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造超跑,这消息一出,不少车迷激动不已,可我却心头一紧,五年的研发,就为了“控制成本”?这就像项羽垓下歌,明知大势已去,还要强撑英雄气概,未免有些悲壮。
一个以经济实用车型立足的品牌,突然要踏入超跑的殿堂,这步子迈得未免太大。V8发动机、碳纤维车身、纽北赛道专家调教……再配上那句“比法拉利SF90好”,不知道的还以为长城要改写世界汽车格局呢。魏建军想造一辆让人热血沸腾的dream car,这雄心壮志值得敬佩,可“庄生晓梦迷蝴蝶”,梦想与现实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和市场壁垒。
“控制成本”,这四个字,在超跑领域里显得格外刺耳。超跑玩的是极致性能,拼的是尖端科技,哪一样离得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如果为了控制成本而牺牲性能或安全性,那最终的产物,不过是一具披着超跑外衣的“廉价跑车”,岂不贻笑大方?
“中国没有企业能做好碳舱”,这句话更是暴露了长城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碳纤维技术是超跑的灵魂,它关系到车辆的轻量化和安全性。倘若技术不过关,造出来的超跑,无异于一辆“速度棺材”,置消费者的生命于不顾。
试想,花费重金购买一辆国产“超跑”,结果性能平平,安全堪忧,这将是怎样一种体验?与其如此,不如专注于现有优势,深耕SUV和皮卡市场,稳扎稳打,厚积薄发。切莫“画虎不成反类犬”,最终损害品牌声誉。
我并非要泼长城冷水,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值得鼓励。但突破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超跑梦,不如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与其叫板法拉利,不如先在车辆品质、安全性能和售后服务上超越自我。
正如《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造车是一项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浮。只有以匠心精神,打造每一辆车,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真正进步。希望长城能够认清现实,切勿让“超跑梦”沦为一场“自娱自乐”的闹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