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问题传得挺广:“奇瑞是不是目前唯一正向研发发动机的中国车企?”这个问题一出来,就挺抓人眼球的,因为它一下子就把奇瑞和其他所有国产车品牌给分开了。
但咱们老百姓看问题,得讲究个实事求是。
要把这事儿说明白,就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得把里面的门道给大家聊透了。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叫“正向研发”。
说白了,就是从零开始,自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试验,最后自己造出来。
这就好比盖房子,不是照着别人的图纸抄,而是自己从打地基开始,一砖一瓦都自己说了算。
早些年,咱们国家汽车工业底子薄,很多车企都是从“逆向研发”起步的,也就是买个国外的成熟产品,拆开来一点点研究,然后再模仿着造。
这在当时是没办法的办法,是追赶的捷径。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要说还在坚持从零开始搞研发的,那可不止奇瑞一家。
比如现在新能源领域风头正劲的比亚迪,它的那套DM-i混动系统,就是完全自己琢磨出来的,核心思想和丰田、本田的都不一样,它那个专门为混动设计的骁云发动机,热效率也做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这绝对是响当当的正向研发。
还有吉利汽车,自从把沃尔沃“娶”进门,技术实力早就今非昔比了,它的雷神混动平台,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也都是自家研发的成果。
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技术,同样是自己独立开发的一套复杂系统。
所以,如果说“唯一”,那肯定是不准确的,是对其他同样在努力的中国车企不公平。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奇瑞,总被大家拿出来当作“技术宅”的典型代表呢?
这事儿就得从奇瑞的“性格”说起了。
在咱们的印象里,奇瑞一直就是个埋头搞技术的“理工男”,话不多,但手上的活儿很硬。
这个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
时间倒退回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候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动机技术基本被国外垄断,咱们自己的车企几乎没有话语权。
奇瑞的带头人尹同跃,就认准了一个死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据说他们最开始想买国外的一条二手发动机生产线,结果还被人家坑了,买回来一堆废铁。
换了别人可能就放弃了,但奇瑞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一个据说还漏雨的厂房里,敲敲打打,愣是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
虽然那台机器在今天看来可能很粗糙,但它代表的是一种从零到一的突破,是奇瑞技术道路的起点。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宁可自己苦,不受别人气”的传统,奇瑞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一直都非常舍得。
有个数据说,奇瑞每年会把营业收入的7%拿出来搞研发,这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都是个相当高的比例。
钱花在哪了?
就花在了那些咱们普通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最近让他们名声大噪的鲲鹏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6.5%。
这个“热效率”是个啥意思呢?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给汽车加了100块钱的油,有多少钱的能量真正变成了驱动轮子的动力,剩下的都变成热量浪费掉了。
以前,能有30%多就已经很不错了,丰田、本田这些国际巨头,在混动领域耕耘了这么多年,也就把这个数字提升到了41%到43%的水平。
奇瑞一下子把这个纪录拔高一大截,背后靠的就是无数个日夜的试验和技术攻关,比如用上了精密的激光焊接技术,给活塞涂上只有0.03毫米厚的特殊涂层,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每一个微小的能量损失。
更有意思的是奇瑞在混动技术路线上的选择。
当丰田、本田这些大厂普遍认为单速的混动变速器结构简单、最可靠的时候,奇瑞这个“技术偏执狂”却觉得不够完美。
他们认为,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时候,单速变速器不能让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省油、最有劲的转速区间。
于是,他们非要挑战高难度,硬是给混动系统里塞进了一个三挡的变速箱,也就是现在大家常听到的三挡DHT。
这个选择可以说非常大胆,因为结构复杂了,对控制程序的编写、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都高了好几个级别,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顿挫、不平顺的问题。
网上也确实有人反映过奇瑞某些车型的变速箱问题,这其实就是技术在不断摸索、迭代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磕绊。
关键在于,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本身就是一种技术自信的体现。
能把这么复杂的系统玩转,说明奇瑞对自己整个生产和供应链体系有着很强的掌控力。
这种长年累月的坚持,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现在奇瑞的专利库里,有超过四万件发明专利。
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已经有超过880万台下线,装配在了全球1400多万车主的车上。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市场认可。
过去我们总觉得国产车是廉价的代名词,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以严谨和保守著称的德国,他们的一些地方警察局,已经开始采购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作为公务用车。
还有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在国内生产的捷豹路虎极光,它的发动机就是由奇瑞提供的。
这些事情,远比网络上的口水战更能证明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奇瑞不是唯一一个在正向研发上投入的车企,但它无疑是将“技术立身”这条路走得最坚定、最纯粹的企业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就像一个不善言辞但内心坚定的学霸,默默地做题、攻克难题,最终用成绩说话。
当一些品牌还在用着十几年前的国外老技术进行包装宣传时,奇瑞已经把自己的“中国心”卖到了全世界,甚至装在了曾经我们仰望的豪华品牌车上。
这种从草根到行业翘楚的逆袭,靠的不是营销和噱头,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技术自信。
如今,他们又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有些“疯狂”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要把发动机热效率做到65%。
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回望奇瑞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他们似乎总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