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

夜色降临,发布会场地的灯光像手术室一样明亮,汽车尾门咔哒一声打开,帐篷支起来,花洒挂上去,10升水箱安静地坐在后备箱里,随时准备给谁的“美好生活”加点温度。

现场不见海浪拍岸,也没有牛仔冲浪,只有工程师们和公关们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生怕这场景拍出来比包饺子还尴尬。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智己汽车的决策者,你会不会也在心里默念:“我们真的需要这个吗?”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一辆旗舰新车,在众目睽睽下,最吸睛的配置不是动力总成,不是底盘调教,而是——能洗澡。

如果我是设计师,大概会思考:“我在塑造一个家庭出行的理想场景;可如果我是消费者,恐怕要问,这玩意儿真的用得上吗?”换个视角,假如你花了三十万买了一辆车,开到海边,帐篷一搭,水箱一开,洗澡一分钟,水没了,是不是比没洗还难受?

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提醒着一个事实:好创意和好用之间,往往隔着一条河,河里还漂着几个包饺子的磁吸桌板。

智己汽车近两年的宣传操作,大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场景感拉满,实用性打折。

从车内包饺子,到火锅海报,再到这次的车载淋浴,每一轮都是用力过猛的“生活提案”,却总像是为朋友圈拍照而设计。

作为旁观者,不禁想起刑侦剧里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案发现场道具——总有人以为一把亮闪闪的刀就是杀人利器,却忘了还需要动机和环境;智己似乎也在用“新鲜功能”拼命寻找用户需求,却不知用户根本不在案发现场。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证据链很清楚。

2023年,CEO亲自在车里包饺子,意在展示空间灵活性和创新配置。

结果舆论爆炸,调侃声一片。

不为别的,因为“谁会在车里包饺子”这个疑问,比磁吸桌板还吸引眼球。

火锅事件更是让人忍俊不禁——除味尚且是家中难题,车里吃火锅,车主大概率要直奔二手车市场。

到头来,所有“生活场景”的宣传,变成了“为了场景而场景”的案例,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撞了南墙。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再看技术层面,智己并非没有实力。

L7的极限漂移纪录,LS7的极寒穿越,每一项都能拿来做理工科论文的摘要。

但问题是,普通车主需要吗?

家用车买家最关心的是性能、舒适、交付和售后,而不是漂移距离和海拔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吉尼斯纪录只适合茶余饭后吹牛,和日常用车关系不大。

技术标签没错,但用错了场合,等于把刑侦现场证物拿去当厨房摆件,专业归专业,生活归生活。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智己的身份也值得一提。

背靠上汽、阿里和张江高科,可谓“含着金钥匙”,在资本寒冬里没怎么为生存奔波。

听起来很美,但实际却容易让人“贵气自闭”。

距离用户生活太远,代入感太弱,如同案发现场的专家组讨论犯罪心理,却忘记受害者的真实处境。

CEO的动情讲述、员工的拼搏故事,本意是增加品牌温度,可落到消费者耳里,反而成了苦情剧:大家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移情别人的辛酸。

细细梳理,智己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版本滞后”。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成都车展时,订单突破4.8万台,数据好看,后续却鲜有更新。

等到月度销量公布,品牌总销量不如单车订单,“小定”数字成了自我安慰剂。

在当下的市场,用户早就不是三年前的“信息弱者”——实打实的交付数据、街头实车能见度,才是硬通货。

靠“订单量”撑场面,一如刑侦剧里拿嫌疑人自述当铁证,隔靴搔痒,终究难服众。

技术宣传也略显复古,德国大陆MKC2线控制动、博世电控转向,听起来很专业,但在华为、Momenta等新势力技术加持的大环境下,难免显得与主流“逆行”。

至于矩形方向盘,特斯拉用过,性能车用过,智己偏偏拿来做家庭旗舰,低速挪车不便,场景设定也成了“自娱自乐”。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如果说技术是刑侦的DNA检测,选错了采样部位,再高端也只是自说自话。

说到这里,不禁自嘲一句,做品牌分析有时像做刑事推理——你以为证据链很完整,逻辑闭环,网友却能用一个“这谁会用”把你打回原形。

智己也许觉得自己很努力,场景很美好,技术很强大,可在消费者眼里,这些努力和美好隔着现实的玻璃,音量再大也传不过去。

市场和用户的胃口在变。

过去几年,大家看过太多新势力“炫技”,也见识过太多PPT造车。

到2024年了,用户越来越“抠门”,关注的是:配置、价格、真实体验,而不是CEO的心路历程,也不是“包饺子+洗澡”套餐。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硬桥硬马的产品力,才是最终的胜负手。

450km纯电续航、1500km综合里程,如果真能做到,就拿实测跑一圈给大家看;销量交付,就晒真实车主提车视频,别再“自嗨”数据了。

每一种创新场景,都需要现实土壤,别在想象里种树,最后长出一棵塑料盆栽。

回到开头那个画面,尾门下的帐篷、花洒和水箱,像极了刑侦剧里的“作案工具”。

只是这一次,案发现场没人,动机不明,证据扎实,逻辑缺失。

智己的工程师们或许还在琢磨下一个“创新场景”,但现实世界里,用户的需求有点像老警察的口头禅:“少整花活,给点实在的。”

智己汽车包饺子,车载淋浴,设计不接地气-有驾

当然,造车本不是易事,创新也不该被嘲讽。

问题在于,创新和需求之间的距离,从来不会因为“努力”就自动缩短。

你把理想生活拍成广告,用户只当是段子;你用技术参数编织梦想,用户只想看看能不能开回家。

情感可以克制,逻辑必须清楚,这大概是所有新势力都要补上的一课。

结尾不妨留个开放性假设——假如你是智己的产品经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用户,下一步会是继续“场景造梦”,还是从真实生活里找回设计初心?

在这个越来越实际的消费时代,品牌的自我感动和用户的冷眼旁观,究竟能否握手言和?

或者,创新到底该如何落地?

案情还在发展,证据还在补充,等待下一轮推理和反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