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车扎堆上线,音响配置的战火也悄然点燃。小鹏X9的27个扬声器AI音响,看似比旧款23个有所提升,这对发烧友来说有点吸引力。尤其是那6个天空扬声器,估计是照顾三排乘客的需求。刚才和一个小鹏老车主聊,他说:这次降噪升级听着挺靠谱,毕竟超级增程的噪音控制可不是闹着玩的。我猜这个小于等于0.5分贝的噪音控制,不确定数据准确性多高,但如果真的做到,增程系统几乎会隐形掉,谁还敢说增程车噪音大呢?
对了,我翻了下笔记,看到小鹏这套降噪技术很像手机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不是简单隔音,而是主动去抵消噪音,这活儿搞不好比提升扬声器数量更重要。但提前说一句,这个0.5分贝标准我觉得有点乐观,毕竟车内复杂环境下完全消除噪音挺难实现的。
说到比亚迪夏,2026款顶配音响要额外花16000元升级,这倒让人有点纠结。去年2025款卓越型直接标配28个扬声器,价格没变还免费升级,感觉当时真是豪横。现在改为24个扬声器基本配置,再花钱才能升级到28个和带户外音响,真是有点神操作。身边一个买了2025款的朋友笑称:买早了还是没有亏啊,2026款我觉得不划算。这波操作我估摸着是想通过音响选装包来分流利润,但对消费者挺不友好。
这让我想起一次跟比亚迪销售的聊天,他无奈地说:品牌涨价策略里,豪华配置变成加价选装包已成惯例,大家也只能接受。供应链就像做菜,有主料也有配料,做菜时主料基本固定,但调味料的多寡和种类却直接决定口味层次。音响这块,扬声器数量是主料,调校和降噪技术则是调味料,缺一不可。最近这调味料似乎越来越贵,吃饭的钱包也紧张。
奔驰CLA的音响配置,则有点老油条的味道。搭柏林之声,标配8个扬声器,选装到12个也得加8200元。很多车主私下说,我宁愿用这钱多配几个座椅加热。这不禁让我想,奔驰是不是太自信了?像我自己,早年用过的奔驰系统,调校确实比纯堆扬声器数值来的高级,但这次新CLA的表现能不能撑场子,还得看实际体验。毕竟声音好坏除了硬件,调校和车内材质也发挥关键作用。顺便提一句,它搭载的MB.OS系统和高通骁龙8295芯片,配备了QQ音乐、哔哩哔哩等应用,期待用起来能顺滑点,毕竟老牌BBA转新能源,软件生态尴尬已是公开秘密。
零跑Lafa5的音响配置倒让人眼前一亮。10万出头的价格里,12个扬声器和7.1声道的组合,搭配AI算法,性价比确实不错。我的一个修理工老哥说:这价位能搞出7.1声道,确实挺费劲,毕竟成本可不低。虽说零跑D19的信息还不完整,但它支持杜比全景声,有点想象不到零跑下回在音响上能爆出什么大招。
说到豪华音响呢,智己LS9这次真的不含糊。联手B&O品牌,25个扬声器单元,7.1.4省道布局,3000多瓦的功率,不得不让人眼睛一亮。B&O在奔驰、宝马甚至阿斯顿·马丁的身影都不少,这次上国产新能源车,确实拉开了差距。那款32800元价值的高端音响,现在居然是限时免费送,还真是价格刺激。朋友试驾后说:金色音响单元配套内饰,看起来比车子本身还奢华。
这么大功率设备,省道布局,是否就能保证车内一点不走音?我私下猜测(不确定),智己可能是想通过硬件的极限参数抢占话语权,但这想带来的实际听感体验,还是要落到座舱环境和软件调试上。光靠硬件堆迭加价格,咱们可不吃这一套。
顺便跑个题,今天我在邻居家听他那老奔驰C级的柏林之声音响,声音干净又细腻。老车音响的调校反倒经得起时间考验,或许新车型该学的,是把硬件和调校结合,而不是单纯炫耀扬声器的个头和数量。
对了,我想问大家,买车时你们更看重的是扬声器数量,还是实际听感?毕竟数字看着爽,真正对耳朵有用的,还是细节音质和环境降噪。车企们会不会未来越来越重视声音调校,而不是单干硬件对拼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突然想到,未来智能座舱,AI能不能帮我们实时调节音效,根据路况和乘员喜好智能优化?现在看起来还像科幻,但科技发展的速度,谁知道呢?
我刚才翻了翻相册,看到2023年底有朋友车里放了一个便携蓝牙小音箱,差不多700块钱。当时他笑说:音响好坏不在于车,关键看这小东西。这句话有点调侃,但也有事实成分。到底车内音响升级,能为实际听感提升多少?期待看到更多实测数据。
你们怎么看,这波车企音响篇,到底谁是搞真音响,谁又有点噱头过多?哪里买了车、体验最令人惊喜?评论区聊聊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