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前两天我在车展上看到一位大哥站在一台宝马i3旁边,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后叹了口气:“这车要是国产的,我早提了。”这话真不是个例。BBA的电动车,现在真的有点尴尬。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跌冒烟了”,结果销量还是不温不火。你说它技术不行吧,人家三电系统没得黑;说它品牌不行吧,那可是BBA啊,走路一向都是摇头晃脑的主儿。可为啥到了电动时代,就突然“劝退”了这么多消费者?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BBA的电车,到底差在哪? 是真的产品力不行,还是我们对“豪华”的理解变了?
先说外观。BBA的设计师显然还没完全适应电动时代的审美。你看宝马i3,虽然保留了标志性的双肾格栅,但那块大板子封闭起来后,怎么看都有点“老咕噜棒子”的味道。奥迪e-tron呢?线条敦实,有点像从油车改过来的“半成品”。奔驰EQE倒是流线型做得不错,风阻系数也低,可前脸那个贯穿灯带,配上圆润的车身,总让我觉得少了点杀气。反观国产新势力,一个个都支棱起来了,激光大灯、隐藏门把手、无框车门,出片利器一个比一个会玩。你让年轻人怎么选?一个是传统“灯厂”转型版,一个是自带滤镜的社交神器,你说哪个更上头?
再看内饰,这可是BBA的传统强项,结果到了电车这儿,反而成了“打脸”现场。你花四五十万买一台奔驰EQC,打开车门,发现中控屏还是那套老旧的MBUX系统,反应慢半拍,菜单还复杂得像在解谜。宝马iX3的内饰,除了换了个电子挡杆,跟X3燃油版几乎没差。奥迪e-tron更是直接套娃,连氛围灯都懒得重新设计。而隔壁的蔚来ET5T,一体式贯穿屏+ NOMI 小伙伴,理想L7更是把“床车”概念玩到极致,冰箱彩电大沙发,样样不落。你说BBA这是省钱呢,还是真觉得我们看不出区别?
动力和操控,这可是BBA的看家本领。宝马i4,百公里加速4秒出头,底盘调校也确实顶呱呱,开起来还是那股熟悉的“驾驶玩具”feel。奔驰EQE的空气悬挂,舒适性没得说,过坑过坎稳得一批。奥迪e-tron quattro的四驱系统,雨雪天抓地力也让人放心。可问题是,现在谁还拿BBA电车当驾驶玩具?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加速更快,极氪001操控也不虚你。更别提小鹏G6那种把操控和舒适拿捏得死死的“全能选手”。BBA的驾驶优势,在电动时代被稀释得差不多了。
智能化?这才是BBA电车最致命的短板。L2级辅助驾驶,国产车早就当标配了,蔚来、小鹏甚至搞出了城市NOA,能自己上下匝道、变道超车。你再看宝马iX,自动泊车还得手动点好几次,车道保持一过弯就“抽风”。奔驰的驾驶辅助,反应迟钝得像老年人打太极。你说你卖的是豪华电车,智能却停留在2019年,这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吗?
安全性这块,BBA确实没得黑。车身刚性、气囊数量、主动刹车,该有的都有。可问题是,国产车现在也都很顶啊。蔚来全铝车身,小鹏G6的主动安全测试拿满分,理想L系列碰撞成绩也是一流水准。安全已经成了及格线,不再是BBA的护城河。
价格更是个大问题。一台宝马i3,落地四十几万,同价位你都能买到理想L8的中配了。一个主打家用全能,一个还在讲“纯粹驾驶”,你说家庭用户怎么选?奥迪e-tron官方降价十几万,老车主气得蹦起来,新车主却说:“早干嘛去了?”BBA电车的价格体系,已经彻底“天塌了”。
咱们拿几款车横向对比一下。宝马i3 vs 特斯拉Model 3:i3底盘高级,后排舒服,可Model 3智能化完胜,超充网络无敌,保值率也更高。奔驰EQE vs 蔚来ET7:EQE内饰豪华,但ET7服务、换电、社群体验,哪哪都比你强。奥迪e-tron vs 小鹏G6:e-tron品牌光环还在,可G6价格便宜一半,智驾强两倍,空间还更大。
说到底,BBA的电车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思维没转过来。它们还在用油车的逻辑造电车:强调品牌、强调驾驶、强调豪华感。可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要的是智能化、是场景化、是“真香”体验。你给我一个再漂亮的仪表盘,也不如一个能自动变道的NOA来得实在。
BBA的电车,就像一个穿着西装的拳击手,动作依旧标准,可对手已经换成了穿运动服的综合格斗选手,人家拳脚加地面技,你那套老派打法,自然就吃不开了。
所以,问题来了:这样的BBA电车,你会考虑购买吗?面对“打骨折”的豪华品牌,和“支棱起来”的国产品牌,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