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美式性能”这四个字,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是粗犷的V8轰鸣、笔直的66号公路,还是那种不讲道理、油门到底的驾驶哲学?但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有一台美国车,不仅保留了这些原始冲动,还开始讲究细节、追求操控精度,甚至在圆石滩这种以优雅著称的舞台上亮相——你会不会觉得有点违和?
这台车,就是刚刚发布的2026款凯迪拉克CT5-V Blackwing,售价约合113万元人民币。它没去底特律车展,也没选在纽约街头亮相,而是出现在加州蒙特雷半岛的草坪上——一个向来被欧洲超跑和收藏级古董车占据C位的地方。这个选择本身就耐人寻味:凯迪拉克似乎在说,我们不只是肌肉派,我们也能站上“品味”的审判台。
别误会,这绝不是一台被驯化的猛兽。它依然搭载那台6.2升机械增压V8发动机,输出超过600马力,匹配6速手动或10速自动变速箱,后轮驱动,标配限滑差速器。数据上,它依然是美式性能的硬核代表。但你仔细看它的外观:更宽的轮距、碳纤维前唇、主动式尾翼、Brembo六活塞卡钳……这些不是为了拍照好看,而是真正在向赛道靠拢。
有意思的是,凯迪拉克近年来一直在做一件看似矛盾的事:一边强化CT4-V和CT5-V Blackwing这种极致性能车的存在感,一边却把普通版CT5调校得越来越舒适,甚至有点“行政轿车”的味道。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深层趋势——美系性能车正在分化。大众化的凯迪拉克在追求静谧与智能,而Blackwing系列,则成了品牌最后的“驾驶者之车”,像是一个倔强的宣言:我们还没忘记驾驶本该有的样子。
可问题也来了:在这个电动化席卷一切的时代,坚持大排量、后驱、手动挡,究竟是情怀的坚守,还是时代的逆行?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能在4秒内破百,还能每天自动更新软件;保时捷Panamera Turbo S动力更强、操控更稳;就连隔壁的道奇,也宣布未来转向电动肌肉车。而凯迪拉克却还在为6.2L V8的每一次呼吸优化进气道。
但也许,这正是Blackwing的意义所在。它不试图赢下所有比赛,而是选择成为一种“反算法”的存在——不靠屏幕堆料,不靠自动驾驶,不靠OTA升级,只靠方向盘后的那点人车沟通感。就像有人还在用胶片相机拍照,不是因为它们更清晰,而是因为那种“按下快门时的确定感”。
我曾经试驾过上一代CT5-V Blackwind,在一条山路上,它那种略带野性的尾部动态,配合精准的转向,让我想起了90年代末的宝马M5——那种“可控的失控”,是现在很多电子系统过度介入的性能车给不了的。而这次新款据说进一步优化了悬挂几何和车身刚性,甚至连排气声浪都经过重新调校,低沉而不聒噪,像一头压抑着咆哮的美洲豹。
当然,113万元的价格不便宜。你完全可以买一台宝马M3或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Quadrifoglio,甚至考虑保时捷Panamera。但Blackwing提供的,是一种更原生、更少修饰的驾驶体验。它不像德系车那样“完美”,但正因如此,它更“真实”。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当世界都在追求效率、智能与零排放时,我们还需要这样一台“不合时宜”的美式性能轿车吗?或者说,当驾驶越来越像操作一台智能家电,我们是否反而更渴望那种需要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会甩尾的机械互动?
凯迪拉克没给出答案,但它用CT5-V Blackwing做出了选择。而你,会为这种“过时的激情”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