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

最近有件事儿,估计不少人都觉得挺纳闷的。

咱们国家的比亚迪汽车,现在可以说是火得一塌糊涂,不光在国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车子都卖到欧洲、南美洲去了,成了咱们中国制造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按理说,这么厉害的公司,股票肯定是抢手货。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有驾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被全世界投资者奉为“神”一样的巴菲特,那个老先生,却把他手里持有了十几年的比亚迪股票给卖得差不多了。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一边是销量节节攀升,形势一片大好;另一边是投资大师悄悄离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是巴菲特老了,看不懂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了?

还是说,这背后藏着一些我们普通人没想明白的门道?

要弄清楚巴菲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推大半个世纪,看看他年轻时候都经历了些什么。

那时候的美国,汽车工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三家大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美国的市场,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但在当时还是个小伙子的巴菲特眼里,他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发现,这几家公司虽然规模巨大,但彼此之间的竞争实在是太残酷了。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有驾

就好比一条街上开了三家饭馆,你今天推出一道新菜卖得好,我明天就能模仿出来,而且为了抢生意,我还比你卖得便宜。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打价格战,谁也别想舒舒服服地赚大钱。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后来省油又耐用的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一下子就把这三家养尊处优的美国巨头打得措手不及,甚至有两家最后都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

这段经历,在巴菲特心里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烙印:汽车这个行业,看着热闹,实际上是个非常辛苦的行当,门槛看似很高,但真正的护城河并不深,随时都可能有人冲进来把你的生意搅黄。

那么,造车这门生意到底难在哪儿呢?

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第一,就是这个行业实在是太烧钱了。

建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动辄就要投入几十上百亿的资金,这些钱变成了厂房和一排排的机器人、生产线。

这些重资产摆在那里,就算不开工,每天都在折旧贬值,就像一个巨大的碎钞机。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有驾

你辛辛苦苦卖车赚来的钱,很可能一大部分都要拿去维护和更新这些设备。

第二,汽车行业特别依赖整体经济环境,可以说是“看天吃饭”。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手头宽裕,自然乐意花钱买车改善生活。

可一旦经济不景气,很多人第一个削减的开支就是买车这种大宗消费。

这样一来,不管你的车造得有多好,销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主动权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汽车产品本身很难做出绝对的差异化。

你说你的车续航能跑五百公里,我砸钱研发,半年后就能推出六百公里的。

你说你有智能辅助驾驶,别家公司也能很快跟上。

到最后,当大家技术都差不多的時候,最直接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价。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有驾

你卖十万,我就敢卖九万五。

这样一来,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就被压得非常低。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也只有4.3%,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很多传统行业,这对于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的行业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是新能源汽车时代了,玩法不一样了。

的确,现在的汽车跟以前完全是两个概念,更像是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充电代替了加油,车里是大屏幕,还能实现自动泊车。

也涌现出了像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新巨头。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行业的竞争本质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和快速了。

过去,一个汽车行业的变化可能需要十年才能看清楚,现在可能几个月就是一个新局面。

以前一款新车能热卖好几年,现在如果一年不推出改款或者新款,就可能被消费者遗忘。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有驾

看看国内的新势力车企就知道了,前两年还是销量冠军的品牌,转眼间就可能陷入困境;而一些曾经不被看好的品牌,却又异军突起。

市场排名就像过山车一样,今天你领先,明天他就可能反超,没有哪家企业敢说自己能高枕无忧。

这种极度不确定的环境,对于像巴菲特这样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很难接受的。

他喜欢的是那种生意模式简单、品牌优势明显、能让他舒舒服服持有几十年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配方是秘密,品牌深入人心,别人很难模仿。

而汽车行业,恰恰是这一切的反面。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和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实,是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

在巴菲特看来,汽车行业是一个利润微薄、竞争惨烈的“坏生意”,不符合他的投资标准。

但是,站在我们国家的立场上,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11万亿人民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近10%,首次超过了房地产,成为了经济的第一大引擎。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道破天机,再赚钱的车也别碰!-有驾

它不仅仅是造一辆车那么简单,它的产业链极长,上游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中游是电池、电机、芯片、软件,下游则是销售、金融、维修保养等等,带动了数千万人的就业。

所以,发展好汽车工业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尤其是比亚迪,它不仅仅是一家车企,它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甚至半导体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种高度的垂直整合能力,是很多国外车企都不具备的,这才是它真正的、难以被模仿的“护城河”。

这是一种工业体系上的优势,而不仅仅是某一款产品的优势。

所以,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巴菲特卖掉比亚迪股票这件事,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并不是他对我们中国的比亚迪有意见,更不是他不看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

这完全是他基于自己七十年来形成的投资原则所做出的一个纪律性操作。

在他看来,汽车行业这个“赛道”本身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即便比亚迪是这个赛道里最优秀的选手之一,但赛道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不是巴菲特最喜欢的那种可以“躺着赚钱”的投资。

他当年在搭档芒格的极力推荐下买入比亚迪,已经算是打破了自己的原则,如今在赚取了近四十倍的巨额利润后选择离场,更像是回归到他自己最熟悉的投资逻辑里去:不碰自己看不懂、觉得太辛苦的钱。

这对于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坚守。

而对于我们来说,则应该更加自信地看到,正是这种被巴菲特视为“残酷”的竞争,才淬炼出了像比亚迪这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推动着我们国家的产业不断升级向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