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电动车一路高歌,美国却在混动里打转
前几天在小区地下车库碰到老赵,他正蹲在自己那台白色纯电SUV旁边擦轮毂,嘴里嘟囔着“这玩意儿真是越开越顺手”。他去年赶上购置税减免政策,少掏了两万多块,还说跑长途也不怕了——沿途服务区的快充桩比饭店还好找。其实这种变化,从2020年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开始,就像拧开水龙头一样,一路往前冲。
我记得2025年那波政策延续,把免征3万元以内购置税的时间又拉长了一截,当时4S店销售小刘跟我说:“你别看就三万,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来下单的。”公安部后来公布的数据也挺吓人——今年上半年新注册新能源车五百多万辆,占到新车将近一半。这节奏,在国内已经成常态,可翻过去看看美国那边,就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有个做汽车零件出口的朋友,上个月从密歇根回来,说当地停车场停满了卖不掉的新电动车,“冷清得很”,反倒是混合动力越来越受欢迎。他还拍了张照片给我看,那一排油电混动SUV整齐摆着,像等人领走的小狗。原因嘛,不只是市场习惯问题,还和特朗普搞出来的大而美法案有直接关系——补贴没了,新买二手都不给抵税,还加收250美元注册费,说是弥补汽油税缺口,这下可把想换电车的人劝退了一大半。
老金修理厂最近来了辆从美国回流的二手纯电轿车,据说是在加州跑过不到两万公里,因为当地禁燃令被联邦叫停后,主人干脆卖掉运回国。“毛病不大,就是冬天掉续航厉害。”老金一边拆护板一边摇头,“他们那套思路啊,就是舍不得放弃油。”听他说,美国现在连特斯拉都扛不住补贴取消带来的压力,更别提那些小品牌了。短期内公路信托基金收入可能涨点,但新能源市场活力基本被掐死。
反观咱这儿,从矿产原料、零部件,到整车生产、销售,全链条自己掌握,这底气不是吹出来的。我表弟去年去青海出差,看见成片光伏板和风机塔林立,那些都是给未来充换电网络供血用的。而且现在十分钟快充技术已经能落地,一杯咖啡工夫就能继续赶路,比以前盯着剩余里程发愁强太多。我邻居家的比亚迪装的是刀片电池,他冬天去东北探亲,高速上只停过一次,说回来还有30%的余量,让我们几个燃油党羡慕坏了。
出口也是个亮点。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三百多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明显提高,我认识的一家港口物流公司专门接送这些要去欧洲、中东的新车,他们仓库经理笑称“每天都是春运”。相比之下,美国依旧守着传统燃油阵地不松口,多数消费者宁愿选个混动折中一下,也懒得冒险尝试全新的能源形态。这种心态,就像老楼里的住户死活不同意装电梯一样,总觉得过去挺好,现在何必折腾呢?
昨晚微信群里,有人晒自家刚提的新款纯电脚踏实测视频,引擎盖底下一尘不染,我随口问他什么时候首保,他说厂家建议一年或两万公里,但群友阿辉插话:“早去一次吧,上次我拖到一年半才换刹车油,被师傅唠叨半小时。”大家聊着聊着,又扯到了国外那些迟迟不上道的新政,有人感叹:幸亏咱抓住机会,不然今天还在纠结92还是95号汽油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