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方盒子车型在新能源市场的崛起,是个挺有趣的现象。去年夏天,我陪朋友试驾某款硬汉式方盒子SUV,他边开边说:这造型,你看着烈焰红唇都可以战斗的那种。其实我心里清楚,这种造型的成名不是没有原因。
最近看到奇瑞推的 V27 官图,心里就莫名产生一股熟悉感。打开图片,那个棱角分明的方盒子轮廓,仿佛一只刚从车库跑出来的战斗机器人。配色、线条、轮廓——全都带点旧时越野车的味道,又不失现代感。我跟朋友吐槽:你觉得这造型会不会刮风都里疙瘩?他笑着摇头:风阻系数很有趣,得算算,算下来差不多在0.4左右估算(体感/不算很准),跟流线型比差远了。
车不大,4900多长,车宽在5050左右(估算,样本少),轴距接近2900,五米多长的箱子里面,空间是最大看点。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车里那块大面积的平直车顶和那些突出的轮眉,似乎在彰显我就硬汉子的个性。话说回来,这种硬派到底是别有用心还是品牌标签?从研发到供应链,硬派车像个老式启发式游戏:用大件钢材,重点强调越野能力,辅以科技感佐料,美其名曰结合。但真实运作中,这个结合有时候只是看起来像拼接罢了。
那V27的科技很先进?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官图里那激光雷达,配合头顶上长条天幕,这帅的不行。然后还支持全场景辅助驾驶,没错,未来可能比我开车还聪明(这段先按下不表)。真实性?大概还得看日常用车表现。
或者,问:你觉得那么方正造型,风阻表现会不会很差?我心里有个猜测点:这些SUV可能更偏向实用而非空中飞人,因此风阻不是第一重点。这也是为什么增程方案看似硬核。
用心算了算,V27的增程器105kW,匹配磷酸铁锂电池,算下来续航200km纯电,整车能跑个1000公里左右(估算/粗糙心算)。能不能说:这个续航对硬派越野车来说,差不多够用?毕竟,大部分用户,除了追求极限,日常也只是去超市+周末远行罢了。
我问朋友: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款车实际开起来很‘不够用’?他摊手:高速上,增程效率会低一些。高速长途比较油耗会比插混高点,这是个现实。我也觉得,增程器牺牲了一部分燃油经济性,但换来空间和续航的平衡。
但我很疑惑:这么大块硬料用在这种偏硬汉造型上,是不是也是拿品牌噱头?那个外挂式书包储物箱,究竟实用还是为了形象?我还记得小时候,某次修理工一句话:硬派不一定意味着实用,但一定代表态度。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奇瑞的品牌布局是不是在瞄准那个有点疯狂但心里还藏着细腻的年轻人?毕竟,销量呢?V23去年火爆,连续八月销量都在前三,达到接近4万台。而V23的空间表现,得房率逾67%,还有船长椅设计,挺符合我就要开个箱子的心声。它的动力又怎么说?后驱、四驱,快充,从户外出行到日常城市都cover得不错。
我真的好奇:V27能不能像V23一样,靠空间和科技,打出硬汉年轻化的市场?如果是你,愿意为这个价格区间的方盒子掏腰包吗?(这段我真没细想过猜测,别太较真。)
谈到市场竞争,V27面对的是方程豹钛7,价格区间差不多,17.98到21.98万——插电混动,更强调品牌和附加值。比较而言,V27可能会定在15到20万区间,价格更有优势,也能在尺寸大这一块砸开点市场空间——这就像买菜,价格左边的更大块的肉,总会吸引点特别的用户吧。
回头想,新能源硬派SUV正变得像蓝海变红海一样,角逐激烈。凑在这个方盒子热潮里,能不能出奇制胜?其实我觉得,除了硬这个形象外,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像个真车一样,靠谱够用。像我朋友说:你想啊,要是开个大块头,空间大就行,但要能带的了家,油耗不掉,行驶稳定又够硬,那就赢了。
临场时刻,我总喜欢观察一些细节。从高配版本那NFC模块和可拓展接口,突然让我觉得:这个硬派越野专属是不是也在暗示——我无所不能?但真能用得顺心吗?
说到这我开始想:也许,未来的硬派SUV,不只是外壳,真正的硬汉还得在日常中好用。这或许是这个市场的硬核门槛——不仅是长得像,更得用得顺。
好了,话题无限,也留个悬念吧:这辆方盒子到底真的能突围,成为市场新宠?还是最终还是会淹没在造型大饼中?恐怕只有到车开出门那一刻,才能知道答案。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被雨打湿,全身写满硬汉精神的方正轮廓,触摸到车门的那一瞬,才真正知道这个魔方是不是值那个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