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迪e-tron

车系首页

车型列表

奥迪e-tron
纯电
奥迪
中大型SUV
厂商指导价 54.68-64.88万
参数配置
同级车对比
极氪X
14.90-19.90万
对比
极氪7X
22.99-26.99万
对比
奥迪Q5 e-tron
29.85-43.25万
对比
奥迪Q6L e-tron
36.98-39.98万
对比
奔驰EQE SUV
48.60-63.06万
对比
宝马iX
74.69-84.69万
对比
2021款 50 quattro 尊享型
外观
239张
内饰
469张
空间
279张
全景看车

车主口碑

查看更多
9.1

45条口碑

优点:

后备箱也很大(7)

空间也大(7)

充沛的动力(5)

2021款 50 quattro 臻选型

用户打分 7.0 "良好"
38.00万元
裸车购买价
成都
购车城市
1000km
里程

做工质感

6.0
这车的外观真的太帅了!石磨蓝色配上20寸轮毂和橙色刹车卡钳,简直就是我梦中的车。内饰也保持了奥迪一贯的高水准,做工精细。空调出风口旁边的etron标识和换挡把都很有特色。唯一遗憾的就是中控储物格空间不是很大。

续航

8.0
续航是这车的弱项,官方说能跑465公里,但夏天开空调能跑380就不错了。我平时通勤每天50公里左右,大概一周充一次电。充电桩是买车送的,安装也挺方便。开了这么久,感觉续航达成率还算高。

2021款 50 quattro 豪华型

用户打分 10.0 "优秀"
44.00万元
裸车购买价
成都
购车城市
266km
里程
[空间表现] 这个车的空间对比以前车的空间来说很合适,也很舒服,一切是刚刚好! [续航] 这个续航确实是刷新了我的认知,首先奥迪有锁电功能的,所以是基本上用不完所有电的。另外关于这个续航能力,这个续航和实际航行里程是实时计算的,根据你当前用车的情况,保持当前驾驶方式剩余的里程。另外我也算了一下数据,根据之前提车至一周的数据,超乎了我的预想,很给力! [智能化] 智能化也挺舒服的,毕竟这个价位,配上一定的智能化,也是超出了我的预感,体验很好! [亮点配置] 这个车中的16个B&O可以的,有空悬和矩阵大灯,有6活塞卡钳,有最新的悬浮中控大屏,车门内部造型也很独特,我的夫人和孩子都很喜欢。而且他的后备箱容量也很大,能够容下很多东西,简直是出行必备啊。 [驾驶感受] 之前开的是大众一汽,然后换的这个车,无论说是体验上、做工质感上以及舒适性上面,这个车都要好很多,真的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太赞了!!!

2021款 50 quattro 豪华型

用户打分 7.6 "优秀"
46.80万元
裸车购买价
昆明
购车城市
21000km
里程
【选买对比】其实选择这个车的理由很简单,一直喜欢奥迪,又想要新能源车极低的用车成本。既然决定要买车,就肯定先去看奥迪都有什么电车,主要是奥迪这个品牌本身就很有未来感和科技感,和电车还挺搭的。其实横向对比新势力的车就会发现这个车其实除了品牌价值有加成以外,其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比如说性能表现也就是持平,没有比别的车更有优势……但自己就是喜欢这个品牌啊,那就会带滤镜,一带滤镜去看待这个车就感觉也都能接受吧。反正最后还是决定入手,传统百年车企做新能源车最有优势的地方可能就是品控和底盘的调教功力了,试驾感觉驾驶体验还行,开着挺有劲挺舒爽的,价格谈过后也可以接受。 【落地价】当时价格跳水幅度是没有现在这么大的,优惠了不到8万块,当时觉得还挺划算的。电车挺爽的一点就是没有购置税没有车船税这些,额外费用就只有保险,然后给4S交点服务费这种。保险自己是买的全险,从提车到现在买的都是全险,提车那会买了2万出头的商业险,第三者是两百万的,玻璃险也选的进口,反正买全点的就开着放心吧,打算第三年再买一年全险,后面就不会了,后面车子就旧了就没那么心疼了~最后落地是49.3W,其中包含了4S 3000块的服务费。 【缺点汇总】第一个肯定是续航,这个点前面说过了。第二个是质感或者说是设计吧,我觉得这个车的内饰质感算不上特别好,厚重的感觉不太够,其实可以设计的再大胆一点,我觉得会更吸引人。最后就是驾驶辅助配置的缺失,自适应巡航还有变道辅助等等这种应该在中高端电动车上标配的功能在这款车上是顶配独有的,挺可惜的。 【充电体验】刚把车提回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去物业申请在车位旁安装充电桩,但这个过程可真比我原来想象的复杂,首先物业要评估距离我车位最近的取电位置,还需要申请一块新的电表,加上去年经常性的疫情封控,最终我足足用了两个月时间才搞好自己的家用充电桩。

动力操控

8.0
电车的优势速度区间段是0~60Km/h,在这个区间里电车的扭矩爆发很强悍,可以说前后双电机的电车在这个区间段下的动力爆发绝不虚大部分油车,这也是我买电车的其中一个原因。反正高速我是很少跑,最多5%的需求量,而市区可能80%,郊区15%这样,那我觉得就没必要去太照顾这5%的需求,我在市区里在郊区里跑的足够快乐就可以了。也上过两次高速,其实也能接受,只不过就感觉动力没市区那么充裕。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