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浪潮,是不是让您感觉有点晕头转向?
国家官宣L3级别自动驾驶商用,这简直是给这场淘汰赛按下了加速键!
华为,这个名字在中国科技界如雷贯耳的公司,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深度介入这场巨变。
它不再是那个仅仅提供通信设备和芯片的科技巨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者。
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华为会如此“不务正业”,一头扎进汽车圈?
这背后,绝非偶然。
笔者深入研究发现,华为的意图,远不止于“造好车”。
它正在构建一个名为“五境”的合作生态,并与鸿蒙智行“五界”形成一种巧妙的“赛马”机制。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汽车产业格局的战略博弈。
“五境”与“五界”:一场精心设计的“双轨制”赛跑
想象一下,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手持利剑,却又在身后悄悄点燃了另一匹战马的引擎。
这就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双重奏。
一方面,它以“HI Plus”(Huawei Inside Plus)模式,扮演着深度赋能者的角色。
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华为深度参与到车辆的定义、技术研发、生态构建乃至营销推广的每一个环节。
但关键在于,车辆不进入华为的商超门店,销售渠道依然由主机厂自己掌控。
这就像是给予了主机厂最大的尊重和主导权,让他们在华为的技术加持下,依然是自己品牌故事的讲述者。
“HI Plus”模式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笔者观察到,早在2021年,华为就曾尝试过HI模式,但彼时,许多主机厂对这种“看不上、看不懂”的合作方式,显得有些犹豫。
而当余承东这位“狠角色”接手华为的汽车业务后,他的“智选车”模式,也就是鸿蒙智行,迅速崛起。
鸿蒙智行旗下的“五界”系列车型,如同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以惊人的速度蚕食市场份额。
2025年,BBA(奔驰、宝马、奥迪)销量的大幅下滑,便是“五界”实力最好的证明。
这种“界”的强势,给不少央企国企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长安、东风、一汽、广汽等传统巨头,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很可能被这场智能化浪潮无情淘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的车BU暨引望,为了扶持这些“老朋友”,才推出了“境”字辈的HI Plus模式。
这就像是华为在“五界”狂飙突进的同时,又为那些需要喘息和调整的伙伴,点燃了另一盏“境”的引擎。
“五境”与“五界”的赛马,到底是为了什么?
笔者认为,这至少有四大战略考量:
赋能与共赢:华为的初衷,是帮助主机厂造出更好的车,成为汽车零部件的增量供应商,助力它们成功转型。
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合作。
打造零部件巨头:华为的“引望”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主机厂是华为的“衣食父母”,华为通过“五境”增强主机厂竞争力,而主机厂则守住自己的品牌“灵魂”,双方各取所需,这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良性竞争,而非一家独大:虽然余承东的鸿蒙智行势头强劲,但华为高层并不希望看到一家独大的局面。
良性竞争才能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应对全球科技博弈:在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下,昇腾、麒麟、鸿蒙等华为核心技术,正肩负着国产替代的重任。
“境”的觉醒:当主机厂渴望掌握主动权
“HI Plus”模式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主机厂自身的需求。
它们既希望借助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又不想完全丧失品牌的主导权。
许多品牌,如广汽、阿维塔、东风、上汽,早期都曾尝试过“界”字辈的合作,但发现这种模式并不完全契合自身需求,于是,HI Plus模式应运而生。
这就像一个渴望独立但又需要强大后盾的年轻人,他需要的是一个能提供支持,但又不干涉他人生规划的伙伴。
其次,央企国企的生存考量。
面对“五界”带来的巨大市场压力,它们必须找到一条既能生存又能发展的道路。
华为的“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帮助车企造好车,而非取而代之。
HI Plus模式,正是华为对这些传统车企伸出的援手,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喘息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再者,华为内部的赛马机制。
华为素来有内部竞争的文化。
在余承东力推智选车模式之前,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就已经在进行内部的“红蓝军”对抗。
HI Plus模式,是在HI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了鸿蒙智行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更侧重于给予主机厂更大的话语权。
阿维塔的“境”界:华为合伙人的先锋之路
说到HI Plus模式的践行者,长安阿维塔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
这家伙,作为引望的股东,又是华为车BU最早的造车伙伴,地位非比寻常。
2024年12月19日,阿维塔同时申请了“塔界”和“势界”商标,但它并没有选择加入鸿蒙智行,而是踏上了HI Plus的征程。
笔者了解到,阿维塔的邻居,赛力斯问界,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而长安,作为一家渴望打造高端品牌的央企,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2025年上半年,有消息称华为车BU团队与阿维塔团队“联合办公”,足见双方合作的紧密度。
更有趣的是,华为的“二公主”还成了阿维塔的品鉴官,并被授予了第1001号共创员工的身份,这层关系,非同一般!
长安董事长亲自拜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以及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这一系列高层互动,无不彰显着双方合作的诚意与决心。
2025年9月21日,在华为深圳九华山园区,一场为华为员工举办的专属交车仪式隆重举行。
阿维塔科技董事长王辉、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迟林春等共同见证了超过3000辆阿维塔专属用车的交付。
至此,阿维塔正式成为华为内部智能出行的首选,也标志着HI模式在升级为HI Plus后,迎来了首个成功范例。
广汽的“启境”:一场关于救赎的“境”界重生
2023年3月27日,广汽董事会的那个决策,如今想来,或许是“悔之晚矣”。
广汽与华为,地理位置近在咫尺,却未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反倒让远方的赛力斯和上汽占得了先机。
彼时,广汽正经历从三年盈利198亿元、分红63.88亿元的辉煌,到因战略失误陷入亏损的低谷,急需一场翻身仗。
在传祺、昊铂、广汽丰田选择与华为ADS暨HI模式合作时,广汽深知,唯有与华为进行更深层次的HI Plus模式合作,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2025年9月,华为与广汽携手,正式发布了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
这被外界称为“HI PLUS”模式的合作,让华为深度参与了从产品定义、研发到营销的全过程。
然而,关键在于,品牌独立运营销售渠道,不进入华为的鸿蒙智行门店。
这招棋,既充分发挥了华为的技术优势,又给予了广汽足够的品牌自主空间,为广汽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上汽的“华境S”:多点开花的突围战
2021年6月,上汽董事长一句“灵魂论”,曾让华为望而却步。
然而,时光荏苒,到了2024年下半年,上汽领导层调整后,其战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汽尚界、上汽奥迪、上汽通用五菱宝骏,都纷纷与华为展开了合作。
这些合作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贾建旭于2024年7月担任上汽总裁后的积极作为。
宝骏华境S的出现,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华为“境”字辈车型规划的一部分,都成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2025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宣布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款合作车型便是宝骏华境S。
在工信部9月12日发布的第399期新产品目录中,宝骏华境S的申报图赫然在列。
在智能化配置方面,作为华为的合作伙伴,宝骏华境S全系标配了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乾崑车云HUAWEI IVCS,并且成为首批搭载华为舱内激光视觉Limera系统的车型。
安全方面,配备了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并协同五菱自主研发的神炼电池。
这一系列高端配置,充分展示了上汽与华为合作在产品层面的实力与创新。
东风的“×境”:深化合作,迈向新篇章
2019年10月24日,东风就已抢先一步申请了“示界”商标,有效期至2030年。
虽然这早于问界,但或许仅是时间的巧合。
在如今群雄逐鹿、纷纷拥抱华为的汽车市场,东风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决心,显而易见。
徐直军也公开表态,将全力支持东风与华为的合作。
回顾近一年来双方的合作历程,东风奕派频频出招。
2025年1月,东风奕派与华为签署了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DH项目正式启动。
3月,DH联合共创项目渠道经营启动会召开后,4月便迅速成立了“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承担起合作车型的生产任务。
5月23日,东风奕派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湖北省委书记和武汉市委书记的亲临站台,足以证明东风与华为合作的重要性。
东风也公开宣布,将联合华为打造DH项目。
据多方消息透露,双方联手打造的首款车型,很可能定位为中高端智能全尺寸SUV,归属于东风奕派的智能精品系列,由双方共同定义开发,并计划于2026年上市。
届时,它或许会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鸿蒙座舱5等最新技术,成为华为技术集成度最高的车型之一。
东风奕派总经理汪俊君曾透露:“我们的团队与华为团队已深度融合,甚至共同办公,实现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协作。”
目前,东风与华为的DH项目正在公开征集品牌中文名和LOGO,官方明确要求名称限定为两个汉字,并举例了“X境”的格式,这不禁让人猜测,最终的命名是否会效仿“启境”,一切仍待官方公布。
一汽红旗的“境”遇:坚守与发展的抉择
作为“共和国汽车长子”的央企一汽,在华为的合作版图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华为最早曾与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比亚迪等企业洽谈战略合作,并签署了多项协议。
然而,由于一汽自身的原因,鸿蒙智行“五界”和“尊界”最终花落江淮。
在引望成立以及一汽高层访问广东深圳期间,余承东曾公开喊话一汽,希望他们能入股引望。
2024年5月至7月,一汽与东风曾共同研究联合入股引望事宜,期间还出现了东风长安合并的传闻。
但最终,一汽东风入股引望的计划被搁置。
一汽及一汽红旗近年来接连出现决策失误,或许与广汽、上汽曾经面临的“灵魂论”困境有相似之处。
因此,一汽成为了最后一个宣布与华为合作的央企国企主机厂。
不过,一汽红旗已官宣,其9系车型将采用华为的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计划于2026年上市。
过去几年,关于一汽东风,或者一汽东风长安合并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东风未能“吞并”长安,反而由于长安整体实力强于东风,促成了长安晋升为一级央企,这与重庆市的努力以及长安自身的奋斗密不可分。
如果说,一汽在未来三年内,出现类似广汽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窘境,而长安或东风的转型升级又相对顺利,那么,与其说是共和国汽车长子合并东风或长安,不如说是后两者对一汽形成了竞争压力。
东北地区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却面临人才流失、竞争力下降的现实。
任正非工作的第一站正是东北,因此,从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一汽红旗绝不能倒下。
目前,一汽奥迪和奥迪一汽(德国方面因未能争夺一汽奥迪股份,转而成立了持股60%的奥迪一汽)均已推出搭载华为ADS的奥迪A5L和Q6L e-tron车型,这表明一汽及一汽红旗对自身话语权的重视。
一汽曾经的“界”车项目未能推进,而江淮拥有“尊界”,若“境”字辈暨华为HI PLUS模式也未能落地,一汽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因此,无论一汽高层是因故步自封还是企业自身选择,国家和华为都期望一汽能够有质量地生存下去。
一汽红旗也必将拥抱华为的“HI PLUS”模式,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华为“HI PLUS”模式下的“五境”与“五界”赛马格局,并非简单的产品竞争,而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一次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
各大主机厂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各具特色,既体现了它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审慎考量,也彰显了华为在汽车领域多元化赋能的强大实力。
这一格局的形成,必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智能、卓越的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