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全固态电池电动汽车上路:一场电池革命的“破冰”时刻
2025年5月21日,德国慕尼黑的街道上,几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宝马i7测试车悄然驶入车流。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却标志着电动汽车行业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全固态电池技术终于从实验室走向真实道路,而宝马成为全球首个将这项“圣杯级”技术推向量产前验证的车企。
技术突破:续航与安全双飞跃
此次测试的宝马i7搭载了美国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棱柱电池。相比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30%,在同等体积下可实现8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更关键的是,固态电池彻底消除了液态电解质易燃、易爆的风险,从根源上降低了电动车自燃概率。宝马通过模块化设计,将硫化物固态电池适配到现有第五代电驱平台,解决了固态电池集成难题,为后续量产铺平道路。
十年磨一剑:宝马的固态电池野心
宝马与Solid Power的合作始于2017年,双方在2021年达成战略投资协议,2022年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后,宝马获得自主生产固态电池的权限。2023年,宝马在慕尼黑附近的帕尔斯多夫电池制造中心(CMCC)建成原型生产线,并于同年接收Solid Power交付的首批全尺寸电池样品。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宝马对电池供应链自主权的掌控野心——通过技术转让和自建产线,避免被供应商“卡脖子”。
行业竞速:谁在领跑固态电池赛道?
宝马并非唯一押注固态电池的车企。梅赛德斯-奔驰与Factorial能源公司合作改装的EQS测试车,搭载锂金属固态电池,目标续航达965公里。丰田则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车型,宣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然而,固态电池的成本仍是最大障碍。宝马下一代电池技术副总裁马丁·舒斯特坦言,当前固态电池成本过高,锂离子电池仍有优化空间。因此,宝马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边推进第六代圆柱锂离子电芯(续航提升30%),一边等待固态电池成本下探。
商业化倒计时:2028年的“终极答案”?
尽管测试车已上路,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仍需时间。宝马计划2025年推出原型车,2030年前实现商业化。Solid Power预计其硫化物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能量密度可达560Wh/kg(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支持30分钟快充至90%。若进展顺利,2028-2030年或将成为电动车告别续航焦虑的转折点。
写在最后:一场颠覆与博弈
全固态电池的“破冰”,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商业模式的革新。宝马通过“材料研发+系统集成”的分工模式,将Solid Power定位于电解质供应商,自身掌控电池设计与制造,这种垂直整合能力或将成为未来车企竞争的核心。当测试车的尾灯消失在慕尼黑的夜色中,一场关于电池话语权的暗战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