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真的是挺有意思的。你要说设计,虽然走运动路线挺明显,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特别是车头的灯组,原本的圆形灯腔没了,变得更现代了点,但少了点那种马自达式的灵气。你知道,马自达的那种魂动设计,靠的就是那些灵动的线条和细节。如今看它的灯,把远光放进了格栅两侧的装饰板里,咋说呢,有点归零之后的平淡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实际尺寸——大概长达4921mm,这比很多合资B级车都大了,宽度1890mm也不错。轴距达到了2895mm,这在紧凑型到中型车的过渡区间,非常实用。你说这尺寸是不是差不多到长安启源A07那里?对,比它的长宽都多一丞丞(就是多一点点,没测量,估算得来的),而且还是掀背的设计,储物空间自然会优于那种传统轿车。
空间体验上,增程版后备箱容积479升,纯电能力的版本能到578升,再加上99升前备箱,真挺宽敞的。和长安启源A07比,它明显更占优势,毕竟它的后备箱不仅大,布局也合理。其实说实话,能这么做,说明马自达在结构设计、集成度上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这车的配置我倒觉得不差。特别是高配那套,带有翻毛运动座椅,索尼的14扬声器,支持主动交互的氛围灯,空气净化还带负离子。虽然没有方向盘上的翻毛处理,有点扎心,但整体还是丰富。尤其是我那天随手翻了个相册,看到车内用料和细节,细节上的用心还是能看出来的。
驾驶体验方面,中控的设计中规中矩,双辐扇面方向盘搭配10.1寸仪表盘,抬头显示50寸AR-HUD,这部分其实挺吸引眼球的。中控14.6寸悬浮屏,挺大气,就是少了点马自达传统的雅致。智能方面,配备了支持四区域对话、人脸识别、手势控制这些流行元素。但说实话,L2辅助驾驶对比国产车,还是略弱——比如没有领航辅助,只能靠点基本的ACC和变道辅助撑场。这个差距没法忽略。你们觉得呢?还是说,国产的那套智能体验太补课了?
动力部分,增程版的1.5L+160kW电机,纯电续航能跑到130到200公里,还是挺符合家庭需求的(这段我没细算全,略估的)。快充时间提升到20分钟,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能量,挺方便的。纯电版就更牛了,190kW的电机,续航在我猜测的400到600公里之间,快充可以做到15分钟补满。用宁德时代的68.8kWh电池,体感上,续航差不多也和长安启源A07差不多。
但我也心里有点嫌麻烦的部分。比如说,买车最怕的还是那用旧电驱系统,虽然效率还不错,但一想到去年某次修车时,修理工人跟我说:这个电池其实挺耐用的,但新技术升级得快,老一套可能会被淘汰得早。这是点自已脑补,不一定准。
底盘调校上,马自达的传统——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还升级了H臂,听着就有点专业。它不像国产车那样偏向硬核运动调教,但操控还算过得去。配个电动扰流板,开起来更有点运动感,古语说调校能动,这车用起来挺顺手。
这车到底是谁在买?我觉得多半是喜欢运动、又考虑空间实用的家庭。毕竟光外型就吸引年轻人,配置也不错。而且价格在这个级别,感觉还算合理。不过马自达在国内有点尴尬。你看啊,它的品牌在中国,跟起步的赵子龙似的,虽然还算懂得做人,但不够霸气。就像我认识的那个朋友,买了车后说:这个价钱,能有这么多配置还挺意外的。但又会吐槽品牌认知度。你们说,品牌认知是不是影响它销量的关键?我原本也没怎么在意,但真是发现,买车还得看面子和信仰。
我还在琢磨一件事:这车为什么会出到澳洲市场?难道是走一下海外线、试水区?我猜测,可能是长安马自达想靠这个试水多跑几圈,为未来更多的海外出口做准备吧。澳洲版还会不会有些不同的配置?这个我倒没细想过,也许会根据当地法规做出调整。
最后说一句:你觉得,这车还会有什么特色能出奇制胜吗?还是说,只能靠运动设计和配置,去吸引一部分既想帅气又要实用的家庭用户?
我估计,等下一次,我可能还会关注它的售价和实际使用中的表现。(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