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太阳能车顶彻底火了。
2025年7月,这项技术正式装进量产车,一块车顶晒晒太阳,每天就能多跑50公里,通勤族连充电桩都不用找。
但8000块的选装费,让网友吵翻了天:有人算账三年回本,也有人吐槽北方冬天“晒了个寂寞”。技术突破的核心是一块异质结电池。
比亚迪的工程师在晶硅表面刻出细密凹槽,把光电转化效率拉到23.18%,比传统光伏板高出3%。
为了抠这0.1%的效率提升,实验室烧坏了40多套原型机,材料成本硬是砍掉四成。,车顶结构藏着“叠层滑动”的巧思。
停车时,第二层光伏板像伞一样自动展开,受光面积扩大60%,8小时晒出60公里续航;开起来又自动缩回车顶,风阻系数纹丝不变。
零下30度的极寒天,内置脉冲加热系统三分钟化霜,黑龙江车主实测冬天日均发电35公里,冻成冰碴也不耽误发电。
实测数据更让人眼红。
北京车主王姐的秦PLUS DM-i,每天通勤40公里,油表显示百公里油耗1.9升。
按8.4元油价算,每月油钱少花400多块。
她家地库装了光伏车棚,周末晒两天车,周一直接满电出发。
青岛的网约车队更会玩:运营间隙晒两小时,白捡30公里电,一个月多挣2000块收入。,但北方车主泼了盆冷水。
哈尔滨的张先生发现,12月日均发电只够跑15公里,“选装费在东北回本太慢”。
阴雨天的梅雨季,杭州车主靠散射光一周省下半箱油,日均发电跌到20公里以下。,维修成本成了新焦虑。
光伏板用的钢化玻璃能扛住200kg/m²冲击,可一旦剐蹭,维修费比普通车顶贵30%-50%。
深圳试点回收厂已投用,但车主还是嘀咕:“小磕碰就要多掏钱”。,混动系统配合太阳能,续航直接开挂。
满油满电状态下,青海实测跑出3000公里,比老款混动车多跑近一半路程。
亏电时油耗压到2L/百公里以下,比燃油车省七成油。,环保账同样惊人。
一辆车一年少排2.4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133棵树。
V2G技术还能让车变身“移动充电宝”:用电低谷时储电,高峰时反向供电电网,一年能赚500块电费。
充电站最先感受到冲击。
上海外环充电桩空置率涨到40%,运营商紧急推出“光伏车位+慢充”套餐自救。
河北的中石化加油站搭起光伏车棚,加油免费补电,车主调侃:“现在进站主要为了上厕所”。,用户评价两极分化。
深圳车主夸暴雨自动清洁光伏板,发电效率反升5%;北京王女士小区停车8小时补60公里电,“洗车钱都省了”。
但成都用户抱怨阴天全年只省5次充电,“存在感太弱”。,4S店销售透露,七成客户点名要光伏版,车间装太阳能板的工位24小时轮班。
比亚迪的专利显示,下一代技术已在路上:曲面光伏膜能贴车门和引擎盖,发电面积翻三倍,阴雨天也不怕断电。,耐用性测试给出定心丸。
光伏板保修8年,深圳回收厂处理报废组件。
洗车工第一次见这种车顶,研究半天才敢动手,结果发现暴雨冲刷后发电效率反而提升5%。
通勤场景被重新定义。
北京车主李先生每天靠晒太阳跑完上下班全程,油表指针常年停在三分之一格。
“停车场就是我的充电站”,他说现在唯一要操心的,是提醒老婆别把车停树荫底下。,工信部正推动光伏车顶纳入新能源车标配,但行业安全标准尚未统一。
车企得自行通过碰撞安全测试,技术推广节奏被迫放慢。,十年技术迭代让太阳能车顶脱胎换骨。
2010年F3DM实验车的太阳能顶仅60瓦功率,开空调都不够用;如今功率提到720瓦,雨天也能攒15公里电。,市场用销量投了票。
比亚迪车间里,太阳能板安装需求暴涨,工人们三班倒赶工。
停车场里亮闪闪的车顶连成片,老远就能认出“光伏车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