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昆仑SUV,主打空间与续航,还拼智能生态

小米要出SUV,名字还挺有气势,叫“昆仑”,这名字一听就来精神,大山大水的,那架势感觉就不是一般车。其实小米造车这事儿,早在SU7的时候就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现在又要“上山”,玩大车,整这一出,到底能玩成啥样?其实背后可有不少门道。

先说说为啥小米敢冲高端SUV市场?都知道理想L9、问界M9这些车已经卷疯了,别说小米卖点手机家电,真的能跟这些造车老炮掰手腕吗?咱们站在买车人的角度,先想一个问题:现在买SUV,到底图啥?大多数家庭图的无非就是空间够大、用起来省心、出门拉人带货都方便,关键还得省钱省事。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小米心里门儿清。

小米造昆仑SUV,主打空间与续航,还拼智能生态-有驾

先说空间。方方正正的设计,你说丑也行,但别忘了,这玩意儿实用。SUV嘛,最怕空间不够,尤其六七个人一块出门,谁想窝着?如果“昆仑”真像传说那样,长轴距、大尺寸,那光这一条就能戳到不少家庭的痛点。别小看这个细节,咱们平时买个小车,后排能不能翘腿、第三排是不是鸡肋,关乎用车体验,小米显然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

再说动力。现在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续航焦虑。你看网上动不动就有“高速服务区没桩”,或者“冬天纯电车掉电快得像水泼地”,谁没点焦虑?小米就用这招,搞个增程式,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主用电,油作保底”,日常城市溜达用电,经济还安静;要是赶上跑长途,发动机上场,想熄火都难。1.5T发动机,听着够用,主要靠两个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5秒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但对普通人来讲绝对能用。最关键,实际纯电200多公里,通勤肯定够,油电加一起,续航直接干到一千五百公里,讲真,谁还怕全国没桩?家里有一辆真省心。

难道这就是全部优势?当然不是。小米玩的是个智能生态,这牌以前谁都摸不到。有多少人家里用小米手机加小爱音箱?小米手表能开门,空调能用手机遥控,这些都是体验积累。如果车机体验比别家丝滑,直接跟你全家智能设备打通,回家开门、空调地暖提前开、甚至车上的信息同步到家里、甚至下班路上直接开米家扫地机器人,看起来鸡肋但用多了都是加分项。科技不就是服务生活吗?

说白了,别看现在新能源车、智能SUV遍地开花,但真正在智能体验上做到“自成一派”的还真没几个。车子成了家里的延伸,想去哪就去哪,车里能娱乐,在家能盯着车,小米在这里发力,是不是把人性懒惰发挥到极致?我觉得这是顺应潮流。问题就在于,这个“生态”到底有多紧密?万一只是“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各种断连断网,那可就拔了鸡毛当令箭。

小米造昆仑SUV,主打空间与续航,还拼智能生态-有驾

当然,车这个东西跟卖手机电脑可不一样,风险翻十倍。质量和安全问题总不能一靠OTA更新就解决吧?你看最近某些新车,“自动驾驶”结果撞护栏翻车,这要真出点事,十个微博全是“锤子”。小米SU7刚推出时,也是被盯得死紧,每一个小毛病都被放大,一旦到了更大更贵的SUV,如果有闪失,对品牌就是硬伤。所以,他要真搞“高阶智驾”,还是得把啥“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都测明白,不然翻车一回舆论真得起飞。

再接着想,小米的另一个杀手锏不是看穿用户的心思吗?那就得聊聊价格。谁都知道小米手机是“性价比之神”,但SUV这种大件,便宜了没人信,贵了大家观望,定价这活真不好干。理想、问界主打家庭场景,不便宜但热销,小米要卷价格,其实挺难赢。那是不是可以反问一下,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到底愿意为啥买单?为价格,还是为体验?是看品牌,还是真用过觉得方便?

小米别看一直追赶,但现在国内买车这群人,其实也越来越理性。手机千元机能用,车子动辄二三十万,一上路还要堆安全性、堆配置,各家都学会了“拉满参数+秀一嘴智能”,就差给方向盘都植入个AI。所以“昆仑”要是只想靠智能和性价比,那回答不了大家心里慌的那个问号:“你敢开着带全家上高速吗?”再豪华再科技,核心问题就是信得过、用得好、售后顶得住,这些别家老品牌从血汗里摔出来的东西,小米还得慢慢做厚实。

小米造昆仑SUV,主打空间与续航,还拼智能生态-有驾

再来倒推出一个问题:如果没了增程,直接纯电会咋样?其实这几年纯电也搞得不赖,国家也大力建桩,但终归有些人就是不放心。搞增程,其实是看清了一批普通家庭的心态,不想冒险试“新鲜事物”,需要给他们一个“有备无患”的选择。可以说这就是小米一直的玩法,永远在主流和先锋之间找平衡,不激进不保守,先尝一口,等大家习惯了再升级。

话说回来,小米这在意的从来不是只卖一辆车,而是整合全家空间的智能体验。家里灯、空调、路由器都接入米家,车成了新一环,打造完整闭环,用户体验一旦形成黏性,将来升级起来别说换车,连装修都得考虑是不是接入小米生态。问题又来了,这样的“全家桶”别人就做不成吗?华为也能联动家居,理想也有智能生态,大家最后拼的就是谁抢先跑通场景、谁先一步割据更多用户心智。从这点来说,小米天生就自带流量和用户池,这个优势不是一两年能追的。

最后也该想想,造车真不是开玩笑,烧钱如海、挑战如山。回头看看小米这几年,SU7上市风头出尽,背后其实问题也不少。服不服水土,能不能稳定生产、维护、体验不掉链子,这些都不是把手机经验原封不动塞进车里就能解决的。“昆仑”敢碰高端SUV市场,这勇气是真有,但路到底有多难,咱就得拭目以待了。小米赚不赚钱是一回事,中国汽车品牌能不能真正由“性价比”到“体验引领”,其实也是个大命题。

我觉得,对“昆仑”最好的期待就是——能不能做第一个让老百姓全家都信得过、带着方便、用起来顺畅、开着省心的智能SUV?能让今后出门、回家、甚至过生活,都有小米的一份参与,科技感不是噱头而是真帮了你生活的忙,那它就算成功了。要不怎么说买车和买手机不一样呢?朋友圈再热闹,最后能在家用、在路上跑、关键时刻靠得住才是真的好车。小米,你敢来真格的,咱就等着看戏——看家门口那辆方头巨兽,能不能把那点智能、那点温度、还有那点小米特有的“体验情怀”都揉到一块,真成一个未来家庭的“新成员”。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