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一件大事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7月12日,特斯拉通过一次软件更新,正式将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Grok“请”进了自己的汽车里。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美国官网上也同步更新了专门的介绍页面,详细说明了这个新功能。
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个由马斯克旗下另一家公司xAI开发的Grok,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
它能给我们的驾驶体验带来多大的改变?
是不是所有的特斯拉车主都能立刻用上?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个被寄予厚望的AI伙伴,究竟是名副其实的智能革命,还是一个尚在起步阶段的“半成品”。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Grok在车里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
根据特斯拉官方的说法,Grok是一个“AI伙伴”,它的主要任务是和车里的人进行对话,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可以用很自然的方式和它聊天,就像和副驾驶的朋友说话一样。
它能提供富有洞察力的解答,甚至还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切换不同的声音和“个性”,比如你可以让它变成一个一本正经的“讲故事的人”,或者是一个思维跳脱、有点疯狂的“精神错乱者”。
听起来,这确实能给漫长的旅途增添不少乐趣,尤其是在堵车或者独自长途驾驶时,有个能聊天解闷的AI,体验感肯定会提升。
然而,美好的想象之后,现实问题就来了:到底谁能享受到这项新功能呢?
这可能是所有特斯拉车主最关心的一点。
特斯拉这次划定了一条非常清晰的界限。
对于那些在2024年7月12日当天或之后提到新车的用户来说,Grok是车辆出厂自带的标准配置,无需任何额外操作就能直接使用。
这部分用户无疑是幸运的。
但对于数量庞大的老车主群体而言,想要用上Grok,就必须满足一系列相当严格的条件,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具体来看,老车主要想激活Grok,车辆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素。
第一,也是最核心的硬件要求,就是车辆的信息娱乐系统必须搭载AMD处理器。
早期的特斯拉车型用的是英特尔处理器,后来才更换为性能更强大的AMD芯片。
这个处理器就像是汽车的“大脑”,只有足够强大的大脑才能流畅运行Grok这样复杂的人工智能程序。
车主可以在中控屏的“控制”-“软件”-“其他车辆信息”里查到自己车辆的处理器型号。
如果不是AMD芯片,那目前就只能与Grok无缘了。
第二,车辆的软件版本必须更新到2025.26或更高版本。
第三,车型也有限定,目前仅支持Model S、Model 3、Model X、Model Y以及赛博皮卡(Cybertruck)。
第四,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要求,车辆必须连接到网络,要么是通过订阅特斯拉的“高级连接”服务,要么是连接到稳定的Wi-Fi网络。
这意味着,Grok并不能离线工作,它的聪明才智需要云端服务器的支持,而这也间接产生了一笔潜在的持续性费用。
当我们弄清楚了谁能用、怎么用之后,更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个Grok到底能干什么?
它的实际能力和我们的期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差距还不小。
根据官方说明,Grok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它最大的一个局限性在于,它无法向车辆发出任何指令。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也就是说,你虽然可以和Grok天马行空地聊天,问它天文学知识,让它帮你构思晚餐菜单,或者讲个笑话,但是你无法通过它来控制车辆的任何功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开车时觉得有点热,你不能对Grok说“把空调温度调低一点”,它会告诉你它做不到。
当你想去某个地方,你也不能对它说“导航到最近的加油站”,它同样无法执行。
所有涉及车辆控制的操作,比如调节空调、座椅、后视镜,播放音乐,设置导航等等,你仍然需要使用特斯拉原有的那套语音指令系统来完成。
这就形成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局面:车里同时存在两个“语音助手”,一个能说会道但什么也干不了,另一个虽然对话能力有限但能实实在在地控制车辆。
Grok更像是一个被“装”进车里的智能聊天软件,而不是一个与车辆深度融合的智能管家。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将特斯拉的Grok与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流智能助手进行比较,这种功能上的差距就变得更加明显。
近几年来,中国的汽车品牌在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领域的进步堪称神速,早已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追随。
比如,蔚来汽车的NOMI,那个可以转动脑袋、做出各种生动表情的圆形小助手,早已实现了与车辆功能的深度绑定。
你只需要说一句模糊的指令,比如“我有点冷”,NOMI就会自动帮你调高空调温度、关闭车窗,甚至开启座椅加热。
它真正做到了“所见即可说”,屏幕上显示的任何功能,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语音来控制。
再比如小鹏汽车的语音助手,它不仅能控制车内的硬件,还能和其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XNGP)无缝衔接。
驾驶者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指令来开启或调整辅助驾驶的功能,实现了人、车、路、云的智能协同。
还有理想汽车的“理想同学”,它能精准识别车内不同位置乘客发出的指令,并且可以一次性处理多个连续指令,比如“打开天窗,同时播放音乐”,极大地提升了交互效率和家庭用车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特斯拉Grok目前的功能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它在“聊天”和“知识问答”这个单一维度上可能很强大,但在作为“车载助手”的核心职责——服务驾驶者、控制车辆、提升便利性方面,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整合层面,中国品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在很多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它们将AI助手定位为整个智能座舱的核心中枢,而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聊天的“插件”。
当然,特斯拉也明确表示Grok未来可能会通过软件更新支持更多功能和车型,但就目前发布的版本来看,它更像是一次技术布局和商业模式的探索,距离成为一个成熟、好用、深度集成的车载智能伙伴,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惊叹于新科技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其现阶段的实际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