德国团队要搞技术主导,一汽集团想掌控生产,富士康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选择撤资。更雪上加霜的是,2023年法院正式受理破产清算,南京工厂断电,美国硅谷办公室只剩10个人,创始人毕福康跑去贾跃亭的FF汽车,戴雷改行做直播带货,曾经风光无限的团队四分五裂。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拜腾的悲剧,折射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真相。他们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看看最近的高合汽车,同样定位高端,同样陷入停工停产,创始人丁磊不得不直播卖货给员工发工资。这些案例都在警示后来者:造车不是烧钱游戏,而是需要精准把控每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就像蔚来李斌说的:"没有200亿别造车",但光有钱不够,还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回看拜腾的发展轨迹,有三个致命伤值得所有创业者警惕。首先是战略失焦,既要对标特斯拉又要兼顾高端市场,结果产品定位模糊。其次是管理混乱,中德美三地团队各自为政,光是时差就够折腾了。最后是现金流管理失败,把本该用于研发的84亿,砸在了零食、名片、工厂装修这些面子工程上。这种"大企业病",让这家年轻的车企还没起跑就摔了个跟头。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如今站在2025年回望,拜腾留下的最大教训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这场马拉松里,没有捷径可走。那些靠资本堆砌的繁华,终究抵不过产品力和管理能力的考验。就像他们南京工厂里那台价值5.2万的试验车,虽然被二手车商捡漏,但再便宜也卖不动——毕竟消费者要的是能开得动的好车,不是资本市场的花架子。

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五千万给员工买零食,又一家车企倒下-有驾

最近看到拜腾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感慨:"要是当年那84亿能踏踏实实用在研发上,现在路上跑的可能真有拜腾的车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却道出了创业的本质。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每个创业者都该问问自己:我们究竟是想改变世界,还是只想收割风口?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