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

凌晨两点,展厅的灯光还亮着。空荡荡的桌面上只剩几本试驾表册,门口的销售员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偶尔抬头,看着监控里大厅的统计数字,像零点钟声前的赌徒——等待一场结果揭晓。此时此刻,问界M7的数据已经摆出来,四万大定,稳得像捅不破的铁桶;尚界H5则像个闷头孩子,24小时还没凑齐战报,大家都在猜,这是不是凉了?如果我是销售,这一晚大概会梦到各种表和饼图,也许还会梦到“到底是谁把尚界推沟里了?”

先来交代下这场“汽车龙虎斗”的案情。问界M7短短24小时大定4万台,资本市场纷纷表示认可,仿佛这款车已经稳站豪华圈头把交椅,大家都吹了一通“爆单”牛。尚界H5呢?一开场据说一小时破万台,但后续数据一直捂着没出,仿佛数据变成了警方的刑侦材料,没人愿意亮出来。同期享界S9增程和纯电的首日大定也一般,但人家不怕输就敢把战报公布到底,尚界H5这一藏,反倒引发各种“凉了”的猜测。

这种情况很有典型意义。问界M7的首销期策略,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专业。定价不激进,爆单但不失控,把订单控制在产能最大化范围内,足够保证交付口碑,不给延期补贴的机会,也避免大量订单流失。利润安全,节奏感把控得像手术刀一样。洛阳二厂生产线没成瓶颈,每一块电池都能落袋为安,资本市场投票用脚,就是认可这一套打法。和常规“期货式爆单”不同,问界更像是在做立体数学题,不是赌命,而是算命——每一步都踩在点上。

第一轮后驱板还没亮出,等年底交付踩爆后再接着推新权益和购置税空间。纯电M7定价空间留得极妙,自己能借助购置税政策做权益腾挪,这种从明年倒推策略的高瞻远瞩,实在是行业内罕见。想想那些年搞“买车送保险、交定退钱”的品牌,和华为比起来,像是在玩卡牌桌游,不是在写剧本。

再说豪华品牌这块,M7这波操作是真的“敢涨价又能卖”。BBA这些以往豪华老炮,现如今基本都靠猛猛偷偷降价续命,有些降价动作比法医解剖刀还隐秘,深夜秒降,一顿操作猛如虎,还能再值二百五。可问界不是这样。它代表的是“有钱人的心理洞察”,你有钱就是要高配,配置和价格双高才有体面。结果市场真领账了,“猛猛增配涨价”居然成了成功范式,这一轮华为充分自证是豪华品牌一哥。

冷静想想,华为为什么这么懂“有钱人”?其实办公楼里住着的都是有钱人。员工本身喝的是猫屎咖啡,开的是M9,消费习惯和心理洞察本身就是每日实习练习,所以卖高端就跟写报告一样顺手。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开发布会,台上不是在讲“我们更便宜”,而是在讲“我们更高级,我们更懂你”。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问界M7大定四万,尚界H5数据未公布,豪华经济分化明显-有驾

当然定价还得讲平衡。M7定价高低差控得极细,丝毫没冲击到自己M8、享界等线的高端形象。要是M7再便宜个两万,M8车主估计要上知乎“自述被骗始末”了。同价区间差不多,高低配各有归属感,这就让各条产品线能和谐共存。未来的智界、享界以及还没露面的M6都有空间,不会因为互抢客户弄成内斗局。这里顺手也得给“配置预期”敲个黑板,四驱M7一下冲到30-35万区间,原来那波25-30万的小定用户直接被筛走,主力群体转移了。至于那些还在犹豫的深圳门店客户,遇上台风压场,想去锁定都成了玄学——这才是数据和现实的缝隙地带。

再看尚界H5的表现。前头“首小时大定过万”还让人眼前一亮,结果一到24小时就集体失语,仿佛Excel表格里写着“不予公布”。这种操作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数据不理想,怕一出后大家纷纷“退定”。而事实很可能是尚界和上汽之间打起了太极,华为本想赶紧出,合作方一看增量不佳就先捂着,等数据攒够再上桌。只是这样一比,享界S9大定2500台都敢出,尚界这份犹豫反而成了座上客。

更讽刺的是,发布会节奏本身就埋了雷。M7刚轰轰烈烈站在豪华之巅,一转眼咚咚出个尚界,说自己“经济型”,气氛瞬间切换,豪华的余温还没散,经济的尴尬就浮现了。产品节奏没打对拍,这一波PPT还没捋顺就下线了人设。其实尚界本身素质不差,但市场就是这样,你一旦标签贴错,强行优化配置,反而会失了底线。华为卖贵车,一路猛进,卖便宜的车,就成了“要命不如要钱”那种腹地。

讲到这儿,职业病又犯了。作为一名惯于分析现场证据的旁观者,我对“经济型车”怎么卖心里门清。华为现在的策略是突出严苛品质,结果让隐性成本暴涨,只能砍点表面配置。说白了就是“面子不能丢、里子不能亏”,最后产品出来像个身穿西装却内搭秋衣的中产,谁都觉得该有体面,但又缺点额外的“爽感”。而你要是学那些早就混成总统套的“拼配置”打法,把品质做得刚好,表面配置铺满,反倒更容易获得市场。这一点被不少成功友商亲身实践过了,尚界未尝不能借鉴,至少不用天天等数据像验尸报告一样慢慢掏。

最后,数据只说明一时,产品能不能长期成功,还得看市场下一步的反馈。从问界到尚界,其实都共同面对一个问题:“越贵的产品越容易成功,越便宜越难做”,因为有钱人的底层逻辑是“买好的显身份”,而经济型用户是“花更少的钱买最大值”,这中间的计算和心理戳到点才有成功可能。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们,今晚做不做梦已经不在考察范围。最后问题抛给大家:下一步华为会为经济型车降下身段,放低标准,像友商一样卷“配置表”?还是继续做品质极致的“经济型豪华”?此路怎么走,是“财大气粗”,还是“精打细算”,欢迎各位用数据和故事来验证,结果未必已定,魔鬼还在细节里等着每次夜班的统计表。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