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近的这条停车新规,真是让人有点想不明白。
啥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你在路边停车如果欠了停车费,不光在路边会被追着交钱,现在连进出封闭停车场都要查,有欠费的,出口那道杆子就不抬,车就出不来。
你这车不交钱,想开走都不行。
听着是不是有点“画地为牢”“圈路收费”的意思?
这到底是管理创新,还是添堵行为?
大家都知道,停车收费这事儿本来就挺难让人满意。
你说路边那一块地,从前是随便停,后来突然就划了线,立了牌,开始收费了。
很多人心里就犯嘀咕:这路不是公共的吗?
凭啥要收费?
收费的钱归谁?
用到哪了?
有没有透明公示?
这些年智慧停车、扫码支付越来越普及,管理是方便多了,可是你让车主心甘情愿掏钱,恐怕还是老难题。
这回西安直接把“欠费联动追缴”弄进了停车场,等于把一张网撒得更密了。
我觉得,有几个事特别值得琢磨。
第一,欠费这事到底是啥性质?
按官方说法,是民事经济纠纷,车主欠的是公司钱,没交齐可以走法律渠道解决。
可是现在停车场直接“卡人卡车”,不给交钱连车都开不出来,这是不是在用管理手段直接替企业收债?
有没有越界的嫌疑?
你要说公司追钱没错,恐怕没人反对,但用挡杆拦车、限制人身自由,合不合法?
有没有侵犯权利?
咱们《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明文规定了,非执法机关不能随意限制车辆通行。
那停车公司凭啥有这个权力?
是不是把路边停车欠费变成了“强制执行”?
这事儿到底谁拍板?
再说,欠费原因很多,有的是忘了,有的是没绑定支付,有的是系统出错,还有的根本就没看到收费提示。
很多车主可能压根不知道自己欠了钱,结果到停车场一查,才发现历史账单一堆。
你说这是不是给大家制造麻烦?
智慧停车本来是为了方便,结果变成了“智慧堵车”,不但没让生活更轻松,反而让人更焦虑。
你说有没有更合理的追缴方式?
比如短信提醒、电话通知、允许分期或者协商,而不是一刀切地堵住出口,逼着人当场结清。
要是赶上急事、医院、工作、接送孩子,车被卡住了,谁负责后果?
这损失怎么算?
还有就是公共停车场的属性,咱们都知道,公共资源是用来服务群众的,不应该变成企业盈利的工具。
如果说路边停车位本来就属于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收费还可以理解为管理成本。
那公共停车场,尤其是政府投资、民众共享的地方,给停车公司“绑定”收费权限,是不是有点混淆了公私界限?
大家都在讨论,公共道路是不是应该收费?
是不是变相增加了大家生活负担?
收费标准谁来定?
有没有监管?
钱用到了哪?
这些问题如果没解决,追缴方案再聪明也很难获得认可。
再换个角度,如果说大家都拖欠停车费,问题是不是出在收费机制本身?
你看,陕西省西安这地方,欠费率很高,说明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难题。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交?
是觉得贵,还是觉得不合理?
是管理不到位,还是沟通有问题?
如果车主普遍抵触,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收费政策,是不是和老百姓的利益没对齐?
管理部门是不是该征求大家意见,优化流程、降低标准、提高透明度?
别把本该便民的事儿做成了添堵的事儿。
智慧停车的初衷,应该是让城市更有序,让车主更方便。
你看国外很多地方,停车管理也是公开透明,收费合理,服务到位,追缴方式也很人性化。
咱们这边,怎么就变成了“技术变成枷锁”?
用系统、数据、挡杆,把车主堵得死死的,非得逼着人现场交钱。
你说这是不是“懒政”?
是不是缺乏创新思维?
换个思路,能不能用信用系统、积分管理、奖励机制、甚至社区协商,把欠费变成可沟通的问题,而不是“非交不可”的死结?
要是每次都用硬性手段,最后受伤的还是大家对管理的信任。
更气人的是,车主如果被堵在停车场,不肯交钱,最后只能报警。
你说警察天天忙着处理这种“停车收费纠纷”,本来就是民事问题,非得把公共资源浪费在这些小事儿上,谁得利?
谁受损?
社会效率是不是被拖慢了?
这是不是“管理不到位”的典型例子?
你说大家时间、精力都被这些琐事耗光了,生活还有啥幸福感?
政府是不是该出面协调、规范、整改,而不是任由企业胡来?
再有,停车公司到底有没有执法权?
谁给的权力让他们能“扣车”?
要是以后每家企业都能查你欠费,把你车堵住,这城市还怎么运转?
是不是应该有明确监管?
是不是应该有申诉渠道?
要是企业滥用权力,谁来管?
如果说停车费本来就属民事纠纷,那法院判了才有强制执行权,企业凭啥直接扣车?
这界限要分清楚,不能让技术手段变成“私刑”,更不能让城市管理变成“谁有系统,谁说了算”。
大家都知道,停车费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城市治理的细节问题。
你把细节做得好,群众自然满意;细节做不好,天天都是怨气。
西安这回的联动追缴,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理念出了问题。
你不能总想着“堵”而不是“疏”,不能总想着“催”而不是“服”。
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智慧停车要用智慧服务,不能搞成“智慧收债”。
你说老百姓停个车都得提心吊胆,动不动就被追缴、被堵门,这日子还过不过?
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这类管理方式会不会诱发腐败?
你看,收费权、追缴权都捏在企业手里,中间有没有寻租空间?
会不会有人借机收黑钱?
有没有透明公示?
有没有第三方监督?
停车费收了多少,用到了哪,谁来查账?
如果这事儿全都“不透明”,是不是容易变成养肥私企、损害公众利益的灰色地带?
你说企业有利益诉求没错,可是不能拿公共资源变成“挣钱工具”,更不能伤害老百姓的利益。
再说,智慧停车收费有没有全社会共识?
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有没有认真征求过群众意见?
你说一刀切收费、追缴,没经过社会讨论,这管理是不是有点“拍脑袋”?
能不能公布政策制定过程、收费标准、用款去向,接受社会监督?
要是能做到这些,大家可能更愿意配合。
反过来,一味强制、随意堵车,最后只会让大家抵触,陷入“越追越欠、越堵越烦”的恶性循环。
最后说一句,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让大家生活更方便、更美好,不是折腾人。
停车这事儿,应该以服务为主,收费为辅。
智慧停车不是智慧收债,技术不应该变成管控工具,而应该是改善体验的桥梁。
西安这回的停车联动追缴,不是没道理,而是太“刚”,太缺乏人情味。
希望相关部门能听听群众意见,优化流程,让智慧停车回归服务本质,别让大家因为停车费闹心、堵车门更堵心。
欠费追缴可以有,但不能变成“扣车堵人”的手段;管理创新可以搞,但要有法律和人性的底线。
希望西安这事儿能引起全社会反思,把停车管理做得更科学、更合理,让大家都能安安心心地开车、停车、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