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说到小米汽车,我心里就有点复杂。一方面,看着他们卖车,销量还挺快的,毕竟k20那样的互联网基因,不少年轻人愿意尝鲜。另一方面,头条一刷,闫闯的炮轰像个刺刀,把风向瞬间撩得火热。
我在空调外面刚擦完手,转头一看,手机屏幕上跳出闫闯那张朋友圈截图:他把自己的YU7卖了,还配文:以后不买了。这不,旁边那修理厂的师傅看到,也忍不住凑过来:闫老师,真不想试试这个车的 CP 值了?我打趣:你觉得,比起老款日产,Y7这次上线到底差在哪?他摇摇头:不光是差点啥,关键是感觉在用料和做工上,有点糊弄人。
猜测:这闫老板是觉得,碳纤维机盖那块,压根没用到真正的碳纤维?他帖子里还说,芯片和智能驾驶不稳定,有点炒作的意味。我心里估算,Y7的芯片成本可能只差个千块左右(体感/估算),但调出来的界面、反应时间和稳定性,确实没法跟传统合规车比。
说实话,我刚才翻了下他之前拍的图片,照片里那辆车的机盖看上去亮晶晶的,反光很厉害。真要用碳纤维,成本会高出不少,说白了,成本差好几倍。你说,那些所谓的碳纤维机盖是不是名义上的?更像是视觉炫耀品。
我心里盘算,供应链的瓶颈,没那么简单。大部分车厂们都在拼轻量化,但披着碳纤维外衣的,要么省成本,要么拖时间。你说,小米是不是在搞一场科技梦?或者说,研发还在路上?反正我觉得,从模型到正式车都要几年时间,真细想也不太现实。
跟一个朋友聊,他说:谁不希望车子越用越顺?但这工艺,不能只靠一句‘买家自己装装改改’来维持口碑吧。这句话让我又开始琢磨,小米能不能凭硬件质量和售后撑起来?他们然后又推出那招牌式价格战,试图拉拢用户,可一旦遇到问题,用户的信心就会崩塌。
我还在想,为什么闫闯的投诉会引发那么大回响?不是说,明星买车本身没有太大代表性,可这次的事情,是不是让大家觉得,小米的真车不如宣传中那么靠谱?像碳纤维这类科技感标签,很多人其实都没深究过,只记得高级轻巧。
我曾问过几位维修工,修这类新款车遇到的难题:多半是线控系统调校不够稳,他说:活越做越多,问题越多,很多问题还都是软件那一块。说到点子了,很多客户反映的敲键盘似的车门声,就是声响处理不到位的结果。
我也常在想,小米的研发流程跟传统车企比,差距似乎还挺大的。你看,传统车厂,研发三五年做下来,能保障基本品质;而这新品牌,大多抢时间抢市场,可能忘记了质量第一。是不是有种快鱼吃慢鱼的感觉?可我又想,究竟快是不是意味着可靠?这其实是个大问号。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因为我还在琢磨,小米是不是太急于铺货到那一步了?毕竟,火候不到,贸然推出来,口碑就像煮熟的鸡蛋,易碎而脆。
你有没有想过,这批碳纤维的芯片和车规级细节,究竟是不是他们的强项?毕竟,买苹果、比亚迪的时候,大家都能摸到硬核的感觉。小米的科技感会不会只是炮制出来的梦?反正我觉得,用户想要的,可能比宣传台词更实际,就是一台能用、放心、耐用的车。
我还记得,销售人员曾跟我提过:这车其实到店试驾,很多人都说,觉得命名炫酷,但真用过以后,问题就出来了。憋了一肚子火,也别怪他们,毕竟,真出了事,小米的售后也跟不上,消费者的心就更散了。
每次到这,我都在疑问:这场口碑下滑,到底是人的因素多一些,还是车的问题更关键?我猜,大概两方面都起作用,但重点可能还是信任两字。诚然,技术这块,闫闯说得直白:现在的汽车,不只是一瓶油和一个轮子那么简单,芯片、零件,都是懂技的人才搞得定的。你说,小米是不是还在技工场里磨刀?
(这段先按下不表)因为,技术再牛,也要经历市场验证。说到这,我忽然想到,消费者的心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敏感。毕竟,谁都不想花了几万买个没保障的东西。
难怪,有的销售跟我说:买车的,不是真的买车,更像在买一份承诺。可能真到用户最关心的,不只是外表和科技感,还得实实在在的用得顺手。
这不,心算了一下,Y7如果每公里维护和能源成本(拿我平时用家用充电估算)大概1.2元左右,450公里续航,百公里油耗(实际上是电耗比例)不到17度电,估算下来,月平均用车的用电成本也就20块头,算是不太烧钱的。
我真没细想过,像碳纤维那么炫酷的车身芯片,是否也是用料糊弄出来的?这就像买一件快递卸货时掉片的衣服——明明标榜高级材料,实际却烂大街。这么一想,可不可能存在用虚标催生出高端感?我很不确定,但这个猜测似乎有点合理。
问一句:到底消费者要的,是不是一辆会炫耀的车,还是一台能用的车?这其实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真正的黑科技带不带得起来?谁又能在看得见的品质和猜不到的科技差距中取得平衡?倒觉得,留给大家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小米汽车这盘棋,走得太快、太急了,口碑正如那丢失在风中的车牌,难以找回。只是,这张牌到底能不能打出一手持久的牌?我倒挺想知道。毕竟,任何细节都很脆弱,像一颗掉在地上的玻璃弹珠,随时可能碎裂。下一步,会不会是消费者口口相传变成听说不靠谱?这要看他们怎么补救,也要看谁在背后出手了。
而且,你觉得,未来的智能辅助系统,是帮你把车驾驶得更稳,还是积累了太多软件漏洞和操作难题?这个,也许只有等时间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