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刘烨亮相上海车展,被指消瘦到皮包骨,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今年上海车展有个特别现象——车企请明星站台成了标配。奔驰请了舒淇,宝马找来雷佳音,比亚迪展台有张朝阳助阵,最夸张的是某新势力品牌,直接把发布会办成了明星见面会。这阵仗让人忍不住想问:现在卖车都得靠明星带货了吗?

影帝刘烨亮相上海车展,被指消瘦到皮包骨,身体状况令人堪忧-有驾

记得十年前的车展可不是这样。那时候车企拼的是发动机参数、底盘调校这些硬核技术,展台最显眼的位置永远留给最新款的概念车。现在倒好,明星往台上一站,闪光灯比车灯还亮。我特意去现场转了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有明星出现的展台,围观人群里举着手机拍明星的比认真看车的多出好几倍。

这种变化背后藏着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13.4%,新能源车增速也明显放缓。某车企市场总监私下跟我说:"现在消费者进店率直线下降,请明星就是要把人从手机里拽出来。"这话不假,但效果究竟如何?我在奥迪展台观察到,某顶流明星离场后,人群瞬间散去大半,真正留下咨询车型的不足三成。

明星引流这事儿,在手机圈早就玩得炉火纯青。OPPO、vivo当年靠明星代言硬生生从华强北杀出一条血路。但汽车和手机有本质区别——均价30万的大件商品,消费者决策周期往往长达数月。某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汽车消费者平均要接触11.4个信息源才会下单,明星效应在其中占比不到8%。这就好比用网红餐厅的营销套路卖豪宅,热闹是热闹,成交是另一回事。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资源错配。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品牌这次车展请明星的花费够建20个充电站。在充电焦虑仍是新能源车最大痛点的当下,这种投入值得商榷。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在微博吐槽:"有些同行营销费用比研发还高,这跟给危重病人涂口红有什么区别?"话虽刺耳,但戳中了行业痛点。今年车展最受专业人士好评的比亚迪云辇系统,反而没找任何明星造势。

不过话说回来,明星营销也不是全无价值。对新兴品牌来说,这确实是快速建立认知的捷径。蔚来用户发展副总裁朱江就坦言:"早期我们找雷军站台,省了至少2亿广告费。"但关键是要把握度,就像厨师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嗓子。这次车展上,沃尔沃的做法就挺聪明,请了医学专家做车内健康讲座,既有关联性又凸显品牌特质。

影帝刘烨亮相上海车展,被指消瘦到皮包骨,身体状况令人堪忧-有驾

消费者端的反应更有意思。我在现场随机聊了十几位观众,发现70后普遍表示"明星不影响购车决策",90后则分成两派——"追星族"会因偶像同款多看两眼,"技术党"直接吐槽"有钱请明星不如多打折"。95后程序员小张的话很典型:"我要看的是百公里电耗和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明星再帅能帮我写代码吗?"

这种代际差异在社交媒体上更明显。某明星车展生图在微博收获百万点赞,同期某品牌800V高压平台技术解析的播放量还不到十分之一。但诡异的是,前者评论区满屏"哥哥好帅",后者却聚集着大量真实购车咨询。这就像菜市场门口表演杂耍,围观的人多,但真正进店买菜的还是那些家庭主妇。

行业专家对此现象有个精辟比喻:明星营销像强心针,能短期刺激心跳,但治不好慢性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指出,2022年采用明星代言的车企平均获客成本反而上升17%,因为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知道代言费最终会转嫁到车价上。反观特斯拉从不请明星,靠产品力照样稳居销量榜首,这值得所有车企深思。

说到底,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机械产品到智能终端的转型阵痛。当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新赛道,传统营销套路必然失灵。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时,砸钱请代言人的诺基亚最终败给了搞粉丝社区的小米。这次车展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华为展台没请明星,但问界M5周围始终水泄不通,大家抢着体验鸿蒙车机——这才是未来汽车竞争的核心战场。

站在展馆二楼俯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空间分布:一层明星展台人头攒动,二层零部件展区门可罗雀。但懂行的人都知道,博世、宁德时代这些"幕后英雄"才决定着行业的明天。也许再过五年,当自动驾驶真正普及时,消费者会更关心谁的激光雷达更靠谱,而不是哪个明星坐在副驾驶。

车展终究是面镜子,照出行业的浮躁与潜力。明星站台没有原罪,但若把营销当主菜、技术作配菜,那就本末倒置了。毕竟汽车不是快消品,消费者最终会用真金白银投票。那些认真打磨产品、解决用户痛点的企业,时间会给他们最公平的回报。

影帝刘烨亮相上海车展,被指消瘦到皮包骨,身体状况令人堪忧-有驾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种现象?你们买车会在意明星代言吗?或者见过哪些真正打动人的汽车营销案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亲身经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