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带着鸿蒙智行,直接冲着每月15万辆的销量目标去了,BBA和比亚迪都得紧张了——明年这场15万元级别的L3自动驾驶大战,可要打响了。
鸿蒙智行未来规划
咱们来聊聊鸿蒙智行的现状和未来规划,用更口语化、接地气的方式说说。
首先,鸿蒙智行全系车型现在都有L3甚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力比BBA(奔驰、宝马、奥迪)还强。2025年第四季度,他们计划每个月能交付10万辆车,这个目标应该还是能实现的。
到了2026年,21到24款的鸿蒙智行车型,会标配L3和L4技术,再加上鸿蒙智能座舱,月均交付15到18万辆,这也不是不可能,按现在的势头来看,应该也能完成。
不过,BBA和比亚迪的压力肯定要大了,毕竟鸿蒙智行在技术上已经不输他们,而且价格区间也打得很准。
但有个问题,国家那边还没正式批准L3级自动驾驶,所以余承东之前说的2025年卖100万辆的目标,可能有点悬。估计最后能完成75%到80%就不错了。
不过好消息是,上汽尚界这个品牌加入了,对鸿蒙智行来说是个利好,直接把月销15万辆的目标给打开了。
再看看零跑,7月份销量就突破了5万辆,而且据说他们可能跟华为ADS合作,这说明他们在智能化方面也在发力。再加上尚界和智界瞄准的是15到25万这个价格带,这对鸿蒙智行来说是个机会。
所以,余承东现在定下的目标:今年四季度月均交付10万辆,2026年达到15到18万辆,其实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儿了,反而挺现实的。
不过话说回来,鸿蒙智行的“五界”表现不一,智界和享界目前不太给力,问界一骑绝尘,尊界一出来就直接登顶,而尚界也虎视眈眈,这倒逼着智界和享界必须加把劲,往目标冲。
今年四季度,11款车型要冲刺月销10万辆;20到23款车型明年也要冲15到18万辆,这些目标现在看起来已经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了。
总之,鸿蒙智行虽然面临挑战,但整体势头不错,未来几年的发展值得期待。
鸿蒙智行目标10万辆
咱们来用更口语化的方式说说这段话,让它听起来更接地气、更容易理解:
从9月份开始,鸿蒙智行五界一共在售11款车型,包括问界M5、M7、M9、M8,还有新款问界M7;智界S7、R7;享界S9、S9T;尊界S800,以及尚界H5。如果新款问界M7和尚界H5能顺利提升产能的话,每个月能交付4到5万辆,那鸿蒙智行五界这11款车,到了第四季度月均交付10万辆,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2025年11月和12月,这11款车能不能凑够10万辆的交付量。其实挺简单的:问界系列大概能卖5.5到6万辆,智界、享界、尚界各1.5万辆,尊界S800能卖2500辆,这样加起来就轻松达标了。
说实话,奇瑞和北汽要是拿出一半的力气,都不至于这么没声望。现在上汽的尚界H5一个月就能卖2万多辆,北汽和奇瑞再不争气,也得有点动作了吧?
所以,新问界M7和问界7如果能各卖2.5万辆,问界M8和M9保持现在的3万辆以上,问界M5也能卖0.5万辆,那么问界整个系列光是这一块就能达到6万辆,完全没问题。按这个势头,2025年第四季度,问界完全有能力把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都甩在后面。
再说尊界S800,只要能稳定在每月2500辆左右,那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总之,只要这几款车能稳住销量,10万辆的目标真的不算难。
鸿蒙智行销量目标
咱们来用更口语化、轻松一点的方式说说这些内容:
智界S7和智界R7,只要保持正常状态,月均卖1.5万辆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换人上,别耽误事。据说第四季度可能还会有一两辆新车型亮相或者上市,值得期待。
北汽这边,除了问界之外,其实挺有优势的。2023年的时候,BBA(也就是奔驰、宝马、奥迪)的电动车销量大概有90.2万辆,到了2024年虽然下滑不少,但还能维持在75到80万辆左右。
现在北汽这块儿大蛋糕,光靠问界可能吃不饱,也说不过去。所以,像享界S9、S9T、S9L这些车,至少得做到月销1.5万到2万辆,才算是对得起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老大哥。
到了2025年,如果鸿蒙智行在第四季度推出的11到14款新车,月均连10万辆都达不到,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一是对不起“鸿蒙智行L3”这个金字招牌,二是也对不起“遥遥领先”这句口号。
再往后,到2026年,尚界和智界要往下走,价格降到15到20万之间,那时候的鸿蒙智行车型(21到24款),每个月至少得冲到15万辆,16到18万辆才算及格,这样一年下来能卖180到200万辆,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总之,大家都是奔着“遥遥领先”去的,不能光喊口号,还得拿出真本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