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华为在上海发布新智驾系统,短短5天后,他们又拉上11个汽车品牌搞了个大动作。 上汽、广汽、奥迪这些耳熟能详的车企,集体签了一份安全承诺书。 这份文件的核心就一句话:开车可以智能,安全不能糊弄。
签字的车企里有国产新势力,也有奥迪这种百年老厂。 他们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把“安全”俩字刻在技术研发的脑门上。 比如华为的新系统,号称能处理暴雨天看不清路、高速上突然冒出行人这些要命的情况,连爆胎都能自动稳住方向盘。
车企们最头疼的问题也被摆上台面:销售吹牛。 有的销售把辅助驾驶说成全自动,导致用户开车时玩手机出事故。 新规明确要求车企必须说清楚“这车到底能干啥、不能干啥”,广告词里不准玩文字游戏。
为了让车主真正会用这些功能,车企准备搞驾驶安全培训班。 就像考驾照一样,车主得先在模拟器上练怎么接管车辆、怎么识别系统警报。 江淮集团内部测试显示,参加过培训的车主,紧急情况下反应速度能快1.2秒。
行业标准这次也动了真格。 以前各家车企的安全测试各搞各的,现在要把测试方法统一。 广汽贡献了1300万公里真实路测数据,华为拿出了能模拟百万种危险场景的AI模型,这些家底都要拿出来共享。
奥迪这次掺和进来挺让人意外。 他们明年要上市的新款燃油车,破天荒装上了华为的智驾系统。 这说明传统车企也坐不住了,毕竟现在买30万以上车的顾客,七成会问“有没有靠谱的智能驾驶”。
新规刚出就有人算过账:按这个标准来,车企每年得多花至少3个亿搞安全测试。 但反过来看,符合标准的产品能进20多个省份的政府采购名单,这笔买卖划得来。
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实际效果。 深蓝汽车最近做了次对比测试,符合新规的车型在鬼探头事故模拟中,刹车距离比老款缩短4.5米。 这个数据可能意味着撞不撞得上。
卖车的规矩也在变。 4S店销售必须持证上岗,得通过智能驾驶知识考试才能卖车。 有经销商吐槽:现在卖辆车得背熟8页纸的安全说明,比考保险资格证还难。
行业里没签字的企业开始着急了。 某新势力品牌的市场总监私下说,他们的智驾系统现在不敢宣传,怕被当成反面典型。 而签了字的企业已经在车展上把安全认证证书印在展台C位。
这次动作最狠的是数据共享条款。 参与车企必须定期上传事故数据,哪怕是没造成伤亡的小剐蹭。 这些数据会被用来训练更安全的AI系统,相当于全行业在给智能驾驶系统当教练。
华为这次把看家技术都掏出来了。 他们的新系统能自动识别全国30万个停车场结构,在上海实测时成功找到98%的空车位。 但这技术现在只给签字的车企用,没参与的得自己从头研发。
安全标准提高反而成了卖点。 北汽新能源的新款车型预售时,把夜间暴雨环境下的刹车测试视频当广告放,24小时订单破万。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证明:安全这事,真有人愿意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