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

2026款迈巴赫GLS的上市信息由梅赛德斯-迈巴赫官方在2025年11月18日公布,新车作为年度改款车型,并未对外观和动力进行大幅修改,重点在于车型阵容和配置的优化。 原有的GLS 480 4MATIC车型被取消,目前仅提供GLS 480 4MATIC礼逸版、GLS 600 4MATIC礼乐版和GLS 600 4MATIC极夜版三款配置。 价格方面,各车型指导价与2025款保持一致,但入门门槛的降低源于车型精简策略。 此举被业内视为对市场竞争的直接回应,尤其是在丰田世极等新兴对手加入战局后,超豪华SUV市场的价格体系正悄然松动。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当一款顶级豪车突然将门槛拉低到150万元以内,市场难免掀起波澜。 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近日正式上市,指导价区间为149.80万-278.80万元,相比老款车型,新车直接取消了GLS 480 4MATIC版本,仅保留三款配置。 这一价格调整让迈巴赫GLS的起售价下探至历史低点,而核心竞品如宾利添越起售价仍高达275.50万元,丰田世极定价198万元,迈巴赫的“降维打击”意图明显。 不过,低价背后是配置的精细化调整:入门车型不再标配后排液晶屏,改为4.49万元选装,同时新增了暗夜外观套件等选配项。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富豪而言,这或许是一个不容错过的上车机会。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配置调整是本次改款的核心变化。 以GLS 480 4MATIC礼乐版为例,2026款取消了标配的后排液晶屏,消费者需额外支付4.49万元选装;同时新增了暗夜版外观组件选装项,选装价为10万元。 部分车身颜色的选装价格也有所变更,例如“MANUFAKTUR蔚蓝海岸浅蓝色金属漆”等新色调被引入选配清单。 这些调整在降低基础售价的同时,给予了用户更灵活的个性化空间,尤其是对追求独特性的买家而言,选装机制能更精准地匹配其需求。

设计层面,2026款迈巴赫GLS完全延续了老款的豪华基因。 前脸搭载迈巴赫专属的竖直镀铬格栅,格栅上部镶嵌“MAYBACH”字样,发动机盖中央配有三叉星徽立标,彰显其身份。 车身侧面线条修长,D柱位置加入迈巴赫标识,并提供22英寸或23英寸专属轮辋选装。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208毫米、2030毫米和1838毫米,轴距达3135毫米,提供4座和5座两种布局可选。 这种“以大为美”的设计语言,始终是迈巴赫对抗宾利添越等对手的底气所在。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内饰部分,新车继续采用12.3英寸全液晶仪表与12.3英寸中控屏组成的双联屏设计,车内标配多仿形座椅(支持通风、加热、按摩功能)、13扬声器柏林之声音响、四区空调、64色环境氛围灯以及专属No.8香氛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入门版后排液晶屏改为选装,但尊享增强组件等核心豪华配置得以保留,确保基础体验不打折扣。 对于选择4座布局的车型,后排独立座椅、折叠桌、冷藏箱等配置进一步强化了其行政级座驾的定位。

动力系统未作调整,2026款迈巴赫GLS继续提供两种选择:GLS 480车型搭载3.0T直列六缸发动机+48伏轻混系统,最大功率280千瓦,峰值扭矩500牛·米;GLS 600车型搭载4.0T V8发动机+48伏轻混系统,最大功率410千瓦,峰值扭矩770牛·米。 传动系统均匹配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并标配带有自适应减震系统的空气悬架和迈巴赫专属驾驶模式。 这套动力总成在平顺性和响应速度上历经市场验证,尤其是4.0T版本可在4.9秒内完成零百加速,性能层面不逊于任何同价竞品。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竞争对手方面,迈巴赫GLS的定价卡位十分精准。 宾利添越的起售价为275.50万元,比迈巴赫GLS顶配还高出不少;丰田旗下高端SUV世极定价198万元,虽价格接近但品牌溢价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路虎揽胜等传统豪强也在这一区间虎视眈眈。 迈巴赫通过降价和配置调整,试图在细分市场中形成“高配打低配、低配打跨界”的错位竞争格局,尤其是GLS 480车型锚定150万元级市场,可能吸引部分原计划购买保时捷Cayenne或宝马X7高配版的用户。

市场反应层面,2026款迈巴赫GLS的调整已被视为对2024年销量数据的直接回应。 据行业统计,老款GLS 480车型因价格偏高导致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而GLS 600版本则供不应求。 取消GLS 480车型并降低入门价,有助于清理库存并拉动整体销量。 此外,选装配置的优化也能提升单車利润,形成“走量”与“保利”之间的平衡。 对于消费者而言,149.8万元的起售价无疑降低了拥有迈巴赫的门槛,但需警惕选装后的最终落地价可能轻松突破200万元。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生产与交付信息显示,2026款车型已陆续发往各大经销商,预计首批车辆可在2025年12月前交付。 梅赛德斯-迈巴赫方面强调,本次改款不涉及底盘或动力系统的硬件改动,因此生产线无需调整,产能稳定性得以保障。 消费者订购时需注意,暗夜版外观组件等选装项可能导致交付周期延长2-3周,而基础配色车型则可较快提车。 这种“即产即销”的模式有助于品牌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

历史价格轨迹反映出迈巴赫GLS的策略转变。 2023款车型起售价为183.3万元,2025款微调至149.8万元(对应GLS 480礼逸版),而2026款通过取消车型实现名义上的“降价”。 实际上,GLS 480礼逸版的价格未变,但取消高配版后入门门槛实质降低。 这种定价手法在豪华车市场并不罕见,例如宝马7系也曾通过精简车型实现类似目的。 对于品牌而言,维持价格锚点的同时刺激销量,是一举两得的商业决策。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用户评价方面,早期接触新车的经销商反馈称,消费者对149.8万元的起售价表示欢迎,但对后排液晶屏等配置改为选装存在争议。 部分客户认为,作为百万级豪车,基础娱乐功能仍需选装略显小气;另一部分用户则赞赏这种“按需付费”模式,可避免为不需要的配置买单。 社交媒体上,话题“迈巴赫GLS降价30万”一度登上热搜,有网友调侃“终于能摸到迈巴赫的钥匙了”,也有人吐槽“选装完比宾利还贵”。

技术细节上,2026款迈巴赫GLS的智能驾驶系统未作升级,仍搭载L2级驾驶辅助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自动泊车。 与奥迪Q8等竞品相比,其智驾能力处于行业中游水平,但空气悬架和专属驾驶模式提供了独特的舒适性体验。 在颠簸路面下,系统可通过摄像头预扫描路面并调整悬架阻尼,这一技术自2022款以来一直是迈巴赫GLS的招牌卖点。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品牌战略角度,迈巴赫此次调整与其电动化转型并行。 据悉,迈巴赫首款纯电车型EQG将于2026年亮相,现款GLS的改款可视为燃油时代末期的“清仓策略”。 不过,官方否认了这一说法,强调燃油版仍会持续更新至2030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6款GLS的改动幅度小于预期,或意味着研发资源正向电动车型倾斜。

供应链信息显示,新车零部件采购成本较老款下降5%,主要源于芯片供应缓解和本土化生产比例提升。 例如,车机系统芯片已切换为国产型号,但性能参数未缩水。 这种降本举措为终端降价提供了空间,而配置选装化进一步优化了利润结构。 对于经销商而言,低起售价有助于吸引客流,但需通过选装包提升单車毛利。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横向对比同级车型,迈巴赫GLS的尺寸优势依然明显。 其轴距比宾利添越长35毫米,比丰田世极长105毫米,直接转化为更宽敞的后排空间。 此外,4座布局的第二排腿部空间达1.2米,可轻松实现半躺姿势。 不过,世极在内饰材质上采用了更多手工工艺,而添越则提供钻石编织格栅等更极致的定制选项,迈巴赫需在个性化层面继续补强。

市场数据表明,150万-300万元区间的SUV需求在2024年增长了12%,主要受新兴行业企业家拉动。 迈巴赫GLS的降价恰好覆盖这一增量市场,尤其是科技新贵群体。 此前,该群体多选择特斯拉Model X或奔驰GLS顶配版,现在迈巴赫的直接竞对名单可能扩至更广范围。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售后服务政策方面,2026款车型延续了4年/10万公里保修和免费保养套餐,但选装件保修期与整车同步。 例如,选装的后排液晶屏享受同等质保,而暗夜外观组件的漆面维护需单独购买服务包。 这类细节可能影响长期用车成本,尤其是高价值选装件的维护费用不容忽视。

舆论风向显示,专业媒体对2026款迈巴赫GLS的评价偏正面。 多家汽车媒体指出,配置选装化是行业趋势,保时捷等品牌早已实践多年,迈巴赫的调整符合市场规律。 不过,也有批评声音认为,取消标配后排屏幕可能影响“入门即豪华”的体验,尤其是对后排导向的买家而言。 这种争议本身为车型带来了额外曝光,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千万。

新车发布!售149.8万元起配置调整,2026款梅赛德斯-迈巴赫GLS上市-有驾

最终,2026款迈巴赫GLS的上市折射出超豪华市场的务实转向。 当符号价值不再是唯一卖点,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成为关键。 149.8万元的起售价如同一块敲门砖,而选装清单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对于潜在买家而言,是否需要为一块屏幕或一套外观套件多花数十万元,将成为购车决策中的核心权衡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