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私有化20亿回归吉利,背后原因不简单

说起来,近来车圈的喧嚣,莫过于吉利要将极氪从美股市场撤回了。这事儿,颇堪玩味,要知道,去年极氪才锣鼓喧天地在纽交所亮相,这才晷景几何,就要班师回朝了?

这番举措,委实令人有些云里雾里。你说极氪在彼岸水土不服?倒也未必。李书福发话了,这与什么美方对中概股的掣肘并无瓜葛,纯粹是为了“归拢成一个吉利”。这措辞略显堂皇,但细细咂摸,个中蕴含的信息着实不少。

极氪私有化20亿回归吉利,背后原因不简单-有驾

吉利系在美利坚挂牌的,又岂止极氪一户,还有亿咖通、极星、路特斯,都候着呢。莫非都要私有化了?这显然不切实际,毕竟这得耗费多少赀财啊。有人嘀咕,极氪素来亏蚀,亟需补充给养,那为何不采取增发之策呢?增发岂不更撙节?

高盛此前抛出过一份研报,称有27家中概股契合回归港股的条件,其中便包括极氪。由此观之,极氪退市之后,没准还会去香江走一遭,没准还能捞个更高的身价。

是以,此番极氪私有化,明面上是李书福意在整合吉利,骨子里或许另有盘算。这年头,环球资本对华夏资产的估量也在嬗变,没准吉利是想拿捏住这当口,好好运作一番。

极氪私有化20亿回归吉利,背后原因不简单-有驾

言归正传,吉利此番为了私有化极氪,也算是孤注一掷了。比照极氪眼下的市值,吉利得掏出二十余亿美元方能将剩余的股份悉数购回。不过,吉利家底还算丰厚,2024年营收2402亿,盈利168亿,这点银子应该还算九牛一毛。

银两的事儿既已摆平,那紧接着便是如何厘清定位的问题了。吉利表态了,往后极氪是“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是“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便是“全球主流品牌”。这弦外之音便是,往后吉利麾下有四大品牌,诸位各司其责,齐心协力将市场做大。

当然,这四大品牌也不能各自为政,得同心协力,在技术、产品、供应链、营销等等层面都得攥成一个拳头,方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极氪私有化20亿回归吉利,背后原因不简单-有驾

实则,吉利祭出这招,也是情势所迫。比亚迪这几年着实生猛,吉利亦感到了如芒在背。况且,极氪素来亏空,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这都影响了吉利在资本市场的声誉。

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太过白热化了,大伙儿都在焚币抢占份额,这种模式注定难以维系。吉利此番调适,亦是为了更好地应付将来的挑战。

提起华夏第一批民营造车势力,长城、比亚迪、吉利,各有各的市场策略,财务报表亦是各具千秋。但要说转型,吉利此番的动作,确实颇为精妙。至于结局如何,还得端看极氪接下来的作为。

极氪私有化20亿回归吉利,背后原因不简单-有驾

去年9月,李书福炮制了个《台州宣言》,昭告要搞战略转型。此后,吉利便开始各种兼并重组,将吉利几何、翼真(LEVC)和雷达都并入了吉利银河,领克也并入了极氪,还组建了电池产业集团。现在又要将极氪私有化,这一套连环拳下来,吉利是想彻底改头换面。

在其他车企还在孜孜矻矻扩张之时,吉利却开始收缩,这委实有些出人意料。李书福的这波手笔,够狠,也够决绝。但终究能否马到成功,还得看市场和消费者是否颔首。仅这一个数字,便足以说明问题的盘根错节。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左,实际情况是尚需时日方可印证的。当我们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于“市场竞争惨烈”时,是否忽略了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才是重中之重?

是以,吉利此番“归拢成一个吉利”,到底是忍痛割肉,还是另有乾坤?咱们拭目以待便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