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小区楼下的马亮突然兴奋地跑来,说要带他儿子去郊区搭帐篷露营,但房车太大没地儿停,他琢磨着弄台不太“扎眼”的宿营车。刚说到这,门口就停了辆远程X-VAN。车漆还泛着新味儿,左邻右舍都围着看热闹。
这车要和传统房车比,确实小巧了不少。车身嘛,五米多一点,跟那种做婚庆拉花的面包车差不多,却比咱小区常规SUV稍宽点。关键是高度,稍过两米一,能进大部分地库。小区有老大爷说:“房车屁股一高,哪进得去啊?这倒还规矩。”
再说它那顶棚,拉手一扳咔哒一声就能升起来。头回见,连我那修车的表舅都摸不准:“原厂带升顶的?保险公司认可不?”车主小林倒是来劲儿:“顶棚升起来,一眨眼上面就变了个小卧室,两个人趴着睡不挤。”白天坐在里面喝茶、晚上变成双人床,真有点像电影里改装巴士。
有意思的还不止。后门往上一推,能固定个花花绿绿的淋浴帐篷,早上起来直接冲澡。我进车里瞅了眼,内部六座2+2+2排列。副驾能旋回来面对后排,这招儿以前只在进口商务上见过。小林说,带着父母和小孩一块出门,副驾驶往里一转,就成了会客厅。再一掀台面,窄溜溜的小桌正好能摆下四五个饭盒。旁边车友群有人发了张图,实际用着没想象的那么宽,但一家人喝碗泡面足够热闹。
按摩加热座椅倒是让大家有点惊讶。毕竟我家的老福特轿车都没有通风功能,X-VAN连第二排都带,全靠电驱支撑。师傅王二跟我说:“这玩意儿,电量当得真顶!”磷酸铁锂电池据说83度,铭牌续航写着460公里。现实就别信标号了,进了冬天、市区堵车能掉个六七十公里轻轻松松。长途少点吧,群里李大姐自测:上海到南京,跑着跑着空调一开,表显400多,其实也就350。不过,跑短途或者露营这一类还算实用。
插播个误区,很多新手以为这种车能随便充电,甚至插家用插座就行。维修群里李师傅反复念叨:“慢充行,快充别瞎冲,夏天容易发热出毛病。”V2L功能倒挺实在,野外打火锅、烧水、笔记本电脑插了都管用。技术员说最大3.3千瓦,实际煮火锅灯泡一亮,电耗猛升,也是“肉疼”的。
X-VAN这种尺寸、布局,其实和2015年日本那些轻型露营车有类似意思。老王就特意查资料,说是吉利远程这条线在欧美号称MPV升级房车,原装方案参考的。只是直接纯电,咱这三线小城真不太方便。上次小林春节去哪儿溜弯,结果东北高速服务区只有油车排队,宿营车排了两个小时才蹭上快充,嘴里嘟囔着:“以后还得有增程版本才靠谱。”
至于冷门花絮,这车有个叫“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的配置,实际体验很鸡肋。邻居小范搬瓜子进去逗我:“你看,这净化器弄得谁都吃不出味道来!”还有一回,小林去城郊泥泞地里转,结果底盘刚性比不起北美那种加固大梁,一脚坑下去就顶底,然后返厂加装了金属下护板。厂家说起码也得几百块一块护板。
说回价钱,问的时候销售就含糊:“新出的,起步要二十七八万……”小林直摆手,叫苦不迭,“加点儿配置还得小三十,我不如买辆依维柯二手床车。”不过新车,新花样,磕磕碰碰也正常。邻居老廖开玩笑:“这车要是两年后九成新,都能卖八成价,比纯油的抗跌。”
又一次在露营地碰见X-VAN这车,半夜小狗吠得嘶哑,那车主架着升顶,对着星空喝罐啤酒。技术没那么完美,配置未必全用得上,却总有人愿意试试刚出来的新鲜东西。你说这新营生能不能成气候?翻旧货市场或许有惊喜也未可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