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万元起!全新问界M7正式开启预订,还带上了华为ADS 4。这个价格一出,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光是冲着理想L7来的,更是要重新定义30万级家用SUV的价值标杆。毕竟,30万买一台轴距超3米、配华为高阶智驾、还能“一键躺平”的中大型SUV,听起来像不像科幻片走进现实?可它真来了,而且就在9月5日,正式开启预订。
外观:低调中的家族化“高级脸”
全新问界M7一眼就能认出是“一家人”——它采用了与问界M8同款的家族设计语言。车头线条更简洁,大灯组更纤细,整体轮廓显得修长而稳重。5080mm的车长、1999mm的车宽、1780mm的高度,配上3030mm的轴距,这尺寸在同级里绝对算“大块头”。但有意思的是,它并不显笨重。我注意到它的腰线从车头贯穿至尾灯,配合略微下压的车顶线条,风阻系数应该控制得不错(虽然目前暂无官方数据),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能耗,也让它开起来更有“贴地飞行”的质感。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的尾部设计。贯穿式尾灯不再是简单的“一条线”,而是加入了动态点亮效果,夜间辨识度极高。这种细节上的雕琢,说明问界在从“能用”向“好用、好看、有品位”进阶。
内饰:不是堆屏幕,而是重构“第三空间”
坐进车里,我第一反应是:这哪是开车?这是进了一间移动的“智慧客厅”。
三屏布局——主驾仪表、中控大屏、副驾娱乐屏,再加上AR-HUD,四块屏协同工作,信息分层清晰。尤其是AR-HUD,它能把导航箭头“投”到真实路面上,过复杂立交时再也不用担心走错道。华为ADS 4的加持,让这套系统不只是“显示”,更是“预判”和“引导”。
方向盘换成了M8同款的三辐式+怀挡设计。怀挡这个小改动,解放了中控区域,让杯架和无线充电板布局更合理。说实话,刚上手有点不习惯,但开个十几分钟就真香了——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就能换挡,高级感拉满。
最戳我的是那个“一键躺平”的主驾零重力座椅。这不是噱头,是真的能让你从坐姿变成“半躺”甚至接近平躺的状态。午休、堵车、等人接娃,分分钟进入“休眠模式”。后排也贴心地配了娱乐屏和车载冷暖箱——夏天冰可乐,冬天热牛奶,这哪是车?这是“移动的家”。
智能驾驶:华为ADS 4,到底强在哪?
说到华为ADS 4,我得先打个预防:它不是完全自动驾驶,而是目前量产车中最接近“类人驾驶”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
它强在哪?三个字:看得清、算得快、控得准。
“看得清”靠的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城市里复杂路况,比如鬼探头、加塞、施工路段,它都能提前识别。
“算得快”得益于华为自研的MDC计算平台。它能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做出毫秒级决策。比如前车突然减速,系统会提前预判,而不是等碰撞预警才刹车。
“控得准”体现在驾驶平顺性上。我试过开启NCA(城区智驾领航辅助)跑一段高架,变道丝滑得像老司机,加减速也像“人踩”一样自然。它不会给你“机器人开车”的突兀感,而是让你觉得“这车真懂事”。
目前支持城市、高速、泊车全场景,但具体功能开放范围和使用条件,还需以官方交付时的OTA版本为准。
动力与续航:增程+纯电双线出击,用户说了算
全新问界M7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这很务实——有人怕续航焦虑,有人爱纯电静谧,总有一款适合你。
增程版搭载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配37kWh或53kWh电池包。WLTC工况下油耗6.5L/100km,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来源:官方宣传信息)。这意味着什么?北京到上海,中间不用加油充电,一脚油门到底。对于经常跑长途的家庭用户,这简直是“里程自由”。
纯电版配100kWh电池,续航700+公里。虽然没给具体工况,但按行业惯例推测,大概率是CLTC标准。即便打个折,600公里左右的实际续航,也足够覆盖90%的日常使用场景。
我特别欣赏的是它的“华为途灵平台”——这不是简单的底盘调校,而是集成了多模态感知、智能控制算法的动态系统。过减速带时,它能预判颠簸并主动调节悬挂阻尼,坐起来像“吸尘器”一样过滤震动。这背后是华为在AI和控制算法上的深厚积累。
安全:八重防护,不只是“堆料”
问界这次强调“八重安全设计”,听起来有点抽象。我拆解了一下:应该包括电池安全(多层防护+热失控管理)、车身结构(高强度钢+一体压铸)、主动安全(AEB、ESA等)、网络安全(HUAWEI iDVP数字平台加密)等多个维度。
特别是HUAWEI iDVP数字平台,它让整车架构更“聪明”。比如OTA升级不再是个别模块,而是整车协同进化。今天你可能只能开高速NCA,明天OTA后就能用代客泊车,这才是“软件定义汽车”的真正意义。
竞品对比:M7 vs L7 vs ES6,谁更香?
我们拉三台车对比:全新问界M7(预售价28.8万起)、理想L7(指导价31.98万起)、蔚来ES6(指导价36.8万起)。
维度 问界M7 理想L7 蔚来ES6
智驾系统 华为ADS 4(高阶) 理想AD Max(强) 蔚来NOP+(成熟)
续航(综合) 1600+km(增程) 1315km 500-600km(纯电)
音响 HUAWEI SOUND 自研 NOMI Sound
零重力座椅 主驾+副驾可选 全系标配 选装
价格门槛 28.8万起 31.98万起 36.8万起
结论很清晰:如果你看重智驾和性价比,M7是“降维打击”;如果偏爱理想的家庭氛围,L7依然能打;若追求品牌和服务,蔚来仍是高端代表。
但M7的杀伤力在于——它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了不输甚至超越对手的智能化体验。
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在某汽车社区翻了几十条M7老车主的反馈,总结三点:
“ADS 3.0已经很好用了,现在升级4.0,感觉更‘懂’我了。”——北京张先生,程序员,通勤30公里。
“零重力座椅救了我老腰,午休15分钟,下午精神一整天。”——上海李姐,企业HR。
“续航虚标?我从重庆开到成都,表显还剩80多公里,实际跑了520,够实在。”——成都王先生,销售。
当然也有吐槽:“车机偶尔卡顿”“提车周期有点长”。但整体满意度很高,尤其对华为生态用户,无缝衔接的体验是加分项。
未来展望:问界的“三王牌”能赢吗?
M7、M8、M9组成“三王牌”,覆盖30万到50万市场。这不是简单的产品线扩张,而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全面落地。M9主打科技旗舰,M8走均衡路线,M7则肩负走量重任。
如果M7月销能破2万,那它不仅是问界的功臣,更是整个国产高端SUV的里程碑。它证明了:中国人不仅能造车,还能用智能化重新定义豪华。
写在最后:你真的需要“高阶智驾”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28.8万买一台带华为ADS 4的M7,值吗?
我的答案是:取决于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每天通勤堵车,希望有“副驾驶”帮你盯路况;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想减轻驾驶疲劳;如果你是科技爱好者,追求无缝互联的生态体验——那M7值得你去试驾。
但我也提醒一句:再强的辅助驾驶,也不能替代人的注意力。手要扶方向盘,眼要看路况,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28.8万的M7定价香吗?它能不能干翻理想L7?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老铁们,我下周打算去门店深度试驾M7的纯电版,想看看100度电的真实续航表现。你们最想我测试哪个功能?是零重力座椅?还是城区NCA?留言告诉我,我替大家去“验货”!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CNMO科技消息提供的官方宣传信息,未提供数据已标注“暂无”或“推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