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财经八卦
作者|财经八卦
引言:破产、清算、拍卖,成立3年烧光84亿,曾经的造车“四小龙”之一,豪掷5000万只为给员工买零食的这家车企,最近凉了。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真的火爆,各方的造车新势力也都闪亮登场,攒足了劲想要在市场大潮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图源:网络
拜腾毫无疑问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出道不久后和蔚来、小鹏和威马并称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立志要成为中国电动汽车No.1。
出道即巅峰,黄金圣斗士一般的高管团队,汽车业内顶尖大佬云集,照理说,理应干出一番大事业才对。
图源:企查查
成立不到十年,破产、清算、拍卖,惨淡黯然收场,留下一地鸡毛,免不了让人感慨,又一家顶着光环出道的车企倒下了。
图源:企查查
电动汽车的寒冬,还有多久?
教父级大佬云集
拜腾汽车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主。创始人毕福康是宝马i8的缔造者,实打实的技术级大佬。总裁戴雷则是英菲尼迪和宝马的高管,人称营销鬼才。
图源:网络
这两位大佬联手,在拜腾刚出道时给它加持,怎么看都有点像微软早期“乔布斯”+“比尔盖茨”的组合, 走的是“销售天才”+“技术宅”的路线。
出道即是高光时刻,大佬云集的初创团队放眼望去都是“王炸”,光是班底已经足够震惊整个业界了。
之后,拜腾开始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疯狂狂奔。
2017年,与南京市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建设自己FMC制造基地,规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110亿,当时计划的产能是30万台。
图源:钛媒体
而2017年全年的中国电动车销量为556393台,拜腾的野心可真是不小。
图源:2017年纯电动车销量
或许是在赛道上的表现过于亮眼,2017年到2018年间,拜腾先后吸引了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等背景深厚的投资人。
一时风光无二,熟练得像是驶入快车道的老手。
大手笔烧光84亿
这几年,对于互联网企业,对于大众,烧钱不是新鲜玩意儿,“互企”的必选项,大众的实惠+狂欢。
造车的成本花费决定了这注定是一个需要烧钞票的行业。但,见过烧钱的,没见过这么烧钱的。
按计划,拜腾需要在2019年底前实现M-BYTE车型的正式量产。
然而新车量产却一推再推,从2019年底,推到2020年,再延迟到2022年一季度。
车影都没见一个,最后等来的不是量产,而是破产。
汽车行业拿一张PPT卖车的手段并不稀奇,尽管贾跃亭的曾经和现在都一直在遭到群嘲,大家还都是一样越战越勇。
短短几年,84亿清空底掉儿,“销金”能力不容小看。不只这样,还背上了几十亿元的债务,研发部门缺少资金几乎处在“停滞”阶段,生产部门也是干着急伸不上手。
5~6个月正常的造车生产周期被一拖再拖,2020年开始,拜腾C轮融资受挫,已经开始出现“颓废”的迹象了。之后,拜腾北京、上海办公室撤租、工厂停水停电、裁员、欠薪。
图源:央视财经
在南京生产基地还遭遇了“集体讨薪”。
倒是没有墙倒众人推,但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拜腾,可能是快不行了。当然,问题确实出在资金链的断裂,无法再去融新的资金进来这个恶性循环。
仔细想来,拜腾在烧光了84亿元之后,两手空空,一地鸡毛,连个像样的量产车都没能拿出手,还一直在幻想着继续卖概念向投资人伸手“拿”钱。
可惜,再炫再酷的PPT也救不了拜腾了。
没有富贵命却得了富贵病
拜腾倒了之后,理想汽车的李想,还转发了遭全网群嘲的5000万零食的文章,并感慨到,他们3200人的团队只有2位VP,连总监都寥寥无几,出差经济舱都买最便宜的仓位。
拜腾的名气远不如理想,最高峰时期曾经有29位VP,每年光是年薪加一起也真的让人呵呵了,这笔账不敢算。
事实远比大众所知的更加离谱。
靠着“洋人”高管,成了大家眼中精致的“混血儿”,优越感自然不在话下,拜腾的所有一切从一开始就在走国际化“International”路线。
办公室总部在北美,中国区在香港,妥妥地国际化+亚洲区的路线布局。连马云当年后期都把北美和香港的办公室撤了,不愿意继续在这些地方“横行”,拜腾可能是把自己当做汽车界的“马化腾”了。
拜腾豪奢的做派也远不止于此。
尤其在北美,据说高管们的排场是一个比一个大。拜腾高管“五星级”待遇业内都知道,有小道消息坊间传言说,除了喜欢住五星级,高管们每次出去吃饭还必点最贵的红酒。
图源:易车网
这派头,让人难免想起《大腕》那部电影里的台词,做企业的宗旨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拜腾品牌店的制服要量身定制的,最好的。
图源:爱卡汽车网
员工名片动辄上千元一盒,名片材料也要纯进口,什么都要用最好的。
北美研发部门只有300人,零食一年5000万人民币,平均每人每天得吃400元的零食,那当然也必须是最好的。
如此豪横的大手笔令人瞠目结舌,同时期,拜腾投入到研发的费用支出却不足15%。
拜腾作为一个初创明星,选择了一条风头正劲的赛道,照理说不缺钱,不缺曝光度,这本来就是一个投资人排队找地方花钱的行业。
拜腾居然没有成事,让人不免感到唏嘘,还是得把钱花到刀刃上啊。
“血统”的优良也让优越感爆棚的拜腾产生了错觉,钱,是花不完的!所以,企业的重心就变成了怎么花钱,怎么高兴怎么花,怎么舒服怎么花。
是不是也想起了那部《西虹市首富》,有点王多鱼的感觉了,只要三个月花光10个亿元,可以再得100亿。可惜,这只是电影里的桥段,现实还是现实的。
钱烧光了,做梦也不会再有了。投资人排队的盛况突然消失了,不知道从出生起就感觉天生富贵命的拜腾有没有清醒点,不过,就算已经清醒,想改掉一身的富贵病,也来不及了。
拜腾早就被金主“爸爸们”无情地抛弃了。
六度流拍无人问津
4月15日,京东拍卖平台显示,六度流拍后,拜腾汽车母公司相关资产终于以8.18亿元底价被成功拍卖。
拍卖的就是拜腾汽车位于南京市占地超1000亩的生产基地,看来拜腾,这下真的是“拜”折腾了。
也有业内的不甘人士在炒作,拜腾还能不能复活,悬。
拜腾的困境在5年前就已经显现,2020年中,拜腾方面公开表示C轮融资进展并不顺利,结果没多久后的6月29日,拜腾对外宣布,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仅保留少量员工留岗值守。
随后又相继爆出董事长、高管离职,毕福康转投法拉第未来,而戴雷加盟恒大汽车,两人都做了“甩手掌柜”。高级管理层遭遇重创,拜腾汽车陷入实质性的停摆。
拜腾的架子散了。
2021年11月,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破产清算案开庭。
拜腾,看来是真的撑不住了。
除了没有节制和计划的花销,拜腾究竟输在了哪儿?是不是成功续血就可以为拜腾续命,显然答案是不。
核心管理层的架构和管理方式本来就问题重重,全球CEO在北美,主管中国区的老大在香港,两人聚少离多,沟通也是问题多多。更有人说这两人几乎都没怎么去过自家的南京生产基地。
中国区研发中心也没什么话语权,工作进度完全靠北美研发中心掌控,导致了中国区在业务上的被动,不知道这么努力拼命地花钱,究竟是不是出于跟北美区攀比Battle?还是因为实在是没事可干。
写在最后
造车界从来不都缺神话,但拜腾的这个神话,没能持续下去。
出道即光环加身,信心满满,“加上混血儿”的洋血统,本来的路应该走得风光无限才对,就算做不到行业顶尖,这么多大佬还打造不出来一个行业基本款嘛?
可是结果,并没如大家所愿所料。黯然收场的背后,令人感慨。
有句老话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算不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拜腾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做派也难免让人感到“夸张”。
花钱不要紧,怕的是不会花钱和乱花钱。如果说5000万元买员工零食是为了攀比和向标杆们“致敬”,不甘于人后,这可以原谅。但,大手笔烧钱,却不花在最要紧的研发上,这届高管的“所做作为”简直不能“让人原谅”。
毕竟,路都没走对,怎么生存下去。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