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车最怕啥?大数据或许能帮忙!

图片


目前

我国二手车交易规模

逼近2000万辆大关

正从量的积累

转向质的提升

但篡改里程数据、以次充好

隐瞒事故记录等

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内生动力不足
二手车市场表现不佳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保有量持续增长。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8%,已连续16年蝉联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按照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当汽车保有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二手车消费占比将超越新车消费,成为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截至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仍然未摆脱新车占据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


图片

吴博峰 文/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达791.26万辆,同比增长0.62%,而同期新车销量超1274万辆,同比增长10.9%。虽然实现正增长,但这并非处于“朝阳期”的二手车市场应有的表现,也远低于全球汽车发达市场。


进入6月,这一数据仍未有好转势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二手车周度快报显示,6月9日至15日,二手车日均交易量为6.46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临沂、南通、济南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环比降幅分别为20%、12.8%和9.8%。


究其原因,离不开消费信心的影响。二手车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如何打造,这一问题的答案事关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前途。


二手车交易乱象丛生

需构建诚信价值链条


近期,正准备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王博表示:“购买二手车,我最担心车辆实际状况和商家介绍情况不符,这也是我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指出

二手车交易中主要存在

隐瞒车辆真实信息

价格乱象丛生等问题



隐瞒车辆真实信息方面


存在隐瞒车辆瑕疵信息,如掩盖车辆剐蹭痕迹或隐瞒车辆维修记录、事故记录、泡水信息等;修改调低车辆行驶里程,如消费者购买时表盘显示车辆为低里程数,但购买后检测发现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数远高于表盘显示里程数等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二手车行业诚信体系有待完善,部分经营者存在隐瞒车况、虚假宣传等失信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二手车行业的整体形象。


面对潜力巨大的二手车市场,从业者正着手解决行业老大难问题。一些交易服务提供商尝试构建有效交易闭环,推动车源、车况真实透明,助力判断车辆价值;部分检测公司细化车况评级,划分事故等级并评分,以标准化破解 “非标” 现象,还原真实车况。


为满足消费者对二手车 “如买新车” 的期待,部分车企加大投入。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在2025全国二手车大会上介绍称:“我们开通了400家多元化认证二手车经销商,推出官方133项检测认证,所有官方认证销售的二手车产品都有厂家质保和延保措施,努力营造更诚信的二手车行业新生态。”


数字赋能提升透明度

建立诚信“护城河”


“从技术维度看,我们必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二手车交易信息透明度,最大程度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顾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涛对记者表示,以数字技术赋能二手车市场已成为汽车流通领域发展的必修课。


二手车.png

(授权图片)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汽车维修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升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多部门的联合推动下,配合建设了一系列汽车后市场大数据工程。


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合法采集维修记录,以车辆识别码为标识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整合主机厂、4S 店及维修门店数据,让关键车况信息可查。


同时,多家二手车交易平台引入数字化技术,整合维修保养、出险、电池及检测等数据生成车况报告,方便消费者评估,有效解决车况不透明问题。


系列措施传递出二手车行业求新求变的积极信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田甜向记者表示,车况信息透明化是二手车商诚信经营的关键所在,若要摆脱诚信不足的问题,二手车从业者要主动用好前沿技术,建立诚信的“护城河”。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吴博峰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图片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