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杭州黄龙世纪广场的会议室里,面对英国兰柯公司的谈判代表,张亚波放出狠话:“你们这次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几年后,这家曾垄断全球四通阀市场半个世纪的英国企业,被来自中国绍兴新昌的三花智控收购。
1984年,34岁的张道才将新昌县一家农机修配厂转型为“新昌制冷配件厂”,从此开启了三花智控的传奇历程。
41年后的2025年9月8日,三花智控A股牢牢封死涨停板,封单近30万手,港股也涨超10%。
截至2025年,三花智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营收突破279亿元,市值超千亿。
技术破局,打破外资垄断
三花智控的前身只是浙江新昌县一家不起眼的农机修配厂。1987年,工厂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功研发出第一款“两位三通电磁阀”,打破了国外垄断,当年就为厂里带来了突破1000万元的年利润。
1994年,三花不二工机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三花智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美国兰柯公司已经垄断全球四通阀市场近60年。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张道才带领团队全力投入攻关,终于在1995年取得突破,自主建成第一条四通阀生产线。
1996年,兰柯公司专程登门,提出以3亿元天价收购三花的四通阀业务,这对于当时规模尚小的三花来说无疑是巨大诱惑。
面对这次收购机会,张道才选择了拒绝——他相信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前景,决心守住产品,坚持长期主义。
收购与被收购的角色反转
进入21世纪,中国空调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三花智控一边持续进行生产优化降低四通阀成本,一边派销售人员拜访全国空调品牌,与进口企业抢客户。
很快,格力、美的、海尔、长虹等国产空调品牌都陆续成为三花的客户,多款阀门产品年销量达到几百万只。
2005年,三花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募资2.95亿元。到2006年,三花四通换向阀销量突破2500万套,在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50%。
2007年,三花与兰柯再次坐在谈判桌前,但这次双方角色发生了对调。三花最终收购了兰柯的四通阀业务,一举成为全球四通阀市场中品种最全、专利最多,生产能力最强的巨头,市场份额提高至60%。
“这个10年砸下来砸对了”,张道才后来经常提起这段往事。与兰柯的10年收购之战,证明了坚持长期主义的正确性,以及靠产品实力赢得竞争的必要性。
押注新能源汽车的远见
2008年10月,在特斯拉开始量产并交付第一批电动跑车Roadster的几个月前,张道才在杭州拜访了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鲁冠球告诉他:“现在再去搞传统汽车没有必要了,要搞就搞新能源汽车。”
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三花也不好过,年营收下降近2亿,已经不到25亿,2009年更是降到20亿。而且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成为国家战略,特斯拉也只是刚被马斯克接盘,不少人还抱着嘲讽的态度。
张道才却毅然决定投入10亿元进入新能源汽车配件研究。他甚至下了死命令——要做就必须超前布局十年后的方向,哪怕成本再高、难以推广,甚至没有合作商,也必须上车做实验。
2006年,三花已将汽车空调部件事业部独立出来,在杭州下沙成立了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09年,三花在杭州下沙工业园成立中央研究院,将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经过四年艰难的产品路线摸索和客户需求沟通,三花最终在2014年成功研发出车用电子膨胀阀,并与几家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品牌达成合作。
成为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
2017年7月28日,特斯拉在美国加州举行Model 3上市交车仪式。三花的高管们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此时的三花已经凭借电子膨胀阀技术,拿下有着汽车工业“奥斯卡”之称的PACE大奖,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这一荣誉的汽车部件企业。
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全面爆发,三花复制了在空调四通阀市场的成功模式。凭借技术创新和先发优势,三花成为热管理零部件行业的头部企业。
按销量计算,2023年车用电子膨胀阀及集成组件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52.6%和65.7%,均为全球市场第一。
相比法国法雷奥和德国马勒的全球市场份额只有15%左右,三花在全球电子膨胀阀市场具有绝对领先地位。
如今,三花智控不仅是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奔驰、宝马、奥迪等欧洲大型汽车厂商,以及比亚迪、吉利、理想、蔚来等国内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2024年前三季度,三花智控汽车零部件的营收达到81.11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已达四成。
三花智控的“第三极”增长曲线
张道才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欣赏。在2019年度经营计划大会上,张道才说:“特斯拉以创新管理著称,开发新产品就很快。现在这个时代,更加是快鱼吃慢鱼。三花一定要快。”
进入2025年,特斯拉加快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脚步。三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早在2022年左右就筹划布局机器人领域,将第三次增长机会押注在这一赛道。
三花在2022和2023年年报中明确提出,将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为公司未来5-10年提供新的高附加值增长点”。
2025年1月,三花公告称与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三花智控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书》,计划在杭州钱塘区投资不低于50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的研发及生产基地。
马斯克表示,2025年的目标是制造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2026年产量再增加10倍,生产5万-10万个人形机器人,以后或每年翻10倍。如果三花智控可以继续与特斯拉等企业形成绑定关系,意味着又提前锁定了新一轮行业增长红利。
据预测,三花智控的机器人业务到2030年有望贡献68亿元利润,3-5年内有望再造一个三花。
A+H股上市与全球化布局
2025年6月23日,三花智控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次IPO发行价每股22.53港元,筹资约92亿港元,H股公开发售获超747倍认购,市场反响热烈。
此次上市,三花智控引入了1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Schroders、GIC、香港景林、上海景林、Green Better、Verition、钟鼎资本八期、Mirae Securities、工银理财、中邮理财、泰康人寿等知名机构。
三花智控已经形成了全球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优势。公司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地建立了海外子公司,搭建了全球营销网络。
同时,在墨西哥、波兰、越南、泰国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以支撑全球市场的产能供应和市场运营。
此次赴港上市,三花智控计划将募资金额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全球技术研发及扩大产品组合;海内外产能扩张;数字化运营能力建设,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全球产能协同效率。
2025年上半年,三花智控取得收入162.63亿元,同比增加18.91%;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1.1亿元,同比增加39.31%。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张道才,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他在40周年庆活动上宣布了新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1000亿营收,立志成为全球第一的阀件生产商。
从新昌制冷配件厂到千亿市值巨头,从四通阀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再到人形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三花智控的每一次转型都踏准了时代节拍。
三花智控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国制造业从“成本驱动”向“技术替代驱动”的转型路径。而未来,它的成长轨迹很可能将继续转向“技术引领驱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