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再曝高管被查,销量止步不前,转型压力加剧

北汽最近又摊上大事。顺义区监委刚刚把原设备动力部部长张春生查了,说是“严重违法”。张春生虽然不是党员,级别也不算顶尖,但掌管的权力却实打实。这家公司是北汽集团2013年设立的,专司越野车,旗下有BJ系列,如今甚至成了小米汽车的代工厂。听起来风风光光,实际上却是一地鸡毛。

说到北汽,得承认它今年销量有点回暖:2024年上半年卖出去5.8万辆,同比还涨了两成。乍一看像是要咸鱼翻身,实则不过是注水温汤。BJ30、BJ40再红,也敌不过长城坦克家的人气浪潮,市占率差距肉眼可见。更扎心的是,北汽体系内利润大头还得靠合资的奔驰撑腰,若真硬气点,谁都不会乐意拿脸去蹭外资光环。

北汽再曝高管被查,销量止步不前,转型压力加剧-有驾

可这锅该谁背?自然跑不了前董事长徐和谊。2023年3月他就被查了,当时离职已有三年,但后遗症延绵不断。同年七月,北汽还专门开大会,发誓要查吃喝、反靠企吃企之风,谁敢乱伸手就严惩不贷。反腐成头等大事,仿佛只要敲山震虎,企业就能脱胎换骨。

但真有这么简单吗?北汽眼下是“老病未医又添新疾”。腐败滋生,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像雪糕化了。新能源和智能化投入慢人半拍,燃油车市场份额节节败退,转型压力如山倒。账考一堆旧债,眼下看似代工小米凑着忙活,实际上只是权宜之计。给别人打工,能撑几年?没有自己的核心“硬科技”,最终难免还是陪跑命。

北汽再曝高管被查,销量止步不前,转型压力加剧-有驾

反观内部,“严管厚爱”成了新口号。表面要求干部廉洁、员工奋发,实际上一大摊糟粕待扫,纸面决心和实际操作之间总有鸿沟。上一任高管留下的债务和管理遗患,如今烫手山芋似的往下传递,哪个新官不瑟瑟发抖?在这种气氛下,真正能扎扎实实搞创新、推新品的团队又有多少?

北汽再曝高管被查,销量止步不前,转型压力加剧-有驾
北汽再曝高管被查,销量止步不前,转型压力加剧-有驾

别看销售数据说得响,市场却未必买账。“北京”这块牌子的公信力被反复折腾,很多消费者还没决定买BJ,先想想:“你们风吹草动一阵,明年这车保值不保?”市场敏感,口碑一旦丢了,就像饭里掉根头发,不管饭再香,总让人难以下咽。

对比外部竞品更是一目了然。像长安、吉利、比亚迪,转型新能源汽车早几年,敢砸钱研发、敢突破智能化。北汽呢?既想保住老基业,又不敢冒险,犹豫之间,机会被别人抢跑了一大截。行业洗牌期,慢半拍就等于自绝于未来。不然为何一轮风暴过去,媒体和股市都只记得奔驰而忘了北京?

其实,不管反腐还是转型,最终都要落脚在企业“活下去的能力”上。光靠喊口号、搞形式,难解根本之困。腐败蛀虫尚未清除,体制性痼疾没有医治,北汽所面临的其实是全行业的缩影——在新老交替的转折点上,只有革自己的命,才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老实说,北京牌不缺形象故事,缺的是能够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决心。靠奔驰续命,靠小米代工,其实都是饮鸩止渴。反腐风暴,只是揭开了遮羞布,如果没有能力把制度笼子扎紧、让创新驱动真正落地,一切只是表面光鲜。

写到这里,不妨自问一句:北汽的下一个十年,还会不会被写进主流汽车史?这个问题,只能靠北汽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吹哨、亮剑、革新——少了哪个,明天都可能是稀泥一摊。至于那些被查出来的老部长们,也许只是这场权力与市场博弈的前菜。主食还在后头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