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Yu7的交付问题引发了网友热议。一位杭州俞女士在Yu7发布后不久,前往小米汽车体验店试驾并下单,销售人员承诺年底前可以提车。然而,当她支付定金后,系统显示的交付时间却为52-55周,这意味着快也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提车。俞女士对此感到十分失望,认为销售人员存在误导行为,并要求退款。
事件回顾:
6月26日,小米汽车Yu7正式发布,凭借其亲民的价格和出色的配置,在3分钟内就获得了20万辆的订单量。27日,俞女士前往杭州拱墅吾悦广场店试驾Yu7,并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支付了5000元定金。在咨询提车时间时,销售人员表示,由于小米拥有两个工厂,每个工厂月产能达到3万辆,年底前提车没有问题,概率在80%-90%。
然而,28日,当俞女士再次登录小米汽车APP查看订单时,却发现交付时间显示为52-55周,快也要等到明年年中。对此,俞女士感到十分震惊和失望,并联系销售人员询问情况。销售人员表示,由于订单量过大,系统刷新延迟,导致交付时间显示不准确,并否认了之前关于年底提车的承诺。
争议焦点:
销售人员的承诺是否构成误导? 俞女士认为,销售人员关于年底提车的承诺是她下单的关键因素,而销售人员则表示,这只是基于产能预估的推测,并非确切承诺。
订单合同是否明确交付时间? 俞女士表示,订单合同上没有明确写明交付时间,而销售人员则表示,锁单后无法退款。
事件影响:
消费者权益受损: 俞女士的案例并非个例,许多Yu7的准车主都面临着交付时间延迟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年底购置税减免政策。
小米汽车品牌形象受损: 此事件引发了网友对小米汽车诚信的质疑,对其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
消费者在购车前应仔细阅读订单合同,并明确交付时间。
消费者应保留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记录,以便维权。
车企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规范销售行为,避免误导消费者。
车企应提高产能,缩短交付周期,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