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骑摩托打工失踪满4年,我竟在集市看见同款车,一把拦住车主急问:这车是从哪来的

集市喧嚣,人潮涌动,王兰琼却感到寒冷。

4年了,儿子李杰民骑着那辆旧摩托车出门打工,从此就杳无音信。

警方搜寻无果,丈夫也劝她放弃,可她从未死心。

此刻,她呆立在人流中,双眼死死盯着前方那辆摩托车,一模一样,连车把上的那道刮痕都分毫不差。

她心头狂跳,顾不得一切,冲上前去,一把拦住正要发动车辆的年轻男人,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车……这车是从哪来的?”

儿子骑摩托打工失踪满4年,我竟在集市看见同款车,一把拦住车主急问:这车是从哪来的-有驾

01

王兰琼的手紧紧攥着张强的手臂,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

她能感受到对方肌肉的僵硬,也能闻到集市上混杂着泥土、汗水和各种小吃的气味,但这都无法让她从那辆摩托车的震撼中清醒过来。

儿子骑摩托打工失踪满4年,我竟在集市看见同款车,一把拦住车主急问:这车是从哪来的-有驾

“大妈,你干什么?”张强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语气中带着不耐和警惕,试图甩开王兰琼的手。

他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皮肤黝黑,穿着沾着灰尘的工作服,显然是来集市采购的工人。

“这辆车……它是不是李杰民的?”王兰琼不顾一切地追问,声音带着哭腔。

她的目光在摩托车上梭巡,那辆老旧的摩托车,车身漆面磨损,但车灯上方那个自己亲手缠上去的红布条,还有车座右侧被烟头烫过的小洞,都和她记忆中儿子的那辆一模一样。

李杰民总是大大咧咧,骑车不爱惜,这些细节,她这个做妈的,刻骨铭心。

张强皱眉,眼神闪烁,显然被问得有些心虚。

“什么李杰民?大妈你认错人了吧?这车我自己的,我从二手市场买的。”

“不可能!我儿子叫李杰民,他四年前就是骑着这辆车出去打工,然后就失踪了!”王兰琼情绪激动,引得周围的行人纷纷侧目。

她努力控制住自己的颤抖,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失态,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四年了,她无数次梦见儿子,无数次在街头巷尾搜寻,每一次都以失望告终。

可这次,那辆车就真真切切地停在她面前,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她麻木的心。

张强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慌乱。

“大妈,你别乱说啊!这车我是正经买的,有手续的。再说,失踪四年,人都不知道去哪了,你现在来认一辆旧摩托,不是搞笑吗?”他语气开始变得强硬,似乎想用气势压倒王兰琼。

“手续?把手续给我看看!”王兰琼不依不饶,她知道自己此刻像个疯子,但她顾不上这些。

这是她四年来唯一的线索,她绝不能放过。

张强支支吾吾,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有几张纸。

王兰琼抢过来看,上面是车辆转让协议和一些维修记录,但车主的名字和地址都模糊不清,像是故意涂改过,根本无法辨认。

“你看,这不是有吗?”张强有些恼怒地想把纸抢回去。

“这算什么手续?”王兰琼气得浑身发抖,你告诉我,你到底是从哪里买的这辆车?卖家是谁?

张强眼神飘忽,似乎在思考如何应对。

“我……我记不清了,就一个路边摊,在隔壁镇的旧货市场买的,好几年前的事了。

大妈,你别为难我了,我还要赶着回去工地干活呢!”说着,他想再次发动摩托车。

“不许走!如果你不说清楚,我就报警!”王兰琼死死抓住摩托车的后座,不让他离开。

报警,这是她四年前就做过的事情,但这次,她有了实实在在的线索。

“报警就报警!我怕你啊!”张强索性熄了火,一副无赖的模样,“我看是你更像个骗子吧,想讹我的车!”

围观人群开始议论纷纷。

有人同情王兰琼,有人觉得她无理取闹。

王兰琼感到一阵委屈和无助,但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缩。

她颤抖着掏出手机,拨通了四年前一直联系的陈警官的电话。

电话那头,陈警官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王大妈啊,又有什么新情况吗?”显然,他对王兰琼的“执着”已经习以为常。

“陈警官,我找到李杰民的摩托车了!就在集市上,有人骑着它!您快来啊!”王兰琼语无伦次地喊道,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

陈警官那边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四年前,李杰民失踪案因缺乏线索,早已被列为“悬而未决”。

现在,一辆摩托车,真的能带来转机吗?

02

陈警官来的很快,他穿着便衣,但那股子职业气质还是让围观的人群自觉地散开了一些。

他先是安抚了情绪激动的王兰琼,然后转向张强,语气平静而有力:这位小兄弟,请你配合一下调查。

这辆车,我们会暂时扣押,你需要跟我们回警局一趟,详细说明一下车辆的来源。”

张强一听要回警局,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警官,我真不是小偷,这车我真是正经买的!”他急切地解释道。

“是不是正经买的,需要调查清楚。现在,请你把车钥匙交出来。”陈警警官不容置疑地说。

张强不情不愿地交出了钥匙,摩托车被警员用拖车运走,张强也垂头丧气地跟着陈警官上了警车。

王兰琼则被陈警官安排坐上了另一辆警车,她一路上都在絮絮叨叨地讲述着摩托车的每一个细节,生怕警官们会弄错。

在警局里,王兰琼详细描述了儿子李杰民失踪前的种种。

李杰民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就跟着村里的泥瓦匠师傅学手艺,后来又去工地打工。

4年前,他跟女朋友赵芳感情稳定,正攒钱准备结婚。

他失踪前,说要去隔壁市的一个大工地干活,工钱高,能多赚点。

“他说那个工地包吃包住,活儿也多,干上一年就能攒够首付了。”王兰琼回忆道,声音低沉,“走的时候,他还特意跟我说,等他回来,就带赵芳回家正式提亲。谁知道……谁知道他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了。”

她记得儿子临走前,还特意把摩托车擦得锃亮。

那辆摩托车是李杰民用攒下来的第一笔钱买的,虽然是二手的,但他宝贝得不得了,说是以后带赵芳出去玩用的。

“他失踪后,我们报了警,也去了他说的那个工地找过,但那边说根本没有李杰民这个人。我们又去了他常去的几个地方,问了所有认识的人,都没有线索。”王兰琼的丈夫李大山也跟着她跑遍了无数地方,但最终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儿子可能遭遇不测的事实。

只有王兰琼,始终不肯放弃。

陈警官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

王大妈,你放心,有了这辆摩托车,我们一定会重新调查。

不过,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四年了,情况可能比较复杂。

王兰琼点点头,她当然知道复杂,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她就绝不放弃。

与此同时,张强在另一间审讯室里接受询问。

他坚称自己是在四年前,在一个名叫“鸿运二手市场”的旧货市场,从一个自称“老赵”的人手里买的这辆摩托车。

他提供了当时交易的模糊地点和时间,但对老赵的样貌和联系方式却说不清楚,只说是“个子不高,有点瘦,口音很重”。

“当时我看这车便宜,才三千块钱,就买下来了。他给了我一张手写的收据,上面写的也是个化名。我当时也没多想,觉得旧货市场嘛,便宜就行。”张强显得很无辜,但陈警官注意到,他眼神中始终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慌乱。

警局对摩托车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车架号、发动机号等关键信息都被模糊处理过,但技术人员通过特殊手段,还是恢复出了原始的车架号。

经过系统查询,这个车架号的主人,正是李杰民。

这个发现让陈警官的精神为之一振。

这意味着王兰琼的直觉是正确的,这确实是李杰民的摩托车。

那么,李杰民究竟去了哪里?

这辆车又是如何流落到二手市场,又被张强买走的?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陈警官再次找到王兰琼,告诉她这个确凿的证据。

王兰琼听到消息,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既是欣慰,又是心痛。

欣慰的是,儿子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心痛的是,儿子本人却依然下落不明。

“陈警官,你一定要帮我找到李杰民啊!”王兰琼紧紧抓住陈警官的手臂,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陈警官承诺会全力以赴。

他开始着手调查那个所谓的“鸿运二手市场”以及“老赵”这个人。

然而,四年过去,旧货市场早已面目全非,当年摆摊的商贩也大多离开了。

寻找一个模糊的“老赵”,无异于大海捞针。

王兰琼并没有坐以待毙。

她决定自己也去查。

她知道儿子性格,他不会无缘无故地失踪。

她去了李杰民和赵芳以前常去的小公园,去了他们约会的小饭馆。

她甚至找到了赵芳。

赵芳已经订婚,即将嫁给另一个男人。

当王兰琼出现在她面前时,赵芳显得有些尴尬和不安。

“兰琼阿姨,您……您怎么来了?”赵芳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兰琼开门见山地问:“赵芳,李杰民失踪前,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或者有没有提到过什么人,什么事?”

赵芳的脸色有些苍白,她犹豫了一下,才小声说道:“李杰民他……他确实说过,他找到一个能很快赚大钱的办法。他说是他一个工友介绍的,具体做什么他没细说,只说风险有点大,但收益非常高。他还说,等这笔钱到手,我们就能立刻结婚,买房买车。”

“哪个工友?”王兰琼急切地问。

赵芳摇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懊悔:他没说名字,只说那个人很讲义气,会带他发财。我当时也劝他要小心,别被骗了。

但他好像很相信那个人,还说我胆子太小,不懂得把握机会。

王兰琼的心沉了一下。

这听起来就不像是李杰民这种老实孩子会轻易涉足的事情。

难道,李杰民的失踪,跟这笔“大钱”有关?

03

从赵芳那里得到的线索,让王兰琼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儿子一向脚踏实地,怎么会突然去追求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快钱?

这背后,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陈警官那边,对“鸿运二手市场”的调查进展缓慢。

4年时间,很多证据都已经湮灭,当年的市场管理也不完善,很难找到确切的交易记录。

不过,他通过比对车辆信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李杰民失踪后大约半年,这辆摩托车曾有过一次违章记录,地点是在距离李杰民所说的打工工地不远的一个小镇。

而当时的处理人信息,竟然是一个名叫“王大海”的人。

“王大海?”王兰琼听到这个名字,觉得有些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陈警官解释说:“这个人有点问题,是个惯犯,主要从事一些非法倒卖和销赃的勾当。他最近因为另一起案件被抓进去了。”

这个发现让王兰琼看到了希望。

儿子骑摩托打工失踪满4年,我竟在集市看见同款车,一把拦住车主急问:这车是从哪来的-有驾

如果能从王大海口中撬出点什么,或许就能知道李杰民摩托车的真正去向。

陈警官答应会安排提审王大海。

王兰琼没有停止自己的调查。

她回想起赵芳提到李杰民曾说“工友介绍”,她决定去李杰民以前打工的几个工地走访。

她知道李杰民交友不多,能称得上工友的,就那么几个人。

她先去了李杰民失踪前待得最久的那个建筑工地。

工地依然繁忙,但人来人往,面孔都是新的。

她找了几个老工人询问,但他们都说不认识李杰民,或者对他没什么印象。

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她在工地旁边的小吃摊遇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

老大爷是这个小吃摊的常客,在这里摆摊十几年了,对附近工地的工人都很熟悉。

“李杰民?哦,那个小伙子啊,我记得他。人挺精神的,就是话不多,老实本分。”老大爷接过王兰琼递过去的烟,抽了一口,慢悠悠地说道,“他那辆摩托车我印象可深了,车把上绑着红布条,每天上下班都骑着。”

王兰琼激动得差点给老大爷跪下。

“大爷,您能不能再想想,李杰民失踪前,有没有什么异常?他有没有跟谁走得很近,或者跟谁吵过架?”

老大爷沉思片刻,眉头紧锁。

“异常倒是说不上,就是他失踪前那阵子,好像换了个活儿干。不是在咱们这工地了,说是去了一个更大的项目,钱多。不过,他偶尔还是会回来这边,跟几个老工友喝喝小酒。”

“他有没有提过什么工友的名字?”王兰琼急切地问。

“名字……哦,他好像提起过一个叫‘老黑’的。说是老黑给他介绍了新活儿,还说老黑路子广,能带他发财。”老大爷努力回忆着,“不过,我没见过那个老黑,只听李杰民提过。”

“老黑?”王兰琼在脑海中搜索这个名字,但毫无头绪。

她又问了老大爷几个问题,但老大爷也只知道这么多。

王兰琼离开小吃摊,心里琢磨着“老黑”这个名字。

这会不会就是赵芳口中那个介绍李杰民“赚大钱”的工友?

她继续在附近打听,终于在一个废弃的汽修铺子里,找到了一个名叫“老王”的修车师傅。

老王是个经验丰富的老修理工,对各种摩托车了如指掌。

李杰民以前的摩托车有些小毛病,都是老王给修的。

“兰琼嫂子?您怎么来了?”老王看到王兰琼,显得有些惊讶。

王兰琼顾不上寒暄,直接问道:“老王,你还记得李杰民那辆摩托车吗?车把上绑着红布条的。”

“那当然记得!那小伙子爱惜车,三天两头就来我这儿保养。他那车我可是摸得门儿清!”老王拍了拍手上的油污,笑着说。

“那辆车找到了!”王兰琼把在集市上看到摩托车的事情告诉了老王。

老王听完,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真的?那可是个好消息!不过,李杰民那孩子……唉!”他叹了口气。

王兰琼抓住机会,问道:“老王,李杰民失踪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有没有找你修过什么特别的零件,或者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奇怪的话?”

老王想了想,说:“奇怪的话倒是没有。不过,他失踪前大概半个月吧,来我这儿换过一次机油。当时他看起来有点心事重重,而且,他还让我给他改装了一下车座。”

“改装车座?”王兰琼疑惑地问。

“对,就是在车座下面,给我弄了个小暗格,说是放点私房钱,怕被他对象发现了。”老王笑了笑,“那小伙子,看着老实,心里头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王兰琼的心猛地一跳!

暗格!

这会不会是李杰民留下什么线索的地方?

她立刻把这个重要的细节告诉了陈警官。

陈警官听后,立刻安排技术人员对李杰民的摩托车进行再次检查,重点寻找那个“暗格”。

04

技术人员很快就在摩托车的座垫下方找到了老王所说的暗格。

它被巧妙地隐藏起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王兰琼在警局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几分钟后,技术人员拿着一个用塑料袋密封的小物件走了出来。

那是一个已经被揉搓得皱巴巴的小纸团,边缘有些焦黑,显然经历过一些不寻常的对待。

陈警官小心翼翼地接过纸团,戴上手套,慢慢将其展开。

王兰琼紧张地盯着,呼吸都快停滞了。

纸团展开后,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但因为纸张受损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有些地方甚至被烧出了破洞。

“看清楚了吗?”陈警官问道。

王兰琼凑上前去,努力辨认着。

上面写着:

“……被骗了……不是高薪……是陷阱……他老黑还有…王…钱…钱都在仓库……报警……”

文字断断续续,但几个关键词却像锥子一样扎进了王兰琼的心里:被骗了、“老黑”、“仓库”、“报警”。

“工头王……”王兰琼喃喃自语,她猛地想起之前老大爷提到李杰民去了一个“更大的项目”,还提到一个叫“老黑”的人。

现在,这个纸条上又出现了。

这显然不是巧合。

陈警官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张纸条无疑是最直接的证据,表明李杰民的失踪并非简单的离家出走,而是一起涉及诈骗、甚至更严重的刑事案件。

王大妈,这张纸条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可以确定,李杰民可能卷入了一起非法活动,并且遇到了危险。

陈警官沉声说道,老黑和王,这两个人可能是关键。

他立刻指示警员们对纸条进行更专业的鉴定,争取恢复出所有字迹。

同时,他再次提审了张强,并准备提审之前提到的那个惯犯王大海。

王兰琼走出警局,心情却更加沉重。

虽然找到了线索,但纸条上的内容却让她感到一阵阵的寒意。

儿子不是去打工赚钱,而是“被骗了”,进了“陷阱”。

这四个字,像一把刀子,狠狠地捅在她心上。

她又回到了那个废弃的汽修铺,找到老王。

她把纸条上的内容告诉了老王。

老王听完,脸色也变了。

“我好像听说过,前几年,这一带有几个工头搞了个什么‘合作项目’,说是开发一片地,但后来好像因为资金问题,项目停了,还欠了不少工人的工资。

其中就有个工头姓王,外号好像就叫‘王扒皮’。”

“王兰琼皱眉。

“对,就是那个王扒皮!他手底下有个包工头,叫老黑,专门负责招人的。那老黑也不是什么善茬,听说以前就干过不少黑心事。”老王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我听一些工友说,那个项目用的材料都是劣质的,偷工减料,后来被查了,所以才停工的。”

王兰琼的心凉了半截。

劣质材料、欠薪、黑心工头、惯犯……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让她对儿子的遭遇有了更不好的预感。

李杰民是个正直的孩子,如果他发现了这些黑幕,他一定会想办法揭露的。

她把老王提供的信息立刻反馈给了陈警官。

陈警官听后,立刻将“王扒皮”和“老黑”列为重点嫌疑人。

他调取了当年停工项目的相关资料,发现确有其事,而且项目负责人中,确实有一个姓王的包工头,名叫王建国。

至于“老黑”,由于只是外号,需要进一步核实。

陈警官安排警员们对王建国和“老黑”展开秘密调查。

同时,他提审了被关押的王大海。

在审讯室里,王大海一开始拒不配合,声称自己不认识什么李杰民,也不认识什么老黑。

但在陈警官出示了摩托车的线索和那张残缺的纸条后,王大海的脸色终于变了。

他眼神躲闪,额头开始冒汗。

“王大海,这辆摩托车,是你经手卖给张强的,对不对?”陈警官语气冰冷,“你最好老实交代,否则,你身上的罪名可就不止倒卖赃物这么简单了。”

王大海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了。

他承认自己确实是这辆摩托车的中间人,但他不是直接从李杰民手里拿的,而是从一个叫“老黑”的人手里收的。

“老黑说这车是他一个工友抵押给他的,因为欠了他的钱,没钱还,所以把车给了他。老黑让我帮忙卖掉,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收了。”王大海试图撇清关系。

“抵押?欠钱?”王兰琼在监控室里听到这些,心头一紧。

儿子怎么会欠人钱?

他一直都很节俭。

陈警官追问道:“老黑的全名叫什么?他在哪里?”

王大海犹豫了一下,才说:“老黑……他叫赵大刚。他以前是跟着王建国干的,王建国就是那个‘王扒皮’。他们俩是一伙的。我是在一个地下赌场认识的赵大刚,他经常去那里混。他说李杰民欠了他的赌债,所以把车抵给了他。”

王兰琼听到这两个字,简直不敢信。

儿子怎么会沾染上赌博?

这不可能!

李杰民一直痛恨赌博,他小时候亲眼见过村里有人因为赌博倾家荡产,所以他发誓绝不碰这些东西。

“他撒谎!”王兰琼激动地对陈警官说,“我儿子绝不可能赌博!他肯定是被陷害的!”

陈警官示意王兰琼冷静,他知道王大海的话不能全信,但这条线索无疑将矛头指向了赵大刚和王建国。

他继续追问王大海:“赵大刚现在在哪儿?你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

王大海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自从那个项目出事之后,他们俩就很少露面了。听说王建国跑路了,赵大刚也躲起来了。不过,我记得赵大刚说过,他们在城郊有一个废弃的仓库,以前用来存放建筑材料的,他有时候会去那里。”

废弃的仓库!

王兰琼猛然想起纸条上模糊的字迹,其中就有“仓库”二字。

这绝不是巧合!

05

王大海提供的“废弃仓库”线索,让整个案件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儿子骑摩托打工失踪满4年,我竟在集市看见同款车,一把拦住车主急问:这车是从哪来的-有驾

陈警官立即调集警力,对城郊所有废弃仓库进行了秘密排查。

王兰琼也坚持要跟着去,她一刻也等不下去了。

在第三个被排查的仓库外,王兰琼的心脏突然狂跳起来。

那是一座位于郊区边缘的巨大仓库,外墙斑驳,窗户破损,周围杂草丛生,显得异常荒凉。

但她却在这里闻到了一股熟悉的气味,那是李杰民常用的那种廉价香皂的味道,混合着泥土和潮湿的气息。

“就是这里!”王兰琼指着仓库大门,声音颤抖着,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就是有这种强烈的直觉。

陈警官示意警员们保持警惕,准备强行进入。

就在这时,仓库的铁门后面传来一声细微的响动,像是有什么东西被拖拽的声音。

“里面有人!”陈警官眼神一凛,迅速做出部署。

特警队员破门而入,仓库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尘土和腐朽的气味。

一个黑影正试图从仓库后门逃走,被眼疾手快的特警队员当场制服。

被制服的人正是赵大刚,也就是王大海口中的“老黑”。

他面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李杰民呢?!我儿子李杰民在哪儿?!”王兰琼冲上前去,一把揪住赵大刚的衣领,歇斯底里地问道。

赵大刚被吓得一哆嗦,支支吾吾,不敢直视王兰琼的眼睛。

陈警官立刻让人将赵大刚带回警局审讯,同时对仓库进行全面搜查。

仓库内部,堆满了各种废弃的建筑材料和一些破旧的设备。

在仓库的一个角落,警员们发现了一个被伪装起来的地下暗室入口。

入口处用几块木板和废弃的铁皮掩盖,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当暗室的门被打开时,一股腐朽的气味扑鼻而来。

王兰琼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不敢看,又不得不看。

暗室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

在床边,警员们发现了一个被深埋在地下的金属箱子。

箱子很沉,打开后,里面赫然堆满了厚厚一沓沓现金,还有一些账本和几张银行卡。

“这是什么?”王兰琼看着箱子里的东西,疑惑不解。

陈警官拿起账本,翻开几页,脸色越来越沉重。

账本上详细记录着一笔笔非法交易,涉及劣质建筑材料的采购、虚报工程款、以及一系列洗钱活动。

账本的最后一页,赫然写着几个名字,其中就有“王建国”和“赵大刚”,以及一个让她心如刀绞的名字——“李杰民”。

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李杰民被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他被赵大刚以“高薪工作”为诱饵,骗到了王建国的建筑工地。

起初,李杰民并不知道项目的非法性质,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了王建国和赵大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证据。

他本想收集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甚至威胁王建国和赵大刚,希望他们能给他一笔“封口费”,让他带着女朋友远走高飞,开始新的生活。

他把这些计划,还有他发现的证据,都偷偷记录在了这个账本的某个角落,甚至还复印了一份,准备在关键时刻拿出来。

然而,王建国和赵大刚远比他想象中更为狡猾和狠毒。

他们不仅没有给李杰民封口费,反而设计了一个圈套。

在李杰民准备离开的那天,他们以支付“高额工资”为由,将李杰民约到这个废弃的仓库。

“他们……他们把他骗到这里,是为了灭口……”王兰琼看着账本上的记录,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纸条上“被骗了”、“陷阱”的字眼,此刻有了最残酷的解释。

在警局,赵大刚在铁证面前,最终崩溃,交代了所有罪行。

“李杰民那小子,太贪心了!”赵大刚嘶哑着嗓子,眼神中充满了怨毒,“他发现了我们偷工减料的秘密,还想拿这个威胁我们,要一大笔钱。王建国当时急了,怕他把事情捅出去,就决定……决定让他永远闭嘴。”

赵大刚承认,四年前,他和王建国将李杰民骗到这个仓库,然后将他杀害。

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将李杰民的尸体秘密处理,埋在了城郊一处荒无人烟的林地里,并伪造了李杰民“卷钱跑路”的假象。

摩托车则被赵大刚处理给了王大海,以进一步掩盖真相。

至于箱子里的现金和账本,那是王建国和赵大刚这些年非法所得的一部分,原本打算作为他们的“养老金”,藏在这个秘密的暗室里。

李杰民在被杀害前,曾拼死反抗,并把那张写有线索的纸条塞进了摩托车的暗格里,希望能有人发现。

而他复印的证据和关键的账本,则被他藏在了这个仓库里,他原本是想在拿到钱后,再将这些证据曝光的。

王兰琼听到儿子临死前遭受的苦难,听到他为了保护自己,拼死留下的线索,她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

她的儿子,那个善良、正直,却又有点天真的孩子,就这样被这两个畜生残忍地杀害了。

陈警官立刻根据赵大刚的供述,组织警力前往那片林地。

很快,李杰民的遗骸被找到了。

4年了,王兰琼的儿子,终于找到了。

但却是以这种最残忍的方式。

李大山赶到现场,看着那具残缺的遗骸,这个坚强的男人也终于抑制不住,抱头痛哭。

夫妻俩抱在一起,哭得泣不成声。

这不仅仅是一个失踪案的结局,更是一个母亲四年来,用无尽的思念和不懈的追寻,最终揭开的残酷真相。

王建国很快也被警方抓捕归案,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案件尘埃落定,正义虽然迟到,但终究没有缺席。

王兰琼和李大山为儿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让他入土为安。

那辆承载着李杰民梦想和王兰琼希望的摩托车,最终被警方作为证物封存。

在儿子墓前,王兰琼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墓碑。

她终于可以对儿子说,妈妈为你报仇了。

虽然心痛,但至少,她的儿子不再是那个“失踪”的谜团,而是一个被残忍杀害,最终得以安息的灵魂。

她的爱,她的执着,最终为儿子带来了迟来的正义。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