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魏建军亲自上阵敦煌耐力赛,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董事长亲征,这噱头拉满!”但你琢磨琢磨,这事儿里头真就不只是营销那么简单。

有人会问了——一个整天跟合同、KPI、董事会过招的大佬,何必折腾自个儿,顶着烈日抱着方向盘去沙漠里往死里冲?他要证明什么?是觉得手下工程师不行,还是想搞点“铁人CEO”的live show博眼球?
其实咱们稍微站远点,看清局里的“明棋暗招”,就会发现,这事儿是一出多线叙事的大戏,比表面那点热闹复杂多了。
过去你说国内汽车品牌想刷存在感,总不自觉往“性价比”“省油”“质保”上靠——给人的印象?技术中规中矩,安全感还行,但你真说啥极限挑战、极端性能,有几个厂商敢拍胸脯?可现在呢,魏建军直接把自己扔进赛场,带着长城量产车硬磕敦煌1000公里耐力赛,这不是给赛道找流量,这是在给品牌打“强心剂”。
一开始啊,就有人嘀咕:越野这种事,玩的人很小众吧?关大多数人啥事?可问题恰恰在这——一个企业老大,还在百废待兴的新能源转型关口,非要下沙漠杀个痛快,到底想卷啥?
往细里扒——长城这次是“量产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全都原厂,等于你4S店提回来的那辆SUV,拉去硬碰硬。换句话说,用户买的就是董事长开的同款!这种“拿真家伙上阵、不藏私藏水分”,在汽车圈绝对罕见。
其实所谓“用车验证”,往深了说,是在用比赛结果,为自己“货真价实”盖戳。谁都懂,棚里PPT画饼、广告吹得高大上,不如沙漠里车胎呼啦啦实打实的成绩来得有说服力。
而且越野赛事的难度和残酷,那可不是流量随便就能玩转的。沙丘、戈壁、极寒极热考验的不只是驾驶员的胆魄,更是整车设计极限。比如别人家赛场上缩水的改装件,到了T2组压根没法“开小灶”——你的发动机热衰减顶得住吗?四驱系统掉链子了咋办?
外行看热闹,内行拼实力。你说这是体验生活,其实在跟一帮全球顶尖工程师扳手腕。长城在这场赛事里敢正面刚,背后就是对自家技术体系的彻底自信。
有人说魏建军“为爱发电”,可要是真没实力,这爱也点不起来——他不是头一回玩这种COS大神的游戏。你看,2009年长城初登环塔,哈弗柴油车一炮而红;到现在新能源越野横扫阿拉善,这都是一步一步、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路。
咱们再从一旁围观,长城汽车这波操作,表面上是越野赛事,实际上是“把技术写进品牌”的一次深耕。凡是只会喊口号的那些车企,干脆都站一边去,长城这边直接“用发动机吼出来”。
“企业家亲自下场”这路子,互联网大厂倒是爱玩,但落到制造业可太稀罕了。有意思的是,魏建军当主播聊底盘的画面,和年轻网友们唠嗑差速锁怎么加,这感觉像不像隔壁家小饭馆老板自己端菜、顺嘴问你味怎么样?区别是,这菜单背后,是3000多项专利和持续的工程师红利。
说白了,这套玩法拆解开,是三个关键词的组合拳——技术透明、人格背书、用户共创。不是“给你看广告”,是让你摸得着、刨得开的“赛场即市面”,谁家的发动机耐操一试便知。
你看那些年广告行业流行的“代言人经济”,哪个不是请流量爱豆试驾两圈拍拍照,ppt一下就算化缘完事。魏建军这派风格,可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为什么消费者买账?很简单,你不是打感情牌,而是真把赛场当考场。不藏着掖着,不玩套路,自己先提出质疑、再用亲身实践答疑,这比请专家背书靠谱多了。
有人说这是“企业家精神”。其实什么叫“精神”?说人话就是——不服气,不怕难,做事不用“滤镜”,敢为而上。这种气质一旦和产品绑定,品牌调性那是自带滤镜,不需要修图。
拨开名利场上的迷雾,咱们也不得不佩服长城汽车过去这三十多年硬核造车的步伐。传统能源、混动新能源、燃油越野、纯电皮卡,场景全覆盖。有人说,这是不是啥都想要、太贪心?
其实在汽车圈,比拼的不只是市占率和销量数字,而是你有没有能力做全场景“守门员”。这场赛事就是一块磨刀石,你能不能打得住?打一仗百战用,是真家伙才能走进千千万万用户的生活。

别忘了,品牌“出圈”听起来时髦,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好产品自己会说话”。有感情但不自恋,有理性又能玩点浪漫,这就是长城汽车的新范式。
至于怎么让用户参与进来,那可真不是PS几个海报、搞场发布会能解决的。你看现在魏建军开着直播,带头跟用户吵架(当然是良性讨论),讲讲底盘、聊聊赛道体验,会不会失败?会。可也正因为有这股“不怕错、不怕丢脸”的劲头,反倒赢得了时代的掌声。

现在的汽车消费早就不是被几个专家一锤定音的年代了。信息扁平化,每个人都成了KOL。只会“冷冰冰卖车”的厂商,注定被车友群的段子秒杀掉。要活下来,要让品牌有温度,有故事性,也有自己“闯关”的气魄。
越野圈子虽然小,但战场很大。想要做“汽车强国”,就要摈弃唯数据论,敢拿真成绩说话。别家还在兜着转“软实力”,长城注意力早就集中到最残酷的赛场,先让咱的车跑得快、顶得住,再谈翻番的美好生活,不负每一块戈壁和泥泞。
最后,咱讲点大实话,国产汽车想被世界尊重,不能靠喊口号,更不能等海外媒体敲锣打鼓。玩的是硬碰硬,比的是“实打实技术输出”。长城这波“以赛促研”,等于是把赛场十级难度的需求倒逼进工程师日常,让每一把汗水都有具体落地的标准。
哪一个行业不是这样?直播间看似热闹,其实背后全是台前幕后、日日夜夜的死磕。魏建军作为“心头技术流”,能在油门轰鸣中找出问题、解决卡点,还能把经验迅速用到下一代产品,换谁不服?
这样看来,所谓“企业家IP”背后的张力,就是敢给自己下战书,自我检验。
往后看,长城的“硬仗”不可能一朝结束。耐力赛有起终点,品牌升级是马拉松。只愿下一个沙漠黄昏之后,中国汽车还能带着自己的音浪,在世界汽车江湖奏响最响亮的鼓点——敢玩、能赢、有担当,这是留给后来者最长久的掌声。
你怎么看“老板亲自下场”的这种操作?会不会提升你对国产车的信心?咱们评论区见——一起聊聊未来中国制造的底气!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