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咱们身边开车的朋友,聊起车来,话题好像变了。
以前聚会,张三买了辆凯美瑞,李四提了辆雅阁,大家都会围上去看看,夸一句“懂车”,觉得这车省油耐用,开出去有面子。
可现在呢,聊的都是谁的电车续航又多了几十公里,谁的车能自动泊车,谁车里的大屏幕看电影跟在家里一样。
与此同时,我们肉眼可见地发现,马路上挂着绿牌的国产车越来越多,而那些曾经被我们奉为“神车”的日系品牌,似乎正在悄悄地淡出我们的视线中心。
甚至有在4S店工作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有些日系车的店里,穿着西装的销售顾问比进来看车的顾客还要多。
这究竟是夸张的调侃,还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变化?
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日系车,为什么突然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呢?
这事儿咱们不能光凭感觉,得看实打实的数据。
根据国内最权威的汽车行业数据机构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大洗牌。
最让人振奋的是,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一路高歌猛进,像坐上了火箭一样,有的月份甚至直接突破了百分之六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新卖出去的十台车里,有六七台都是咱们中国自己制造的品牌。
这在十几二十年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反观日系车,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它们的市场份额,几十年来头一回跌破了百分之十这个重要的关口,创下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新低。
曾经的“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有些工厂甚至传出了减产裁员的消息。
这已经不是什么市场波动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剧烈的市场地震。
就连一向稳健的德系车,日子也不太好过,市场份额也在萎缩。
整个市场的格局,正在被咱们的国产品牌彻底改写。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日系车不是一直以质量可靠、省油保值这些优点著称吗?
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呢?
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
日系车今天的困境,是过去几年里几个大问题累积下来的集中爆发。
首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们在新能源汽车这股浪潮面前,反应实在是太慢了。
当咱们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已经把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玩得明明白白,技术一代又一代更新的时候,日系车企才不紧不慢地推出几款“油改电”的试水产品,比如丰田的bZ4X和本田的e:NS1。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车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消费者一对比就发现了问题:续航里程比不上国产车,车内的智能化配置更是落后了好几个时代,价格还不便宜。
这就好比大家都用上智能手机了,你还在卖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那消费者自然不会买账。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场技术革命,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会被无情地抛弃。
其次,日系车过去最大的王牌——“省油”,这个神话也被咱们国产的技术给彻底打破了。
在燃油车时代,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确实是独步天下,省油是它最大的标签。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比亚迪最新的第五代DM技术,宣称在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能做到惊人的2.9升,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综合续航里程能超过两千公里。
这意味着从北京开车到深圳,理论上中间都不用去加油站。
而且,这些国产混动车还能享受新能源车的政策优惠,可以上绿牌,在很多城市还不限行。
相比之下,日系燃油车的省油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当你的优点不再是优点,甚至变成了缺点时,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品牌形象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现在买车的主力军,已经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了。
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汽车的理解,已经和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
老一辈人看重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追求的是皮实耐用。
而年轻人更看重的是一种体验,他们希望汽车是一个聪明的、懂自己的“移动智能空间”。
他们关心车里的大屏幕清不清晰、操作流不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好不好用。
而这些,恰恰是日系车的短板。
走进一辆新款的日系车,你可能会感觉内饰设计和车机系统还停留在五六年前的水平,和旁边国产车那种充满科技感的座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一个品牌的产品无法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时,过去积累下的品牌光环和口碑,也就很难再发挥作用了。
日系车的衰退,其实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强势崛起的一面镜子。
咱们的国产车,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模仿和低价来生存的“小学生”了。
在最核心的新能源技术上,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领跑。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动车的安全性;华为和一众新势力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探索,让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的技术,让充电速度越来越快。
在产品布局上,国产车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体系能力。
无论你的预算是多少,想买什么样的车,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二三十万的家庭主力SUV,再到四五十万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国产品牌都能为你提供丰富且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产品攻势,让合资品牌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更令人自豪的是,我们的汽车品牌已经开始大踏步地“走出去”,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和那些国际巨头们展开了正面的竞争,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充分说明,中国汽车的强大,是建立在真正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实力之上的。
这场发生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购车选择,更标志着一个由中国品牌定义和引领的汽车新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