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

那会儿,日本的汽车在全球可说是光彩夺目,红得发紫!

丰田、日产啥的品牌在海内外都挺火,汽车行业变成了日本经济的顶梁柱子,支撑起了他们那高水平的生活水平。

可如今,局势却出现了大翻转,日本车企陷入了史无前例的难关,而中国汽车则以飞快的速度开始追赶甚至赶超。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回想当年,五大行业里,日本的家电、手机、通信、电脑和汽车,都是风云人物,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在其他领域渐渐走下坡路,但汽车产业却依然坚守,成为最后的“倔强”。

全球汽车行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规模堪比手机、电脑和通信设备这三个市场加起来,而日本的汽车公司在这个庞大的版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丰田、本田、日产等一批企业,总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稳居全球汽车行业的第一位置,其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里,日本有35家企业位列前茅,远远超过美国的30家和德国的18家。

每年,日本汽车产业为国内带来多达542万个就业岗位,2021年的数据显示,人均GDP保持在3.93万美元左右,这都离不开汽车行业的巨大贡献,为许多普通民众提供了不少高收入的工作岗位。

在日本,工资最低的汽车工人一年也能拿到十几万块呢!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汽车厂里的员工,作为最高的普通岗位,年收入差不多有688万日元,折合大概34万人民币,日元还没有贬值的时候,这些岗位的年薪大概在25万到45万人民币左右。

可以说,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就是汽车产业,不过时代的潮流一波接一波,整个全球的汽车行业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经变成了新的发展潮流。

在这股大潮之下,日本汽车似乎慢慢跟不上,逐渐陷入了不少麻烦和难题。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日本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一天天被蚕食,尤其是在曾经占据明显优势的中国市场,2024年日本车企的份额从2019年的23%跌到只有12%,这颓势真是一目了然。

在东南亚市场上,中国的新能源车崛起得挺快,市场占有率从5%一下子飙到18%,绿牌电动车的数量也超越了蓝牌本田,日本车企的生存空间蹭蹭缩小,压力真是不小。

数据显示更直观,到了2024年6月,丰田、本田、日产都公布在日本国内减产动作,一共减少了30万辆的产能,主要原因就是经销商的库存里塞满了卖不出去的燃油车型。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日本汽车遇到的难题,很多时候跟技术转型跟不上步伐有关,他们一直专注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上,变速箱、发动机、喷油嘴这些部分确实水平挺高。

到了电动车时代,关注点变成了电池、电机和电控,整个赛道被重新洗牌。就拿电池来说,宁德时代单单一家的出货量就超过了日本十家企业的总和。日本的汽车厂在电池技术上,差得还挺远呢。

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方面,日本政府早在2015年就出了个智能驾驶发展计划,丰田等汽车公司早在2000年代初就开始搞相关技术的研发了。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可是,由于市场需求不强烈,加上技术创新也不够快,导致整个进展变得挺慢,反而被特斯拉还有百度、腾讯这些科技巨头拉开了不少距离。

不得忽视的是,日本汽车产业内部的结构问题,比如他们那套特殊的企业联合体和产业组织方式,财团跨足不同的行业上下游紧密结合,掌控着大量金融资源,这样一来,市场里的创新动力就变得不足啦。

汽车界过度依赖老牌业务,对新兴的新能源汽车这块投入少得可怜,一旦行业迎来变革,转型的路程可不简单啊。

反看咱们国家的汽车行业,那可真是一路高歌猛进,发展得挺火热呢。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中国汽车逐渐攀登

在咱们国内市场上,中国品牌的汽车真是崛起得挺快,势头也挺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本土品牌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7.4%。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异常火热,产量达到了442.9万辆,销量也有430万辆,增速都超过了45%,远远领先于整体汽车的增长速度。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已经攀升到42.7%。

中国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得挺不错,比如比亚迪,2023年全年销量超过了380万辆,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的领头羊,赶超了特斯拉。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申请了不少专利,在电池技术上算得上是优势明显。至于智能辅助驾驶这块儿,中国公司一直在不断突破,而且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不再只局限于汽车了。

国产能源车的电池也在不断创新,从续航短到逐渐变得持久耐用,在海外市场上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啦。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193.7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出口为64.2万辆,和去年同期比增长了52.6%。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不少中国车企都在海外市场大步展开,比如建厂啥的,目的就是避开关税那一套,结果在东南亚啥的地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在全球汽车销售榜单的前十名里,咱们中国的车企占了三个名额,其中比亚迪表现得特别亮眼,几乎挤进前三。为了促进行业进步,中国在多个方面都下了功夫。

政策上花了不少心思,在早期主要靠税收减免、财政补助还有试点建设啥的,帮新能源汽车产业打基础。等到产业逐步走上正轨,政策也跟着做了相应调整。

日本若控制汽车命脉,何时才能再狂?中国迅速反击迎头赶上-有驾

结语

在此起彼伏中,中国汽车在很多方面已经赶超了日本汽车。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部分海外市场,中国品牌的占比不断增加,而日本汽车的市占率则持续下降。

技术上的突破让日本人都自愧不如,中国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筑起了完整的生态体系,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零部件的制造,再到整车的生产销售,每个环节配合得紧密,活力十足。

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汽车会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全面重塑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真正实现“一雪前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