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海车展,看完本田GT新车,我为自主品牌捏了把汗

最近上海车展热闹非凡,本田这次算是放了个大招。

当各大车企还在纠结油车和电车怎么选的时候,这家日本老牌车企直接掏出了王炸——那台被全网念叨半年的电动GT车型终于亮相了。

本届上海车展,看完本田GT新车,我为自主品牌捏了把汗-有驾

我蹲在展台前看了整整半小时,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这哪是普通电动车啊,分明是本田把压箱底的功夫全使出来了。

本届上海车展,看完本田GT新车,我为自主品牌捏了把汗-有驾

先说这外观设计,绝对能让年轻人掏腰包。

记得以前本田总被吐槽"万年不变",这次直接玩了个大的。前脸用了大量棱角分明的线条,像是把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搬到了量产车上。侧面那个大溜背造型太带劲了,配上低风阻轮毂和隐藏式门把手,往那儿一停就能吸引一圈围观群众。最绝的是尾部贯穿灯组,虽然现在满大街都是这种设计,但本田愣是靠分层灯光做出了赛博朋克的既视感。现场工作人员说这是"一触未来"的设计理念,我看叫"未来战士"更贴切。

本届上海车展,看完本田GT新车,我为自主品牌捏了把汗-有驾

坐进车内才是真惊喜。方向盘上的HONDA标都快被我忽略了,满眼都是科技配置。12.3英寸的曲面中控屏跟副驾的华为光场屏形成了双屏联动,导航路线直接投射到前排中间,这种设计我在新势力车上见过,但本田的整合度明显更高。144Hz的线控转向方向盘握在手里冰凉丝滑,配合18向调节的零重力座椅,试驾时过弯的侧倾感比某些百万超跑还小。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车机系统的语音助手能识别方言,我随口说了句"开窗透透气",天窗应声就开了——这反应速度比我家智能音箱还快。

动力系统直接刷新认知。前后双电机加上E-Four四驱,官方数据零百加速3.2秒,这已经能碾压不少燃油超跑了。但更让我吃惊的是CTB 2.0电池技术,蜂窝结构的电池包直接嵌进底盘,既提升了车身刚性又腾出了更多空间。现场对比展台上的Model Y,同样的轴距本田反而多出半个拳头腿部和头部空间。销售顾问悄悄透露,这代电池组循环寿命能达到2000次,按每天充一次算都能用16年,这才是实打实的干货。

本届上海车展,看完本田GT新车,我为自主品牌捏了把汗-有驾

说到智能化,本田这次算是下了血本。和Momenta合作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实现高速领航,实测在延安高架上变道超车比老司机还果断。不过最亮眼的还是和华为的合作,那个光场屏能实现实景导航叠加AR效果,跟着车道线走的时候会有虚拟箭头在挡风玻璃上闪,这种玩法连新势力都没玩过。杜比全景声音响倒不算新鲜,但配合主动降噪把车内变成了移动音乐厅,试驾时播放《碟中谍》主题曲,感觉阿汤哥就在副驾坐着。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本田的生态布局。这次和宁德时代签的战略协议,据说是要共同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要知道现在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阶段,本田直接押宝这个赛道,赌的是未来十年的话语权。还有和深度求索合作的AI算法,听说能根据驾驶习惯自动优化能量回收策略,这比某些车单踏板模式强太多了。

本届上海车展,看完本田GT新车,我为自主品牌捏了把汗-有驾

看着展台上那台流线型座驾,突然有点感慨。十年前谁要说本田要造电动GT,估计会被当成天方夜谭。如今不仅拿出了硬核产品,还把智能化玩出了花。反观某些传统豪华品牌,还在油改电的泥潭里打转。更难得的是本田把本土化玩明白了,从研发团队到供应链全是中国的,难怪价格定得比预期低了两万。

车展第二天去体验区排队,发现等车的队伍里年轻人居多。有个00后小哥说得实在:"以前觉得本田就是买菜车,现在这配置这性能,还要什么自行车?"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看着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场景,突然觉得电动化浪潮下,真正的赢家从来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而是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那个。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说传统车企转型电动化,到底该死磕性能还是死磕智能?本田这次把两者都做到了极致,但480kW的功率真的有必要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要是觉得这篇分析还行,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纠结选油车还是电车的朋友,咱们评论区接着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