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万买增程车的老王懵了:亏电油耗飙到10L,8万维修费砸下去,保值率跌至45.4%,这笔账咋算?
小李的增程车电池坏了,4S店张口就要8万维修费。他愣在那儿半天没说话,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8万块,够买台新车了。旁边销售还在解释什么三电系统复杂、进口配件贵,小李根本听不进去。当初买车时那个“省油环保”的美梦,瞬间被这张8万的维修单给击得粉碎。
这事儿还得从去年说起。老王那时候正准备换车,被4S店一顿忽悠,说增程车既环保又省钱,亏电状态下油耗才5L/100km。老王心动了,25万拿下一台增程SUV。
油耗账本翻车现场
用了大半年,老王给我看他的油耗APP,那数字看得人心疼。市区开空调堵车,油耗蹿到9L;上高速更离谱,直接奔着10L去了。
“你看看这个,”老王指着手机屏幕,“昨天从家到公司,25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增程器响了一路,油表掉得比燃油车还快。”
原来这1.5L的小发动机拖着两吨多的车身,还得时不时给电池充电,简直是小马拉大车。最坑的是,电量一低于20%,发动机就开始连轴转,那声音和油耗,跟宣传片里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老王有了新毛病——每天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看电量,生怕掉到亏电状态。他说这种焦虑以前开汽油车时从来没有过。
保值率下跌:二手车商的态度很说明问题
做了二十年二手车的老刘最近跟我抱怨:“增程车真不好收,砸手里的风险太大。”数据也挺能说明问题,今年3月增程车保值率大概45%左右,比纯电动车还低不少。
原因可能不复杂:技术迭代太快,去年的“先进技术”今年就成了“落后产能”。加上电池衰减、维修复杂等问题,二手市场确实不怎么待见这类车。老刘说得挺直白:“买家都不傻,同样的钱,为啥不买个纯电或者传统混动?”
维修成本:复杂就是昂贵的代名词
小李的增程车开了两年,电池出了点问题,4S店报价8万多。他当时就懵了:“这都够买台小车了。”保险费用也比燃油车贵了不少,25万的车一年保费轻松上6000。
增程车的尴尬在于,它既有燃油车的复杂机械结构,又有电动车的三电系统。出了问题,修哪头都不便宜。而且很多技师对这套系统也不够熟悉,诊断个故障都得费半天劲。
续航缩水:数字游戏玩得溜
小张买车时,销售拍着胸脯说纯电续航331公里。结果夏天一开空调,冬天一开暖风,实际能跑的也就200出头。
“虚标这事儿,从燃油车时代就有,”小张无奈地摇摇头,“没想到电动车时代变本加厉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充电速度。增程车的电池本来就不大,40-60kWh的容量,充电功率还受限制。在充电桩待半小时,也就能充到70%,这效率跟那些专门的纯电动车没法比。
小张有次从北京开车回老家,中途充了三次电,每次都得等40分钟以上。“同行的朋友开台纯电动车,人家15分钟就搞定了,我还在那儿干等着。”
噪音问题:安静是电动车的专利吗?
电动车最吸引人的就是安静,但增程车一启动增程器,这优势就没了。虽然厂家在隔音上下了功夫,但60分贝的噪音在地下车库里还是很明显。
老陈跟我吐槽:“本来买电动车就图个安静,结果增程器一响,就像车里装了个小发电机。邻居老太太都跑过来问我是不是车坏了。”
有次他在小区里倒车,增程器刚好启动,那声音在楼群间回荡,搞得跟拖拉机似的。这种体验落差,确实挺让人郁闷。
政策变化:好日子可能不长了
最近听圈里的朋友说,政策风向似乎在变。欧盟那边对增程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国内的补贴也有收紧的意思。
有业内人士私下说,增程式就是个过渡产品,等纯电动车技术成熟了,这玩意儿可能就被淘汰了。现在买增程车,有点像在技术换代期买了个“过气网红”。
使用场景:大部分时间在“养闲置设备”
有个挺搞笑的数据:84%的增程车主平时只用纯电模式,增程器基本就是个摆设。但问题是,这个“摆设”让车重增加了200公斤,平时还得定期“遛遛”。
老王现在每个月都要专门跑一次长途,就为了让增程器工作一下,防止长期不用出故障。他开玩笑说:“这哪是买车,简直是养了个‘电动爹’。”
说明书上还专门写着:建议每月至少使用增程模式一次。这种“赎罪式”的养车方式,确实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想说的
增程车作为过渡技术,解决了一些续航焦虑,这点不否认。但从身边朋友的实际体验看,它既没有燃油车的皮实耐用,也没有纯电动车的极致体验。
买车这事儿,还是得看自己的实际需求。如果你每天通勤就几十公里,家里又能装充电桩,纯电动车可能更合适。如果经常跑长途,传统混动或许更靠谱。
至于增程车,除非你对这个技术路线特别执着,否则现在入手确实需要谨慎考虑。毕竟汽车是个大件,买错了可是要用好几年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