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信部新规实施开始,2026年燃油车也将迎来智能升级,展现出稳+智双优势,成为未来竞争的新宠
万万没想到,一觉醒来,看到新闻的瞬间脑袋懵了。工信部推了几条硬核新规:一、从2026年1月1日开始,乘用车要加入单踏板制动的要求,意思就是说,驾驶员不用踩一踩刹车,车子就能自己刹停。二、今年7月1日开始,新能源车的电池必须不起火、不爆炸,这是个硬性指标,不达标就不能卖。三、还有就是,工信部叫停了所谓的自动驾驶公测模式,不能随意叫自动驾驶。一堆规矩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节奏都打乱了点,但我更关注的仍然是那句话:燃油车也能玩出新花样。
我在想,什么时候,燃油车会变得像新能源一样智能化呢?其实我觉得,差不多快了。你知道的,现在很多车厂拼打智能字眼,但真实体验里,价格不比新能源便宜,技术也不是那么纯熟,车多半还在试错阶段。可就是那台2026款途昂Pro,它用实力证明:燃油车一样能兼得稳+智。
别笑,德系的底盘调得确实漂亮。那辆途昂Pro,开在路上像握着定海神针一样稳。过弯不飘、不侧,高速上避障跟车,简直就像有个隐形护盾罩在车周围。是真实的体验——这是几十年德系底盘调校的精髓在发挥作用。市面上同价位的SUV,操控差别还是挺明显的。有那种开起来飘飘欲仙,但过弯不稳的,也有像途昂Pro这么踏实。建筑在这基础上的智能辅助,还能通过OTA远程升级,整个系统一点点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装了个卓驭惯导双目系统。你知道,那是个啥?其实就是两个摄像头,就像人眼一样,能识别车道、障碍物、甚至一些小细节。路况复杂时,它能自动介入帮助驾驶,还能自动跟车避障。换句话说,开的更轻松,也更安全。你说是不是?普通人也能感受到:这其实就是智能在帮忙减轻司机的压力,那种感觉像是车变成了你的副驾驶。
智能座舱才是真亮点。我特意找了个静谧的午后,坐到车里试试。结果,全靠一句话就能搞定:比如开空调、导航去商场、打开座椅按摩。语音识别高通8155芯片+百度大模型,居然那么顺,连打开二排窗户都能应答。比我预想的还顺溜。Face ID刷脸开车门很方便,手机钥匙也实现无缝连接。你知道,这些细节其实挺贴心。除了那些炫技的部分,最让我感兴趣的,反倒是一点点的人性化设计——比如动态灯光会根据路况调整,窄路自动扩宽灯,更提前照亮车道,这种东西也算细节控了。
空间方面,不得不提它的容量。两个孩子有时候用翻斗车装玩具,我倒是关注后备箱容量。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从286L扩展到2427L,倒也不夸张。露营带装备,婴儿车放进去都没问题。最重要是一点,价格有优势。29.99万起,再叠加些优惠,毫不夸张地说:油车也能两手抓两手都硬。尤其是无续航焦虑这个点,难怪一堆朋友开始愿意考虑放弃那种等着充电的焦虑感。
这车是用实力证明:智能化时代,燃油车一样能走得很远。考虑到它的操控、配置、价格,能不心动吗?特别是在现在新能源冲刺的浪潮里,挺让人吃惊的。
我也在想,未来是不是有人会说:你这燃油车太保守了,还是得新能源才潮。可能吧,但我觉得,智能化的本质是效率和体验的提升,不一定非得背负新能源的标签。谁说燃油车不能和你一样聪明?你们觉得呢?如果未来车子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你会打算把稳+智的燃油车拉到你生活的每个角落吗?
(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猜测啦,没细想过,或许有人会说充电更方便,新能源才是王道。但至少眼前,从这辆途昂Pro来看,燃油车也可以玩出智能新花样。未来还长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