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安全升级 小米大规模召回 监管新时代来临
2025年9月19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更新了一则公告。小米汽车备案召回计划。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数字惊人。意义更深远。
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召回。没有维修车间。没有零件更换。只需一次OTA升级。智能汽车的时代。真的不同了。
01 召回本质:安全缺陷的郑重认定
召回编号说明一切。S2025M0149I。S2025M0150I。编号藏着玄机。
“S”代表安全缺陷。“I”代表受调查影响。非主动召回。监管部门发现了问题。小米配合了调查。启动了召回。
问题很具体。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驾驶员若不及时干预。碰撞风险可能增加。安全无小事。
02 OTA革新:召回方式的静默革命
传统召回什么样?车主奔波。排队等待。零件更换。耗时耗力。
小米这次呢?完全不同。车主只需在停车状态下。通过车载系统完成远程升级。无需到店。升级包通过网络推送。用户在中控屏或手机APP收到提示。选择安装时间即可。
但有限制。车辆必须处于驻车状态。电量需高于20%。全程约需30-50分钟。安静又高效。
03 监管背景:日益收紧的政策环境
2025年2月25日。两份重要文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实施OTA升级活动消除缺陷。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执行。
2025年8月13日。《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强调: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隐瞒缺陷。
监管的笼子越扎越紧。车企不能再随心所欲。
04 行业趋势:智能汽车的共同挑战
小米不是唯一。特斯拉也曾召回。120.68万辆车型。辅助驾驶系统存在问题。
数据说明问题。2024年全国汽车召回总量中。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占比已达23%。同比增长近2.5倍。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治理的重点领域。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施召回48次。152.90万辆。虽然同比下降30.99%。但数量依然巨大。
05 安全底线:技术迭代不能逾越的红线
智能驾驶多普及?2025年1至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6万辆。渗透率达62.6%。较2021年同期增加40个百分点。
技术普及越快。安全责任越重。
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建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发现缺陷时快速定位问题车辆。追溯原因。安全必须是第一考量。
06 用户应对:召回期间的安全驾驶
在召回完成前。车主需要注意什么?
务必保持警惕。持续关注路况。手握方向盘。不疲劳驾驶。不分心驾驶。
遇系统提醒。遇特殊场景。遇紧急情况。立即人工干预。减速、制动、转向。安全驾驶责任。永远在驾驶员身上。
07 未来展望:透明化的升级之路
曾经的“无声升级”时代结束了。未来的OTA升级。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
小米此次召回。只是一个开始。监管信号明确: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所有升级活动必须备案。接受监督。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从“追求功能上新”。迈入“安全与体验并重”的新阶段。这是行业的进步。也是消费者的福音。
结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116,887辆。数字背后是责任。是担当。
OTA升级方便快捷。但不能淡化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召回就是召回。安全缺陷就是安全缺陷。
智能驾驶的未来令人期待。但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创新才有意义。技术才有价值。
小米这次召回。展现了态度。也体现了行业趋势。智能汽车正在走向成熟。走向规范。
安全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