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豪车,一晚之隔,价差十万!这场由税收政策引发的抢购潮折射出中国豪车市场的微妙生态。
近日,财政部、税务部发布公告,将超豪华小汽车征收范围调整为“每辆零售价格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各种动力类型(含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该政策自7月20日起执行。
此前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为130万元(不含增值税),这一调整相当于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猛砍至90万元,按13%增值税折算,含税价门槛从146.9万元骤降至101.7万元。这意味着,原本在税线边缘的奔驰S级、保时捷卡宴等车型,一夜之间被精准“狙杀”。
新政还首次将新能源车纳入征税范围,终结了电动车长期享受的“免税红利”,不过仍保留关键优惠:纯电动、燃料电池车仅在零售环节征收10%消费税,而传统燃油车需承担“生产+零售”双重税负。这波操作堪称“精准打击”,既体现了税收公平,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电动豪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这场政策调整掀起的波澜,远不止“谁要多缴税”这么简单,车企的避税套路、消费者的抢购与观望,甚至二手车市场的意外升温,都在悄悄改写着豪华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谁被精准“狙击”?
政策的调整让那些常年在旧税线边缘“走钢丝”的车型,在政策公布的瞬间就被圈进了征税范围。这些车要么是入门版价格贴着130万元(不含增值税)往下压,要么靠“基础款低价+选装加价”的套路规避税费,如今9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新红线一划,相当于给这些“踩线王”套上了“紧箍咒”。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些靠“基础款够低、选装够多”生存的豪华车型。此次公告中所说的零售环节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向购买方收取的与购车行为相关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明确将“精品装潢、服务费”等全部纳入税基。这就意味着,以前部分豪华车型通过“基础款低价+选装加价”来规避税费的做法就行不通了,只要零售总价达到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就需按照规定缴纳消费税。
有经销商透露,7月17日政策公布当天,就有很多客户打电话来咨询,销售群里销售人员被客户盯着问“能不能今天开票”,毕竟豪车税新规从7月20日零点起正式执行,晚一天下单,可能就得多掏近10万元税费。
面对这一变化,车企也纷纷采取了应对的措施:捷豹路虎、奔驰等品牌对旗下部分车型推出“经销商限时承担新增消费税”的补贴政策;特斯拉则通过下调Model X入门版价格至89.9万元,避开征税线,同时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FSD)拆为选装包;尊界也对S800增程星耀行政版推出了限时“兜底”政策。
可以说,这次政策把很多“小聪明”都堵死了。过去总有人想“车价开低、装潢单开”避税,现在明确“所有与购车相关的支出都算税基”,相当于给4S店和消费者都立了个“规矩”。有网友调侃:“现在买豪车得自带计算器,选装一个杯架都得先算算会不会让总价过线,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个配件,多花好几万税费。”这种设计,与其说是征税,不如说是给整个豪华车市场立了新规矩:想靠钻空子卖车?往后行不通了。
抢购、补贴与“二手狂欢”
7月17日政策公布,7月20日政策正式开始执行,新政落地前的72小时,豪车市场上简直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剧”。
7月18日,有记者实地探访多家保时捷中心发现,展厅内客流密集,销售顾问应接不暇。有销售称从当晚6点到当时,店里大概六七台车子定掉了,卖的最好的是911和帕梅车型。还有销售直言:“我们一般是晚上7点就下班了,但前两天电话咨询、订车都比之前多,我们都会加班到晚上8点多。因为消费者都想赶在超豪华汽车消费税落地之前完成开票。” 有人甚至开玩笑:“这哪是买车,分明是在税务局门口捡钱!”
与此同时,车企的“钞能力”对决也拉开帷幕。路虎揽胜品牌宣布,2025年7月20日-7月31日,购买揽胜盛世版标轴轴距及长轴距版指定车型且开具零售发票,即可享受“豪车税全额补贴”特别政策,捷豹路虎将全额承担裸车相关的新增消费税。
奔驰经销商也跟进了税费补贴,奔驰中国表示,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购买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轿车指定车型、梅赛德斯-奔驰GLS SUV指定车型、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指定车型可享限时尊享价,税改价不改,经销商全额承担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
至于保时捷,根据财联社报道,新政落地后,保时捷官方并没有推出“兜底”豪车税的相关活动,但有经销商表示如果短期内提车,可以申请额外的优惠,提供一部分税费补贴。
不仅如此,二手市场意外迎来了“春天”。新政明确规定二手超豪华车交易免税,也就是说纳税人销售已注册登记的二手超豪华小汽车不再征收消费税,这就使得二手超豪华车在交易时相比新车具有明显的税费优势。原价120万元的卡宴准新车,二手价能比新车低12-15万元。
受此政策影响,二手车商连夜推出“免税车源优先匹配”服务,并称像路虎揽胜运动版等热门车型,由于其本身市场需求较大,加上二手免税政策,二手价格预计会上涨5%-8%。有车商在朋友圈喊出口号:“现在买新车?不如当二手贩子!” 更有甚者,看到了其中商机,专门抢在政策执行前收购准新车,坐等政策红利变现。
政策“剪刀”下的生存游戏
如果说消费税是一把“剪刀”,那么它裁减的不仅是价格,更是整个豪车市场的“游戏规则”。这次政策的调整,本质上是用“9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征税线,重新划分了市场的成本坐标系。对消费者而言,最终影响购车决策的是,同预算下能买到什么配置,以及要为税费多花多少钱,而这恰恰也让不同生产模式的车型,显露出了成本结构的天然差异。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进口豪华品牌身上,以保时捷为例,此前它的部分主力车型常将入门价定在旧税线边缘,靠选装包增加利润,比如保时捷帕拉梅拉,普通版本开票价原本基本在110-115万元左右,刚好不到旧起征点,通过一些操作还能让走量的4和4S版本开票价控制在130万元以内。但新政实施后,其基础款加上一些必要选装很容易就超过90万元的新税线,单车税费会大幅增加。
进口豪车陷入被动的同时,国产豪华车型反而在政策调整中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因为在90万-130万元(不含增值税)这个核心区间里,无论进口车还是国产车,只要价格过线,都要缴纳10%的零售环节消费税,这是政策面前的“公平起点”。但在此之外,进口车型往往要叠加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及品牌长期积累的溢价成本。
比如一辆不含税价100万元的进口SUV,关税和增值税可能占去15万-20万元成本,再加上10万元消费税,实际落地价中“税费和溢价”的占比明显更高;而同价位的国产车型,没有关税负担,本土供应链还能压缩生产和运输成本,即便同样缴纳10万元消费税,也能把更多预算投入到智能驾驶、豪华内饰等看得见的配置上。
除了同价位车型在税费和成本结构上的差异,豪车的普遍降价现象也被政策捕捉到了,于是其就成为了税基调整的重要依据。财政部早在2023年就释放信号:“避免豪华车占用税收优惠资源”。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解读更为直白:9年来豪车实际促销价已降30%,早年定价130万车型,如今实际售价正是90万左右,税基调整实为“动态校准”。说白了,就是让税收跟上市场变化,别让豪车借着“降价”钻空子。
说到底,这场政策调整更像一次“市场洗牌”,就像有老销售说的:“以前卖豪车靠‘讲故事’,现在得靠‘算明白账’。客户会比你先算清楚‘买这辆车要多缴多少税,比另一辆省多少钱’,忽悠不动了。”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会发现豪华车市场的竞争焦点,已经从“谁能卖得更贵”,悄悄变成了“谁能让客户花得更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