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酒的司机注意了,隔夜酒也能醉驾,小心被判刑!

哎,各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们,今天咱们得好好聊聊一个事儿,这事儿跟咱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点关系,尤其是那些平时爱喝两口小酒,或者因为工作需要免不了应酬的开车的朋友们。

你可能觉得,“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道理谁不知道啊?

现在谁还没把这句话刻在脑子里啊?

大部分人也确实做到了,喝了酒绝不碰方向盘,这是好事儿。

可问题是,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你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稀里糊涂地就“酒驾”了,甚至直接就“醉驾”了,这可就不是闹着玩儿的了,那是要被抓起来判刑的,这叫危险驾驶罪!

爱喝酒的司机注意了,隔夜酒也能醉驾,小心被判刑!-有驾

我说的这个“稀里糊涂”,指的就是那个让不少人觉得特别冤枉的“隔夜酒”!

啥叫“隔夜酒”呢?

说白了,就是你头天晚上喝的酒,可能是跟朋友聚会,可能是工作应酬,也可能就是自己在家小酌两杯。

喝完酒了,你没开车,挺自觉的,然后就去睡觉了。

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以后,你感觉自己精神抖擞,头不疼,胃也不难受,浑身轻松,觉得酒已经彻底醒了。

然后呢,你可能要上班,或者有事儿要出门,就高高兴兴地把车开走了。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被交警给拦下来了,一测,哎呀妈呀,你血液里的酒精含量竟然还超标了,达到甚至超过了醉酒驾驶的标准!

这下可好,本来是想安全出行,结果却一脚踏进了“醉驾”的坑里,直接就犯法了。

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不觉得冤枉啊?

“我明明都睡了一晚上了,酒也醒了,怎么还能算醉驾呢?”很多人心里肯定会冒出这样的疑问。

是啊,从咱老百姓的朴素感情来说,你都隔了一夜了,中间又没再喝酒,身体也没啥不舒服的,这跟那种刚喝完酒就开车上路的,感觉上确实不一样。

大家都会觉得,我这是自觉遵守了规定,付出了时间成本来“醒酒”的,怎么还给我算犯罪呢?

我也不能出门前先去交警队排队测个酒精含量吧?

那不现实啊!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爱喝酒的司机注意了,隔夜酒也能醉驾,小心被判刑!-有驾

为啥呢?

因为交警也好,法律也好,他们判定一个人是不是酒驾或者醉驾,不是看你“感觉”怎么样,也不是看你“睡没睡觉”,更不是看你“冤不冤枉”,他们只看一个硬指标,那就是你被查到那一刻,你血液里酒精的含量到底是多少!

这个数字,是唯一的标准。

咱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就说这个酒精含量吧,咱们国家是这么规定的:如果你血液里的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100毫升,但是还没到80毫克/100毫升,那就算“饮酒驾驶”,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酒驾”,这个是要罚款扣分甚至吊销驾照的,但是不构成犯罪。

可一旦你的血液酒精含量达到了80毫克/100毫升,或者更高,那对不起,你就是“醉酒驾驶”,也就是“醉驾”了,这个就直接构成犯罪了,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是要坐牢的!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差那么一点点吗?

比如79.99毫克/100毫升就不是醉驾,80毫克/100毫升就是醉驾,这简直是“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啊!

这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它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否则就乱套了。

就像红绿灯一样,黄灯亮了你就要准备停,红灯亮了你就必须停,你不能说我差一秒钟过线就不算闯红灯吧?

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为啥睡了一晚上,酒精还会在血液里呢?

这得从咱们身体对酒精的消化吸收说起。

咱们喝进去的酒,主要是在肝脏里进行分解的。

肝脏里有一种酶,专门负责把酒精一点点地分解掉,然后排出体外。

爱喝酒的司机注意了,隔夜酒也能醉驾,小心被判刑!-有驾

这个分解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这个分解的速度也不一样。

有的人肝脏功能好,分解得快一点,有的人分解得慢一点。

更重要的是,你喝的酒越多,酒精度数越高,你的肝脏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酒精。

比如说,你晚上喝了半斤白酒,那可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分解完的。

可能你睡了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体内的酒精都还没完全代谢干净。

这时候你一开车,正好碰到交警查酒驾,一测,完了,超标了。

这就是“隔夜酒”醉驾的原理。

你身体感受不到,不代表酒精就不在了。

酒精这东西,有时候就像个“隐形杀手”,它悄悄地影响着你的判断力、反应速度,你可能自己都感觉不到,但实际上你的驾驶能力已经下降了。

而且啊,交警在执法的时候,他不可能去查证你是什么时候喝的酒,是头天晚上喝的,还是熬了个通宵喝的,他也没法去确认你是不是真的“无心之失”。

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依据科学的检测结果来判定。

如果人人都说自己是“隔夜酒”,那这酒驾、醉驾的执法不就乱套了吗?

所以,法律和执法部门,为了维护咱们大家的公共安全,必须有一个统一、明确、可操作的判定标准。

那这事儿怎么办呢?

咱们老百姓总不能因为怕“隔夜酒”醉驾,就从此滴酒不沾,或者干脆不开车了吧?

爱喝酒的司机注意了,隔夜酒也能醉驾,小心被判刑!-有驾

这也不现实。

所以啊,关键在于咱们自己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你第二天早上有开车的打算,那么头天晚上,最好是别喝酒,或者就少喝一点,喝点度数低的。

比如说,你第二天一早要送孩子上学,或者要赶着去单位开会,那头天晚上就别碰酒了。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万无一失。

第二条,如果你实在避免不了喝酒,比如有重要的应酬,或者朋友聚会气氛到了,喝了几杯。

那喝完以后,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长的醒酒时间。

一般来说,喝完酒后,至少要间隔10到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考虑开车。

尤其是白酒这种高度酒,代谢时间会更长。

千万别觉得睡一觉就万事大吉了,那真是误区。

第三条,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小工具,叫家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

这东西不贵,几十块钱就能买一个。

对于那些平时应酬多,或者经常喝酒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在车里备一个。

第二天早上开车出门前,自己先对着这个小仪器吹一下,先给自己测个酒精含量。

如果这个仪器都提示有酒精,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你就千万别开车上路了。

爱喝酒的司机注意了,隔夜酒也能醉驾,小心被判刑!-有驾

这时候,宁可打车、叫代驾,或者坐公交地铁,也别冒这个险。

花点小钱,买个平安,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第四条,也是咱们老百姓最容易忽视的:不要光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我呼出来的气里没酒味啊,身体也挺清醒的,那就没事儿。

其实不然,就像我前面说的,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可能自己感觉不出来,但实际上你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已经受到影响了。

所以,光凭感觉不靠谱,还是要相信科学的数据和检测。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这酒驾、醉驾,可不是小事儿!

一旦被认定为醉驾,那可就不是罚点钱、扣点分那么简单了。

那是要被判刑的,要坐牢的!

而且,一旦有了犯罪记录,对你以后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有些职业就不能从事了,有些政审就过不了,甚至连孩子上学都可能受到影响。

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为了这“隔夜酒”冒这么大的风险,你说值不值?

咱们国家对酒驾、醉驾的打击力度一直都很大,这可不是为了找你麻烦,而是为了维护咱们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

你想想,如果马路上都是醉醺醺的司机,那得多危险啊?

谁家的老人孩子,谁家的亲戚朋友,还敢放心出门啊?

所以,严格管理,是为了咱们每一个人的安全着想。

所以啊,各位老铁们,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路上其他无辜的行人,千万别再小看“隔夜酒”了。

爱喝酒没关系,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句口号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咱们安全出行的底线。

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我今天说的这些,咱们都平平安安的,别因为这“隔夜酒”的事儿,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