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凌放销量暴跌,价格太高,还是国产车太强?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让人想不通的,就是一汽丰田那款叫凌放的SUV。

这车按说定位不低,挂着丰田的标,名字听着也挺洋气,叫HARRIER。

可就是这么一款车,前阵子一个月就卖了三百多台,这成绩在中型SUV里头,排到六十多名开外去了,连一些咱们国产二三线品牌的零头都赶不上。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那个亲兄弟,就是满大街跑的RAV4荣放,同一个月卖了快两万台,俩车的销量差了将近三十倍。

丰田凌放销量暴跌,价格太高,还是国产车太强?-有驾

现在你去店里问,销售小哥会告诉你,这车优惠大得很,能便宜四万块钱,算下来最低配十五万多就能提车。

这就奇怪了,一个原来起步价就要二十万,号称是“高端中型SUV”的车型,怎么就落到了要靠大降价来清库存的地步?

这到底是当初定价太自信,还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让它跟不上了呢?

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车本身,看看它到底值不值那个价。

凌放刚出来的时候,价格定得挺高,十九万多到将近三十万,明摆着是想跟大众途观L、本田冠道这些老牌选手掰掰手腕。

可大家实际开过、坐过之后,就发现这“高端”俩字有点名不副实。

首先就是那个动力,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全系都是一台2.0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71匹,配的是个无级变速箱。

开起来什么感觉呢?

就是你深踩一脚油门,车子好像得先思考一下人生,然后才慢悠悠地往前走,百公里加速得十秒开外。

有车主就抱怨说,自己花了快三十万买的顶配,在路上想超个车都费劲,还不如朋友那台十五万的国产混动SUV提速快。

这对比就太明显了,人家途观L用的是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强劲得多,凌放这动力表现,确实有点对不起它的身价。

再说说空间,这也是咱们中国家庭买车特别看重的一点。

凌放的车长和轴距数据,听起来还行,但实际体验下来,就感觉有点局促。

一个一米七五的成年人坐到后排,腿前面也就剩下两拳左右的距离,跟汉兰达那种能轻松跷二郎腿的大家伙比起来,差距很明显。

它想走那种设计精致、不求傻大的路线,可问题是,它又没小到像个小钢炮那样灵活,空间又没大到能满足全家出行的舒适需求,这就很尴尬了,不上不下,两头都没占到好。

最让很多人觉得不厚道的,是它的配置。

像现在很流行的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还有座椅通风加热这些舒服的功能,你得买二十六七万以上的高配才有。

丰田凌放销量暴跌,价格太高,还是国产车太强?-有驾

最便宜的那个版本,连个倒车雷达都不给配,这在今天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

你再看看同价位的国产车,比如比亚迪的唐DM-i,人家把这些智能、舒适配置都给你标配了,性价比一下子就把凌放给比下去了。

所以,就算现在凌放降价到了十五万这个区间,很多人心里还是会嘀咕:我花十五万,买个动力一般、空间不大、配置还低的丰田,是不是有点亏?

我还不如添点钱,去买辆吉利星越L,那可是正儿八经的2.0T发动机配8AT变速箱,开着爽多了。

除了车本身的问题,凌放还倒霉在遇上了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环境。

它面临的压力是双重的,一边是自家兄弟的“内卷”,另一边是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

先说自家人,RAV4荣放和凌放,技术平台差不多,价格也挨得很近。

但是RAV4在国内卖了这么多年,名气大,大家都认,而且RAV4自己也在降价促销。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差不多的钱,一个是家喻户晓的老熟人,一个是刚来不久的新面孔,而且老熟人还更保值,那我肯定选RAV4啊。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潜在客户都被RAV4给抢走了。

外部的压力就更大了,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冲击。

现在国内买新车的人里面,有将近一半都选择了新能源车,这是一个巨大的趋势。

可凌放呢,到现在连个插电混动版都没有,还在坚守纯燃油车的阵地。

它的对手可不这么想,比亚迪唐DM-i,既能用电跑,没电了烧油也特别省,还能上绿牌,在很多大城市不受限行影响,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销量自然就好。

就算在燃油车领域,国产品牌也一点不客气。

吉利星越L用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动力,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长城坦克300靠着硬派越野的独特风格,也吸引了一大批追求个性的用户。

更别提智能化了,现在大家买车,都很看重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好不好用,语音控制聪不聪明。

当华为、小鹏这些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能在复杂的城市里帮人开车的时候,凌放的车机系统还像是几年前的产物,反应慢、功能少,体验感差了一大截。

丰田凌放销量暴跌,价格太高,还是国产车太强?-有驾

说到底,凌放的失败,还跟一种文化上的“水土不服”有很大关系。

这车在日本卖得特别好,因为它符合日本市场的审美,那种流线型的、精致小巧的设计,很受都市白领的欢迎。

但是这套设计理念搬到中国来,就不太行得通了。

咱们国内的消费者,普遍觉得SUV就应该长得高大威猛、线条硬朗,看起来有气势。

凌放那种偏柔和的设计,在很多人眼里就显得不够大气。

它那个把后转向灯设计在保险杠下方的做法,更是被网友们吐槽,说跟在它后面,都不知道它要转向,还以为是雾灯呢。

这种设计上的小细节,恰恰反映出它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理解不够深入。

更重要的是,丰田这个品牌的光环,在中国正在逐渐褪色。

过去,一提到丰田,大家想到的就是“省油、耐用、开不坏”,这是它最大的卖点。

但是现在,随着国产品牌在技术上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的车也能做到既省油(甚至不烧油),动力又强,质量也越来越可靠。

当“省油耐用”不再是丰田的独门绝技时,像凌放这样没有其他突出亮点的车,自然就很难吸引人了。

它的宣传也总是老一套,反复强调自己的“日本血统”和“品质”,却没能真正说到中国消费者的心坎里去。

你看人家国产品牌,问界M7就主打“家庭舒适”,理想就强调“奶爸神车”,小鹏就突出“智能科技”,每个品牌的形象都非常清晰,而凌放呢,就显得有点模糊,不知道它到底想卖给谁。

面对这种局面,一汽丰田当然也很着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

但降价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短期内刺激一下销量,但长远来看,对品牌的伤害很大。

听说凌放后面要推出混动版,油耗能更低一些,这算是个好消息。

但问题是,等它推出来的时候,国内的新能源技术可能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它的技术优势依然不明显。

所以,对于丰田来说,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去理解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看的不再仅仅是品牌和三大件,他们更关心智能座舱的体验、软件能不能升级、充电快不快。

当消费者的标准都变了,你还用老眼光去造车、卖车,那被市场淘汰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说白了,可能不是凌放这车有多差,而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得太快了,快到让一些曾经的优等生都有些措手不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