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

政策退坡的倒计时已然开启,中国车市正站在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十字路口。2025年9月的中国汽车市场被密集的新车发布会点燃。 传统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都赶在“金九银十”这一传统销售旺季推出重磅新车。

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有驾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常规的季节性营销攻势,背后却隐藏着车企对2026年政策变局的集体焦虑。根据2023年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公告,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将于2025年底结束。 2026年至2027年,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0升至5%,且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购置税调整意味着不同价位车型的购车成本将出现显著分化。 30万元成为优惠的分水岭,购买一辆20万元车型需多缴约1万元购置税,而50万元的高端车型则要多掏3.5万元。特斯拉在9月29日便率先在官网标注“6年购买需多交1.16万元”,打响了政策应对的信号枪。

政策退坡并非孤立事件。 今年6月,已有12座城市暂停以旧换新补贴,江苏、宁波等地随后将补贴调整为“先到先得”模式。 这种“全面退坡”的信号,让依赖政策红利的市场生态面临重构。

中国长安汽车朱华荣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建议,2026年开始征收的5%购置税可以平稳过渡,从淡季开始实施,以给行业产能、运力和成本控制留出调整空间。政策退坡的冲击力已清晰显现,不同阵营车企的处境可谓天壤之别。 对造车新势力而言,这轮压力远比2022年国补退出更严峻。

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有驾

理想汽车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近18亿元,若为20万辆交付量全额补贴新增购置税,利润将归零甚至出现倒挂。 小鹏主攻30万以内市场,承受压力相对较小,其MONA M03车型近50%的占比意味着微薄利润难以补亏。

目前似乎只有赛力斯能凭借问界M9超30%的毛利率从容应对。 随着时间推移,华为链的含金量有望进一步凸显。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可能在政策变革中获得差异化机会。 大众、丰田等头部合资车企早已铺路,采取“燃油保基本盘、新能源抓增长”的策略。

东风日产计划2026年底前基于天演架构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大众则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弥补智能短板。 这种油电双布局的战略,使合资品牌既能靠燃油车在中端市场稳销量,又能以新能源车型承接政策余温。2026年被视为合资品牌的“决战之年”。

从战略蓝图来看,丰田计划在2026年推出10款全新纯电动车型,并成立独立的研发生产部门。 大众系中,一汽-大众将迎来商品投放大年,并开启混动元年。

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有驾

大众安徽也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5款新车型,覆盖SUV和轿车领域。在智能化层面,合资品牌正全力加速追赶。 东风日产与国内第一梯队的Momenta深度合作,实现了一段式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大众汽车在合肥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致力于将产品上市周期缩短30%。

合资品牌正频频打出“质量牌”和“安全牌”以求突围。 大众安徽称其ID.与众进行了350万公里的耐久测试,相当于绕地球88圈,并进行了57类安全类试验,含179次实车碰撞测试。 这种对品质的强调,是合资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策略。

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有驾

2026年的车市竞争,本质是“市场化生存能力”的较量。 政策退坡淘汰的是依赖补贴、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而具备特定特质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成功的玩家将是“成本控制大师”,能通过规模效应、供应链协同等方式消化税收成本;也是“产品精准派”,在30万元以下市场靠性价比立足,在高端市场靠技术形成溢价;还是“油电平衡者”,能兼顾短期销量与长期转型。

对消费者而言,2025年底前仍是购车黄金窗口期。 例如重庆等地区的地方补贴与国补叠加仍可省超3万元,加上购置税减免的金额仍相当具有吸引力。未来两年,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与价值认知将深度重构。 新能源车将继续狂飙突进,燃油车则加速退场。

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有驾

随着2026年临近,合资品牌纷纷布局反击。 大众安徽计划到2026年推出5款新车型,北京现代也从2026年开始陆续开发5款新车型,上汽通用则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推出12款新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型。

然而,能否真正把握政策窗口期,取决于这些企业能否在智能转型与成本控制上展现真实功力。这场始于政策退坡的洗牌,终将推动中国车市从“政策驱动”迈向“技术驱动”。 2026年的市场不会是某一方的彻底胜利,而是属于那些读懂规则、守住核心竞争力的幸存者。

合资车生死时速:3个月后购置税减半,市场格局将改写-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